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西方科幻小说新发展研究
代晓丽更新时间:2023-09-21 10:40:19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概述了20世纪至21世纪西方科幻小说发展的重点阶段,集中讨论了2000—2019年欧美科幻小说研究的主要成果。全书分为6章。第1章简述了西方科幻小说的发展概况,包括科幻小说的定义、起源、标志性阶段及代表作家和作品。第2章介绍了科幻小说在马克思文艺批评理论框架下的意识形态批评、经济学批评、乌托邦/敌托邦研究、科幻电影电视哲学研究等方面的近况。第3章探讨了后人类和后人文主义研究在科幻小说解读中的价值与意义。第4章根据时间、空间批评理论在科幻小说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该文类叙事的区别性特征。第5章主要介绍了在科幻小说叙事修辞、语言学研究、叙事轨迹和美学研究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章总结与展望了西方科幻小说研究中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动向,分析了新时代西方科幻小说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想象。
品牌:清华大学
上架时间:2021-12-01 00:00:0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清华大学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代晓丽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跨文化的文学场:20世纪中英现代主义的对话与认同研究
本书聚焦20世纪中英现代主义群体跨文化互动生成的跨文化的文学场。探讨该文学场的缘起、剑桥使徒社—布卢姆斯伯里小组的中国情结、牛津现代主义才子群体的中国之旅、剑桥现代批评派领袖I.A.瑞恰慈和威廉·燕卜荪的中国行、徐志摩的英国现代主义感知和传播、叶公超开拓的中英诗学新境界、钱锺书奠定的中国现代批评格局,以及萧乾和叶君健的跨文化旅行书写。归纳出中英现代主义对话与认同的五类结构模式——考察式审美类型、考文学34.8万字 - 会员
民国女性法律地位之嬗变与中国现代文学书写
女性地位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民国几十年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女性的法律地位在这一历史时期却逢遇了千年未有之变局。本书首次把民国女性法律地位之嬗变与中国现代文学书写及二者的“互动”放到整个社会历史政治文化变迁的大环境中进行系统考察,对民国时期传统乡土社会、都市空间、苏区及解放区女性法律地位的嬗变与中国现代文学书写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爬梳,以此探究民国女性法律地位、生存状态改变的历史进程及其对文文学25.5万字 - 会员
屈子楚辞还原(下册)
认识屈子《楚辞》,有两个要点必须牢记:一是《离骚》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所谓“伯庸”乃是楚武王长子,封于夔子国,夔字的促音(入声)就是“屈”或“甲”。伯庸的长子屈瑕由此得姓氏,成为屈氏家族的始祖。二是屈子《楚辞》通过南北两条途径被完整保存下来,北方的途径是汉高祖九年,迁徙楚国的屈、景、昭三族和齐国田氏充实关中,屈子《楚辞》由屈氏家族作为传家之宝传入关中,为贾谊所及见。南方的途径,文学41.3万字 - 会员
暧昧的现代性追求:晚清翻新小说研究
本书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长期以来遭到文学史忽略的晚清翻新小说进行了研究。在充分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书复原了翻新小说的创作面貌,分析了翻新小说的创作动因,重新评价了翻新小说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上工作,均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本书的基本思路,是将翻新小说置于晚清小说变革与社会文化变革这一特定时代语境中来加以理解。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主张翻新小说是因应晚清“新小说”运动而出现的一股创作思潮,翻新文学17.2万字 - 会员
《史记》篇章连接标记研究
本书对《史记》篇章连接标记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从篇章功能的角度,将《史记》篇章连接标记分为“篇章逻辑连接标记”和“篇章功能连接标记”两大类型,注重揭示不同类型的篇章连接标记在篇章信息组织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考察了《史记》篇章连接标记产生、发展的情况及规律。文学17.2万字 - 会员
狄更斯小说汉译研究
本书运用文体学、叙述学和翻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英国作家狄更斯小说的汉译,强调文学翻译的独特性,探讨文学翻译中社会文化观念对文学形式的影响以及文学形式的变化如何带动思想内容的变化,说明小说像诗歌一样有时是不可译的,其研究成果既反映了目前国内狄更斯小说研究的新进展,也拓展了狄更斯小说汉译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文学24万字 - 会员
苏轼的自我认识与文学书写
“苏轼的自我认识”是既往研究中较为忽视的考察角度,却可能为深化苏轼研究提供一种不同于纯粹客位评判的新思路。本书通过文本细读,梳理整合苏轼文学书写中关于自我的信息,依循从文本现象、人生实践到思考生成的论述逻辑,从多个侧面呈现了苏轼自我审视下的个体形象与人生状态。首先分析苏轼笔下大量存在的自称、自喻、自嘲、自许等自我表达现象,继而以仕宦体验、社会关系、自然观照作为苏轼人生实践的重要对象,探知他在具体情文学28.5万字 - 会员
生态文明视阈中的印度文学经典
本书以生态批评方法解读印度文学经典,既有对印度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学的总体研究,也有对吠陀、两大史诗、佛本生故事等印度文学经典作品和迦梨陀娑、泰戈尔、普列姆昌德等印度经典作家的生态主义解读。全书总体研究与个体研究相结合,总体研究主要从总体上梳理和把握印度文明的生态主义特质及其对印度文学的影响;个体研究通过文本细读,对印度文学经典中蕴涵的生态智慧进行细致分析和深入挖掘。文学26万字 - 会员
朱熹文学与佛禅关系研究
本书主要包括三大模块:一者为成因研究,揭橥朱熹佛禅因缘生成的历史语境及其佛禅思想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二者为表现研究,分别检讨朱熹文学思想、诗文创作、语录体散文与佛禅各个层面千丝万缕的联系;三者比较与影响研究,纵向比较与横向联系交叉并行贯穿于朱熹文学与佛禅种种关系的探讨中,力图以之深刻揭示朱熹文学与佛禅之关系的独特性及宋佛禅流变在文人心理的投射与影响。文学25.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