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通信就是信息的传输。从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以来,经百余年发展,通信由传统的电报、电话等单一品种扩大到传真、数据通信、图像通信、电视广播、多媒体通信等新业务;传输介质由明线、无线短波、电缆,发展到微波、卫星、海缆和光缆;交换设备由机电制布线逻辑方式向计算机程序控制方式发展;传输设备由模拟载波向数字脉码调制方式发展;终端设备由机电方式向微处理器控制的多功能终端发展;通信方式由人工、半自动向全自动方向发展;通信地点由固定方式转向移动方式,并逐步实现个人化。其中,数据通信是以“数据”为业务的通信,依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实现“计算机—计算机”、“计算机—终端”、“终端—终端”间的信息传输。它是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两者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通信方式,是继电报、电话业务之后第3种最大的通信业务。
本书主要是为更好地满足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仪器仪表、安全防范、智能建筑、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本科、专科、高职高专学习“数据通信技术”课程而编著的。全书共4章,从宏观角度全景式介绍现代数据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有些内容允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将来结合相关课程或工作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为拓展知识面,每章还安排了7个简短精炼,兼顾知识性、实用性、前瞻性的阅读材料,体现“广度优先”(breadth first)原则,力求既通俗易懂,又内容丰富。
1.本书编写原则
① 普及性、实用性。作为本科、专科、高职高专及相关人员了解、学习现代数据通信技术的通用书籍,既要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又要突出实用性、时代性。
② 从宏观角度编写。本书对现代数据通信技术作全景式介绍,为读者宏观上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掌握、运用相关技术奠定良好基础。
③ 广度优先的原则。为多角度、全方位拓展知识面,加深对现代数据通信技术相关内容的了解,每章安排7个简短精炼的阅读材料,素材选择有一定特色。
2.体例安排思路
鉴于数据通信技术内容多、涉及面广,要做到选材得当、组织合理、深入浅出、联系实际、新颖实用,确实有一定难度。为此,本书采用分层结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正文,为本书的核心,从系统的角度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关键技术、前沿应用,约占全书篇幅75%;第二层是独立成篇的阅读材料,是正文的补充,兼顾知识性、实用性、前瞻性,努力体现“广度优先”原则,约占全书篇幅25%。这样,既突出重点,又适应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需要。
3.章节内容安排
第1章——数据通信基础知识。主要介绍通信系统技术基础,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系统构成、传输介质、传输方式等;阅读材料介绍通信发展简史、信息技术基础、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信息显示技术、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
第2章——数据通信关键技术。主要介绍数据通信关键技术,如传输技术、复用技术、交换技术、同步技术、复接技术、差错控制技术等;阅读材料介绍字符编码常识、数据编码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蓝牙通信技术、主要接口标准、通用串行总线(USB)、1394火线接口等。
第3章——数据通信网基础。介绍数据通信网构成、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网络互联,特别是常用的分组交换网、帧中继(FR)网、数字数据网(DDN)、宽带IP网、接入网等;阅读材料介绍音频编码技术、PSTN电信网络、网络电话(VoIP)、3G移动通信技术、新颖的IPv6协议、计算机局域网(LAN)、因特网(Internet)等。
第4章——数据通信技术应用。主要介绍现代数据通信技术的前沿应用,包括物联网、三网融合、多媒体通信、下一代网络(NGN)等;阅读材料介绍云计算、纳米技术基础、传感器基础知识、微机电系统(MEMS)、全球定位系统(GPS)、射频识别(RFID)技术、图形与图像基础知识等。
4.内容安排说明
① 鉴于学习数据通信课程的专业未必先期开设通信技术课程,故1.2节“通信系统技术基础”分别介绍了通信系统构成、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作为学习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
② 1.4.2节“有线传输介质”介绍了光纤通信,1.4.3节“无线传输介质”介绍了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红外通信、激光通信,第3章阅读材料介绍了PSTN电信网络、3G移动通信等,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补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
③ 鉴于物联网、三网融合、多媒体通信、下一代网络(NGN)等是现代数据通信技术较为新颖的应用,故安排在第4章“数据通信技术应用”,并在4.3.5节“多媒体通信应用”介绍了数字电视(DTV)、视频点播(VOD)相关知识,便于了解、掌握现代数据通信技术的前沿应用。
5.本书使用建议
① 对老师的建议。教材与教学不应完全等同。教材注重从概念和定义出发,要求系统、全面;教学要求从问题或实例出发,层层剖析、逐步深入。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一定拘泥于教材顺序组织内容,教学内容不可能也不需要全部覆盖教材,应从“以教为主”逐渐过渡到“教与学相结合”,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了教哪些内容?如何教这些内容?这样教会有什么效果?有些内容应允许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将来结合相关课程或工作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
② 对同学的建议。大学学习方法有别于中学,作为迈向工作岗位前最重要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阶段,一定要培养自学的能力,因为学习是终身的事。大学阶段主要掌握一些基础性、原理性的知识,特别是从系统的、宏观的角度理解所学知识,明白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努力构建某一学科知识体系的框架,培养系统观、大局观,更多的具体内容可以在工作时结合实践去充实、提高。因此,大学阶段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此外,书中独立成篇的阅读材料是正文很好补充,值得认真阅读。
书中参考了部分资料,恕不一一标注,谨对原作者真诚致谢。
限于水平,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指正。
编著者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