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奇迹之巴比伦城墙(1)

巴比伦城墙

在古城大马士革,你跨上一头矫健的骆驼,骑上驼峰。在向导和护卫的簇拥下,穿过一个又一个大集市(covered bazaars),挤过面孔黝黑、装束奇异的阿拉伯人群,沿着过去被称为“直街”(Street Called Straight)的蜿蜒小径前行。从东门离开城市,途经一两个小村庄,你来到通往高原的山间,阿拉伯沙漠就在前方,一直延伸到目不能及。永远守候在沙漠地平线以外的神秘令你恐惧而惊奇,用脚后跟轻拍骆肋催促它前行。一开始,它并不理睬你,犹豫不决、不安张望,仿佛要搜寻沙漠中的天敌,时不时低头啃食路旁多刺的阿古尔草[1](argool)。反复敲打之后,它明白自己躲不过这趟穿越沙漠的漫长旅程,便探出长长的脖子,迈开大步朝东方的地平线进发。时复一时,它驮着你走在一成不变的高原上。大马士革清真寺和清真寺的尖塔沉没于西天。你四周的沙漠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只有一条长长的沙旋带着威仪盘旋而过,仰首升向蓝天,直到消失不见。你的眼睛捕捉到远方一片美丽的湖泊,岸旁有绿树的镶边,但这番幻象很快消散,而更远处的其余蜃景,也似走马灯一般闪闪灭灭。太阳就像巨大的火球沉没于西方。一颗接一颗星星现身夜幕,比别处的夜星都更闪亮,仿佛要为你的道途照明。离晨曦驱散星辰还有许久,你就再次上路。旅程日复一日,你被正午的酷热炙烤,因夜晚的寒风战栗。两周过去,你最终站到高原的东缘,俯瞰壮阔的幼发拉底河在脚下的逶迤峡谷中穿行。你已经越过了阿拉伯沙漠,这是前往巴比伦城墙之旅的第一段。此处河谷中有甘冽的水源和丰足的食物。你沿河朝下游走了十天,穿过小村落和黑帐篷的宿营地,置身于魅力不衰的阿拉伯奇风异俗。河谷各处点缀着葬墓的土堆,如平原上的山包般隆起。你的旅程抵达终点。“上帝之门”--如其故名之意[2]--巴比伦就在你眼前。在你周围,是古代世界第二奇迹所余留的一切。

哪怕在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的时代,巴比伦也是座很老、很老的城市。希伯来人有传,这是最古老的城市,但现在我们知道巴比伦建成之前就有伟大的帝国兴盛又衰败。可能生活在公元前3800年之早的老国王萨尔贡一世[3](Sargon I)似乎是头一个提及巴比伦的人,在一段镌文里,他自称是这座城市的建造者和命名人。但在那极久远的时日,巴比伦只是一个土房和海枣围绕的圣祠。大约公元前2250年,当伟大的汉谟拉比(Hammurabi)定都与此,她才成为巴比伦尼亚的主城。此后一千五百年乃至更久,她的历史含混不明。我们只知道列王名讳,还有巴比伦同亚述的漫长战争。公元前689年,尼尼微[4](Nineveh)王朝的国王辛那赫里布[5](Sinacherib)攻陷巴比伦,捣毁宫殿、庙宇和城墙,甚至将城基抛入河中。三千年古城的所在地又沦为荒漠。

辛那赫里布之子阿萨尔哈东(Esarhaddon)是尼尼微王朝的下任国王。根据古代习俗,他重建了巴比伦,以获得在这座神圣之城中加冕的机会。当阿萨尔哈东死去,其一子沙马舒姆金(Samas-sum-yukin)成为巴比伦之王。另一子亚述巴尼拔(Assurbanipal)、又称伟大的希腊王沙达拿帕卢斯[6](Sardanapalus of the Greeks)成为尼尼微之王。两兄弟兵戈相见,巴比伦再度沦陷。公元前626年,亚述巴尼拔身故,同年,伟大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之父那波帕拉萨尔(Nabopolassar)成为巴比伦之王。[7]名垂青史的巴比伦建筑从那波帕拉萨尔时代开始。他扩建旧城、筑起神庙,并起建城墙。公元前606年,巴比伦的宿敌尼尼微陷落,从此一蹶不振。次年,那波帕拉萨尔死去,尼布甲尼撒继位。他延续父亲的建筑工程,直到令巴比伦成为当时最伟大的城市,并用其他城市前所未见的城墙将其围绕。

