
会员
七国之乱
更新时间:2015-05-07 17:45:24
最新章节:第7章 叛乱意义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七国之乱》主要内容分为七国之乱、吕后专权、文景之治等章节。七国之乱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它受汉朝初期的经济影响,可以说是汉高祖刘邦分封制度的缺憾,是吕后专政、文景帝改革的产物。而七国之乱的过程又是极其复杂的,同时在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沧桑分合的巨大历史变化,留下了无数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
上架时间:2011-05-01 00:00:00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南宋罗泌《路史》上古传说研究
《路史》是一部上古史通史性质的著作,以纬书十纪为时间纪年,认为天地开辟至孔子获麟,共历“二百二十七万六千岁”。在十纪的时间观下,罗泌于三皇五帝的帝系之上,增列了五十八位上古帝王,叙述天地开辟至夏代的上古历史。《路史》帝系背后所蕴藏的古史观念,彰显了罗泌对于上古历史与文化进程的思考,对后代的古史著述与神话小说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从文学研究面向来看,罗泌重新诠释了神话人物/符号的象征,使之接轨于历史。从历史30.6万字 - 会员
海上丝绸之路与近世以来福建区域社会变迁
本书运用地理学与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广泛收集方志、民间文献、域外文献等各类史料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从地理环境与历史维度探寻了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及重要贡献,继而分别从福建的民众生计、民风习俗、地域人群、民间信仰、政区变动等视角多维度剖析海上丝绸之路与近世以来福建社会变迁的内在关系,注重宏观论证与微观阐释相联系,并进行区域比较,考察地域社会分异,揭示海上丝绸之路对近世以来福建历史22.2万字 - 会员
晚清“三集团”关系及走势研究
“三集团”是指由曾国藩开创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最为后起的袁世凯北洋集团。本书在厘清它们各自群体状况的基础上,特别注重考察其间关系和走势,揭示其“多边互动”的复杂情状。这就意味着,要有的放矢地将其做整合研究、比较研究、动态研究,以及对清朝权力格局“内外轻重”态势影响的研究,打破对其各自孤立着眼的视域局限,拓宽考察范围,提升立意高度,切实凸显其整体演化特点。这可谓此项研究的意义和学术历史29.9万字 - 会员
隋唐五代:海纳百川的胸怀(这就是中国历史)
本套丛书记载了从神话传说:夏商西周——直到清末的历史,采用手绘画风和历史图片相结合的方式,选配近千张彩图与珍贵文物照片,经过严谨考据,加上写实技法表现历史事件与人物装扮,让孩子身历其境,借以传达正确的历史常识,更可丰富孩子的美感经验。本书以孩子能懂的经验、语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人、事、时、地、物,让原本抽象难懂的观念或复杂背景,变得生动活泼、逸趣横生,给孩子树立一个清晰的中国正史概念。历史9.4万字 - 会员
信仰与习俗: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唐代道教
道教是唐代历史中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对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要很好地认识和把握唐代历史,就应该深入地了解道教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本书选取了神仙道教与唐代社会、道教与唐代妇女、道士的宗教世俗生活、道教法术与民间习俗、道教神仙与民间信仰、岁时节俗中的道教印记以及儒、释、道之间的互动与融合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试图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来透视唐代道教,对道教在唐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做出较历史51万字 - 会员
太平天国及晚清社会研究(2019年第1辑/总第3辑)
《太平天国及晚清社会研究》系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一级学会—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主办的学术专刊。本刊主要刊载关于太平天国及晚清时期(1840~1911)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宗旨在于保持严谨扎实的学术风格,以客观、理性的研究理念拓展太平天国及晚清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本辑共收录文章20篇,分为“太平天国史研究”“晚清史研究”“综述·书评”三个栏目。历史25万字 - 会员
明史丛稿
本书选编了作者自1983年以来从事明史研究的论文22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制度·文化,包括论文11篇;第二部分档案·文献,包括论文7篇;第三部分学术·回忆,包括回忆文章3篇和1篇综述。研究涉及面广泛,内容丰富,涵盖明代政治、经济、法律、军事、財政、文化、宗教、社会、中外关系、档案文献等诸多领域,是关于明史研究的整体思考与细部叙事、明代历史发展进程脉络研究、明代国家与社会的理论探讨,以及发掘整理历史34万字 - 会员
上海法租界的警察(1910—1937年)
上海法租界警察是法国驻沪领事直接领导下的警察机构,是维持法国在沪乃至在华利益的重要力量。它兼具政治镇压和社会管理的双重功能,不仅对中国现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塑造上海城市空间和都市文化发挥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本书主要利用法国外交部档案馆、法国海外殖民档案馆、上海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并结合法语、英语和中文的相关研究,对上海法租界警察的源起、组织机构、人事构成、社会管理和政治镇压的职能进历史9.3万字 - 会员
汉代国家统治方式研究:列卿、宗室、信仰与基层社会
本书从列卿、宗室、民间信仰和地方社会管理四个方面对汉代国家统治方式进行了探讨。首先,从汉代列卿的内涵、渊源、选任以及对廷尉等卿职的个案考察来分析中央职官的设置特点;其次,从两汉国家对诸侯王和普通宗室群体优抚与控制措施及宗正的职能来观察汉代宗室管理问题;再次,通过民间信仰的特征、与地方行政机构的互动,以及东汉皇权与谶纬的联系来探究汉代信仰与政治间的关系;最后,汉代国家对居住区形态、民间秩序、社会事务历史21.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老北大讲义:清史讲义
《清史讲义》本书是孟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虽欠完整,但对清朝二百多年之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述评,史实详尽,考订了清先世源流、八旗制度原貌,并对清代从开国到国运由盛转衰的过程和重要史实进行了缜密的论析,被史学界誉为我国近代清史学派的开山之作。本书主要分为“开国”“巩固国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转危为安”五章,对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简要叙述,为研习清中国史31.8万字 - 会员
老北大讲义:明史讲义
《明史讲义》为明清史研究开拓者孟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这本讲义是根据他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编纂而成。全书分为二编:第一编总论,主要介绍了明史在史学上的地位和明史体例;第二编分论,分为“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七章,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高度概括,见识高远、考证翔实、轮廓清晰,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史24.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