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你怎么这么笨?——不要怀疑孩子的能力,不要打击孩子
“你的脑子怎么就是不开窍?笨死了!”
“你说你这么笨,你还能干什么?”
“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笨蛋哟!”
……
也许父母是无心的,也许父母是在表达一种急切的心情,但这种随便就说出口的话,对于孩子来说却等同于一瓢兜头冷水,会浇灭孩子学习的热情,他对学习也不可能再有什么兴趣。说孩子“笨”是一种心理暗示,接受这种暗示多了,孩子就会很“自觉”地向笨的方向发展。
一位母亲总是怀疑自己10岁的儿子智力有问题,因为每次考试儿子的成绩都“惨不忍睹”。母亲很着急,甚至急得无计可施,最后拽着儿子来到了医院——她要给儿子做个智力方面的检查。
母亲对医生说:“我的儿子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但也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活泼。成绩一直都上不去,您帮我查查他是不是低智商的孩子,我也好心里有个数。”
一番检查过后,医生却告诉这位母亲:“您的孩子智力正常,确切些说还有一些偏高,但他却有轻微的抑郁症。您平常对他要求很高吗?是不是还总说他很笨?”母亲不自然地点了点头,医生继续说道:“您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对他的成绩一直心存不满,还总说他笨。孩子对自己逐渐丧失了信心,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现在他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不利影响,所以才会出现抑郁症状。所以,请您以后改变对待他学习成绩的态度。”这位母亲听到这里,不禁后悔不已。
不要总说孩子笨,这位母亲就是教育儿子的方法出现了错误,才最终导致儿子竟然患上了抑郁症。由此可见,这种轻易给孩子贴“笨”标签的教育方法是不可行的。那么,父母怎样做才是不打击孩子的做法呢?
▲要能看到孩子的长处
有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却能写一手的好字;有的孩子虽然考试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体育方面的发展却很令人惊喜;有的孩子也许的确考不出高分数,但却能在钢琴上弹出动听的乐曲……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必须有骄人的学习成绩。父母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他的优点,并让他在这个方面能有更长远的发展。当然,父母也可以帮助孩子用优点来带动不足,比如可以说:“你看你的画画得多漂亮啊!其实,只要你像画画一样付出一定的努力,你的学习也肯定没问题。”这样一来,孩子就有可能通过鼓励而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不要将自己的孩子和他人比
妈妈对小遥的学习抓得很紧。每次她都说:“你可得好好学习啊!你看邻居的姐姐,人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考试就没出过前三名。”而小遥一旦出现考试失误,妈妈就又会说:“你怎么就那么笨?你看看人家邻居的姐姐!”
小遥心里很委屈,邻居的姐姐已经上高中了,自己才上小学3年级,妈妈为什么总是要做这么悬殊的比较呢?他心里不高兴,学习起来也就没有了精神头儿。
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长处,也不可避免地有短处。但现在的许多父母却总是倾向于用别人的长处来对比自己孩子的短处,而且美其名曰“刺激他一下”。殊不知,这样的刺激却往往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孩子可能会变得越来越自卑,更不愿意学习了。
父母应该了解并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多鼓励他的进步,让他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前进,而不是向着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疲于奔命。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并肯定他的成绩。要知道,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做什么事情,不管是学习还是其他的事情,拥有自信的孩子就不会害怕困难,也能坦然面对失败,并能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最终跨越难关。
所以,父母要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及时夸奖他的每一次或大或小的成功,让他建立自信心,帮助他逐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批评孩子也要讲求尊重
一个小学女生,期末考试各科成绩很不理想。放暑假的时候她在家看动画片,但妈妈却说:“笨得跟猪一样,还有脸看电视,也不害臊!”这位女生听后好长时间没说话,后来她出了家门,竟投河自尽了……
面对孩子的低分,父母着急可以理解,但尽管着急也不能口不择言。父母即使批评孩子,也要讲求尊重,要尊重他的人格。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因此,父母批评的话语不要用污辱性的语句,也不要去翻孩子的旧账。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采用中肯的语言,他才有可能虚心接受批评。
亲子阅读 皮格马利翁的故事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赛普勒斯国王,他是一个性情非常孤僻的人。相传,他曾经为躲避赛普勒斯风尘女子的纠缠,而一人独自居住。
皮格马利翁非常擅长雕刻。他一个人住感觉到非常孤独,于是他就选了一段象牙,准备雕刻一座理想中女性的雕像。雕刻的时候,皮格马利翁倾注了他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和全部的爱恋。由于是自己理想中的女性,所以他将这尊雕像雕刻得非常美丽。皮格马利翁每天都对着这尊雕像,像对自己的妻子一样爱抚她、装扮她,并给她起名叫“加拉泰亚”。
后来,他太爱这尊雕像了,于是就祈求爱神阿芙洛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爱神被他那真挚的情感所感动,于是就施术让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欣喜若狂,连声叫着“加拉泰亚”,随即与她结为了夫妻。
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中总结出来一条规律“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并将这种想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待效应”或者“罗森塔尔效应”。在教育心理学中,这个效应是指对孩子的期待不同,施加的教育方法不同,那么孩子受到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