尼布甲尼撒二世,按正确的拼法应作尼布甲雷撒(Nebuchadrezzar),是巴比伦尼亚历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但涉及这一威名的传奇太多,有时难以把握其真实的生平。他早年娶米底国王的女儿阿姆西亚[8](Amuhia)为妻,自身为王储、父王仍在位时就开始军事生涯。公元前605年,他率领巴比伦军队于古赫蒂[9](Hittite)都城迦基米什[10](Carchemish)打败埃及人,将他们逐出亚细亚,是为著名的迦基米什之战。后来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也被他的帝国并入版图。公元前597年,他发兵耶路撒冷,俘虏了犹大国王约雅敬(Jehoiakin),从而招致犹太人的仇恨。十一年后的公元前586年,他捣毁这座希伯来人的圣都,把犹太人迁至巴比伦,并终结了希伯来王国。数百年后乃至今日,犹太母亲还会教导她们的孩子憎恨其名。她们会叙述他如何强迫流放者背负沉重的沙袋穿越沙漠,以增其负担;如何将希伯来男子扔进熔炉和狮穴,又如何因种种恶行遭到报应,化作牛犊,有七年时间在城畔吃草。公元前567年他入侵埃及,当时已步入人生的后期。在他统治时期,这个伟大又动荡的帝国几无和平可言。

很多亚述王宫的墙壁以巨大石板搭成,上面刻有浮雕,有时是国王的肖像。但巴比伦尼亚地区石块难寻。因此从宫墙上找尼布甲尼撒的画像毫无希望。但数十年前,有个东方人跑到柏林博物馆,希望出售一块小浮雕石,上面刻着一幅戴头盔的希腊风格肖像。头像周围有希腊铭文。

尼布甲尼撒浮雕石

称此人就是尼布甲尼撒。博物馆专家相信,这块浮雕石属于当时极为多见的赝品,东方的伪造者经常会送到欧洲来,但他们还是先拓了一份才物归原主。时光流逝,当考古学家确实有了分辨真伪的能力,人们才发现浮雕石确为真品,上面有这位伟大巴比伦王的相貌。不幸的是,这块小石头,也许是现存唯一记下他容貌的东西,看起来再也不能找到了。其拓印展现了一张年轻男子无须的脸庞,富有智慧与涵养。眼睛像闪米特人;鼻子有希腊人模样;唇薄颏凸;脖子强壮有力。这就是巴比伦城墙建造者的长相。

宗教与残忍每每携手同行,尼布甲尼撒的宗教虔诚就超乎寻常。虽然是伟大的战士,他最出名的事迹却非武功。他热衷于修缮旧巴比伦城市中毁坏的庙宇,那时流传下来的记载大多以谈及他的虔行为主。阅读他任何一份镌文的介绍,你都会觉得他自夸自傲,但这些文字所用笔法,还是贴合当时文士为列王记传的习俗。下面就有一段。

尼布甲尼撒,巴比伦国王,高贵的王子,马尔都克[11](Marduk)的宠儿,崇高的帕特西[12](patesi),奈普[13](Nabu)的衷爱,裁决者,智者,寻找接近神明的道路,敬畏他们的权柄;不知疲倦的统治者,为伊萨吉尔[14](Esagil)和伊吉达[15](Ezida)每日操劳,为巴比伦和波息巴[16](Borsippa)的神龛忧心不断;聪慧、虔诚、伊萨吉尔和伊吉达的维护者、那波帕拉萨尔的长子、巴比伦国王,这就是我。

不管多么残忍、宗教上多么专横,尼布甲尼撒无疑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建筑者。巴比伦尼亚的上千废墟中,几乎没有一处找不出写着他名字的砖块。他统治时期的正史中,几乎没有一篇不以描述其工程为主。他重建了众多古代庙宇,给许多城市筑起城墙,为河岸垒起堤坝,在河上架起桥梁。据传,为取悦来自山地国家的异族妻子,他兴建了有名的空中花园,但那也许只是传说。他在巴比伦的宫殿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之一,但他用来保护宫殿和城市的城墙才堪称整个世界的奇迹。古人描述这些城墙的兴致从未减退。幸运的是,最近在一些巴比伦遗址中发现了大段镌文,其中有数篇,尼布甲尼撒谈到了城墙的建造。下为其一:

我完成了内墙(Imgur-Bel)和外墙(Nimitti-Bel),这伟大的城墙属于巴比伦,这伟岸的城市属于他至高的权力。在宏伟城门的入口,我竖起强壮的铜牛,上有可怖的蛇类。我的父亲完成了以前没有国王能做到的事。他用灰浆和砖石,在城边造了两条堤墙,而我用灰浆和砖石,造了第三条宏伟的堤墙,与父亲的堤墙紧紧相连。我把墙基打得和水面齐平;我把墙顶造得和山峰同高。在巴比伦西城墙附近,我用烧制的砖石筑起了一道堤墙。

