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社会治理的经络
张康之更新时间:2025-04-01 10:37:45
最新章节:第24章 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是一部着重考察社会治理体系各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制的著作。书中分析了社会治理体系的发展和运行过程,探讨了社会治理赖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对社会治理中的权力、规则、道德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全球化、后工业化的历史背景下把握了社会治理体系及其功能的变动。书中探讨了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控制模式向合作模式转变的状况,认为服务型政府将成为合作行动体系中的主要行动者,将通过引导的方式去与社会中成长起来的行动者之间开展合作,实现合作治理。
上架时间:2020-01-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康之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奋进的历程: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建院四十周年
本书以“志体”写法,全面记录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自建院以来四十年奋进历程。全书共有概况、机构设置、人员情况、科研工作回顾与展望、历年科研成果及奖项统计、大事记六章内容。在客观介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基本面貌基础上,按时间顺序梳理了机构变化和人事变迁脉络,较为翔实地汇集整理了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发展大局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及各类获奖情况和批示统计,并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示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发展进程中系列社科13.6万字 - 会员
草地开发与土地利用
土地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手段,是人地关系演绎的核心组成部分。从农业文明时期的乡土单一结构到工业文明时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再到生态文明时期的多元共生结构的转变正是目前世界各国土地开发利用正在经历的实践进程。鉴于中国的土地开发已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未来土地利用空间重组将面临改善和提升土地整体产出质量的巨大挑战,其中草地资源的有效开发是实现预期目标的一大关键,这正是本书撰写的社科14.6万字 - 会员
走在祖国大地上:北大选调生的乡村振兴实践(上册)
本书讲述了多位北大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中的所见、所为、所思和所悟。全书紧密围绕“乡村振兴实践”主题,以“党建引领、多元治理”为主要内容,各篇文章的作者以自己所在基层单位乡村振兴实践为案例,悉心观察,深入思考,结合理论知识和政策文件,分析探讨了乡村振兴的方式方法、经验思考及存在的问题。社科11.6万字 - 会员
中国边疆学(第12辑)
《中国边疆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新疆智库联合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是第十二辑,选入有关边疆研究的论文21篇,涉及边疆治理研究、东北与北部边疆研究、西北边疆研究、海疆研究、国外研究论著译介、研究动态与学术述评等方面,希望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社科26.4万字 - 会员
公共安全概论
本书在界定公共安全概念的基础上,将公共安全划分为城市公共安全、乡村公共安全、边境公共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四大类型,这些安全类型又包括不同的安全内容,如城市公共安全包括城市人口安全、城市生产和交通安全、城市社会治安等;乡村公共安全包括乡村自然灾害、乡村生态安全等;边境公共安全包括国土主权安全、跨国犯罪、维护国家安全等;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我国的国家安全观、国家主权与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核安全等,本书对社科13.5万字 - 会员
科普资源开发与创新实践
本书是2017年中国科协科普部与中国科技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的成果汇编。成果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0所国内高校的50个项目,分为科普展品及衍生品、新媒体科普作品、科普活动三个部分,每个项目分别阐述了项目的起源、背景、目的和意义、过程和方法,以及项目成果、创新点和应用价值。社科23.1万字 - 会员
中国科技发展与战略
本书从“科技创新的国际发展趋势”“科技创新支撑新发展格局”“科技治理与话语权建设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面向伙伴关系的国际科技合作”“统筹科技发展与国家安全”等多个科技创新问题展开分析,旨在为科技战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社科34.6万字 - 会员
异乡人亦不同:时空视角下城乡移民青年城市权益的差异性研究
本书以关注“附近”和目标群体自我叙事的质性研究,揭示青年城乡移民群体的异质生活世界,解读城市权益空间的多元性。通过重新审视城乡移民青年的日常实践,深入探讨这一群体在城市中权益获取、个人发展、与城市的情感连接,以及定居意愿等方面的显著差异,指出这种差异性也反向塑造着多元化的城市空间。为全面认识城乡移民群体的城市权益问题,应对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挑战,提供学术理解与关怀。社科14.4万字 - 会员
美好生活视域下的乡村民生改善研究
本书从乡村教育、住房、医疗卫生、养老等问题出发,指出新时代乡村民生服务供给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治理要以民生改善为重要抓手,检视当前民生发展中的新情况、新要求、新趋势,努力提高乡村民生水平,以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发展要求,使乡村更有韧性,人民生活更美好。社科22.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