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澳门文学编年史.4
朱寿桐主编 傅天虹 许燕转编撰更新时间:2022-11-10 14:26:11
最新章节:第7章 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从文学史的角度,搜集、整理了澳门1975—1979年大量珍贵的与澳门文学相关的报刊、诗词、小说等,文稿编排以年、月、日进行划分,中间穿插作者及其作品的介绍,资料详细、分门别类,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很高的学术质量,为澳门文学研究提供了非常详尽的第一手资料。此书的出版,是为澳门文学的历史发展立一存照,也是为将来澳门文学文献资料的整理,为澳门文学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线索。
品牌:广东花城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12-01 00:00:00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广东花城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朱寿桐主编 傅天虹 许燕转编撰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童话与儿童文学新探:杰克·齐普斯文集
本文集汇编了作者的13篇论文,所关注的问题包括:对儿童文学和文学童话的界定以及相关理论观点的构建,对欧美童话起源的探究与进化史的分析,对一些重要童话作家的再评价,探讨民间故事与童话对伦理道德的维系和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全球化时代践行面对面讲故事的传统等。这些文章较系统地展示了作者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对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儿童文学、教育等领域研究的学生与学者有极大的裨益。文学22.6万字 - 会员
跨越“归零地”:21世纪美国小说研究
本书从梅尔维尔和康拉德,到德里罗和厄普代克,再到麦凯恩和瓦尔德曼,作者分析了不同时代与文化语境中文学再现、审美与恐怖的微妙关系。文学25.7万字 - 会员
讲述与聆听:当代长篇小说广播传播研究
作为一部对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广播传播进行研究的著作,本书从历史的和社会的角度梳理了当代长篇小说通过广播传播的过程,探讨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广播小说选题、播讲、传播效果的特点。本书也在广播媒介的视角下探讨声音对当代长篇小说的“二度创作”以及由此带来的文体结构、审美内涵、情感表达、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变化及表现特点,从而加深对当代长篇小说的理解。本书突破以往研究当代长篇小说传播时仅仅关注书刊、影视、网络而忽略了文学25.6万字 - 会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的声音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的声音问题一直是诗学的热议话题。声音最初指的是诗歌的音乐属性,但由于音乐本身并不是诗歌,而音乐性也不能嚢括当下汉语新诗的美学特征。因此,采用声音一词更具有效性。此外,音与声存在着差异,指向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层面。音在诗歌中主要指的是与音乐相关的规律,以书面的语言文字为主,声偏重于通过音乐伴奏形式或者其他口头方式产生的综合效果。本书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汉语新诗为研究对象文学20.9万字 - 会员
《星洲日报》文艺副刊(1988—2009)与马华文学思潮审美转向
本书以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所提出的“地方性知识”和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为方法,进入马华社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星洲日报》文艺副刊(1988-2009年)空间,从传媒与文学的关系角度探讨二十年间马华文学思潮在主体性建构焦虑中由“马华文学”向“文学马华”的审美嬗变。在这种审美形态的转换中,文艺副刊始终作为马华文学权力场域隐形的结构性力量介入和干预其中。而由于“小文学”的马华文学主要栖身在以文化为中介文学27.8万字 - 会员
当代西方文论批判研究
《当代西方文论批判研究》全书共分为六章,内容分别是:一、向内转与悖离社会与生活;二、“自我中心主义”与公共价值的消弭;三、现代西方文论的非理性转向;四、“形式崇拜”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倒置;五、“反教化论”与审美追求的极端化误区;六、精英主义取向与文学艺术的小众化危机。从六个方面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地分析了当代西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情况以及问题所在。在当今理论界唯西方文论马首是瞻的情况下,本书富有理论前文学34.2万字 - 会员
《冰心日记》研究
本书是目前国内学者出版的第一部研究《冰心日记》的著作。作者梳理了日记中关于国际交流、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史料,通过日记勾勒出冰心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学生活,分析总结了冰心日记的文体风格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学观念。作为研究《冰心日记》的创新性成果,本书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日记体文学研究具有参考价值。文学21.5万字 - 会员
传统的建构与延拓:解放区文学研究及其他
本书还原和浮现解放区文学蕴含的复杂要素,探寻解放区文学的存在之因和变迁之由,同时兼及当代文学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解放区文学建构起一种特殊的传统,这种传统具有可再生性,它作为一种潜隐的力量控制着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行为的基本走向和基本方式,其作用更具有“本原性”,对后来文学来说,绝非仅仅是外在的制约性因素和“塑型”的力量,而是通过它有效的渗透和折射,最终成为贯穿于作家思维的精神理路和影响文学创作内部法文学15.6万字 - 会员
纳博科夫的传统继承与艺术创新
本书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理论依据,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文艺批评理论探讨与小说文本分析相结合,全面、深刻、系统地研究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探讨他如何在继承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后现代主义艺术形式创新。纳博科夫的创作,既是对俄罗斯文学传统的继承,又是为表现后现代社会人类经验而进行的艺术创新,实现了深刻的思想意义与创新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文学19.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