我父亲用灰浆和砖石,沿阿拉赤图(Arachtu)运河造起牢固的堤墙。他沿幼发拉底河对岸兴建码头,可没有全部完工,但我,他的长子,他满心衷爱的对象,用灰浆和水泥完成了阿拉赤图的堤墙,而且与我父亲的建筑相连,让它们十分牢固。

以前没有国王能做到的事:

在巴比伦以西,离外墙更远的地方,我筑起环绕全城的城墙,长四千腕尺[17](cubit)。我把墙堤造得与水齐平。我用灰浆和烧制的砖石包裹墙身,我将它同父亲的堤墙牢牢结合。沿着他的堤墙,我用灰浆和烧制的砖石筑起一道伟岸的城墙,高如山峰。

公元前250年前后,巴比伦贝尔[18](Bel)神庙有一祭司从事著述,名叫贝罗索斯[19](Berossus),他生活于城内,当时城墙虽然破败但仍建在。所以我们不应略过他对城墙的简短描述。他说尼布甲尼撒绕内城筑起三道城墙,周围另起三道外墙;外墙未用烧制的砖石。他给城市筑好墙、装饰好城门后,在其父亲的宫殿前造了另一座宫殿;这是为了让自己的建筑与父亲所造的相连:要描述其骇然的高度和无边的华贵也许不是我能企及。

尼布甲尼撒陶柱

但这般庞大伟岸的建筑只用了十五天就完工。他还用石头造起供步行到高台;令这高台有山峰之貌:而且令高台上可以种植各类树木。他又造起世称的悬空乐土:因他的妻子在米底宫殿中长大成人,渴望有如同故乡的东西。

在所有关于宏伟城墙和城墙庇护下的巴比伦的古代记载中,希罗多德所作最为翔实。也许希罗多德从未到过巴比伦;也许旅者告诉他的传闻就如道听途说惯常的那样夸张,但至少他试图准确还原真相。他说:

城市位于广阔平原,呈完美正方形,各边长一百二十弗隆,所以整道城墙有四百八十弗隆。这就是她的规模,论宏伟壮观,没有其他城市可以相较。她起初被又宽又深的护城河围绕,河中注满了水,河后造起五十腕尺宽、二百腕尺高的堤墙。

从宏伟的护城河中挖掘出的泥土被用作何途、还有城墙的加工方式,这些我都不应略过不提。挖掘护城河时,他们以同样的速度将掘土切割成砖型,有了足够多的砖坯后放入窑炉烘烤。然后,他们开始造墙,先沿着护城河垒起界堤,随后建筑墙体,墙体全部用滚烫的沥青接合,而且每隔十三道砖就填入一层芦苇编条。在墙顶,他们沿着墙边建起一座座单室的城堞,彼此相对,之间隔着可供驷乘车驾迂回的空间。整圈城墙上共有一百扇门,全为黄铜质地,有黄铜的过梁和侧柱。建筑用的沥青是通过伊斯河(Is)运到巴比伦的,那是一条幼发拉底河支流,汇入主干道的地方有一座同名的城市,离巴比伦有八天路程。从此河中发现了大量的沥青淤积。

有河道通过城市中央,将巴比伦一分为二。这就是幼发拉底河,宽广、深邃、迅疾,发源自亚美尼亚,尽数汇入厄立特里亚海[20](Erythraean Sea)。两边的城墙建至河的两岸后,从那里拐为沿河两侧的堤墙,用烧制的砖石筑成。房屋大多三四层高;街道笔直方正,或与河平行、或与河垂直。街道与河相交的地方有矮门,沿河边开于堤墙之上,和外墙宏伟的大门一样以黄铜打造,在河水中开出通路。

外墙是城防的主要依靠。但另有一层内墙,厚度略低,可几乎同样坚固。每块城区的中心都有一座城堡。列王的宫殿是其中之一,周围的护墙牢不可破、规模宏大;其余为朱庇特·贝鲁斯[21](Jupiter Belus)的圣域,是边长二弗隆的正方广场,四墙有坚固的黄铜大门;这种圣域在我所处的时代仍有留存。圣域广场中央有一座牢固的石塔,长宽皆为一弗隆,上有第二座石塔,其上还有第三座,共达八重。绕塔身盘旋的阶梯可通往塔顶。当爬到半途,可以找到一处休息落座的场所,人们攀登时惯常会留步于此小憩。(卷一,178-181章)把城墙的描述流传给我们的其他古人,还有公元前5世纪的克特西亚斯[22](Ctesias)、公元伊始的斯特拉博[23](Strabo),但他们没有带来更多的信息。若我们将这些古代描述一一对照,会发觉相互矛盾,无从理清头绪。但是我们从中得知,在大部分城市有巨大城墙拱卫的那些古老年月,巴比伦的城墙是如此宏伟,令所有见过的人啧啧称奇。关于这古代世界最牢不可破的要塞,我们只能指望从其废墟中找出确切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