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偏见越少,女孩越自信(田伟)(1)
在生活中,可以看到有些自信的女孩总是把“我能行”挂在嘴边,但也有一部分女孩习惯说“我不会”,这些女孩是通常是胆怯、缺乏自信的。而她们的不自信究其根源,大多来自于父母的偏见。女孩天生的敏感让她们对父母的评价十分在意,如果父母对女孩的批评多于表扬,她们往往表现得不自信;父母对女孩的表扬多于批评,女孩则会表现得自信。
父母要加强对女孩自信心的培养,就要善于发现她们的优点和长处,帮她们找到潜能所在,在她们有进步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表扬她们成功,而当她们犯错误的时候,也不要揪住错误不放。每个女孩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重视,都希望父母能够多支持和鼓励她们,特别是那些缺乏自信的女孩。所以父母在教育女孩时,假如能少一些偏见和歧视,多一些尊重和赞赏,女孩往往变得更优秀。只有当父母对女孩的偏见变少,正面评价多于负面评价时,女孩才能变得越来越自信。
偏见越少,女孩越自信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鲨鱼和普通的小鱼放到一个水池中,中间用玻璃把两种鱼隔开。在刚把他们放到一起的时候,鲨鱼会对小鱼发出很猛烈的进攻,结果可想而知,鲨鱼自然是撞得头破血流,但是它并不放弃,而是一次次的朝玻璃撞过去,而且一次比一次猛。但是经过无数次撞击后,鲨鱼就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宁愿饿着,也不再撞玻璃了,因为它知道了这样是白费力气,而且会耗费自己的体力,还不如在自己的领域里歇一会儿。当看到鲨鱼不再攻击小鱼了,心理学家就把水池中的玻璃取走了,这时,鲨鱼仍然在自己的领域游动,尽管小鱼已经到了它的领域,在它眼皮底下来回穿梭,它也不再想攻击这些小鱼,最后,虽然周围有食物,但鲨鱼还是被饿死了。其实,这时如果那只鲨鱼不是没有能力吃到食物,而是它不再相信自己能吃到食物了。
在教育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事件发生,阻止孩子成长的其实往往是父母的偏见,你的偏见就像故事中的玻璃一样,看似没有,却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可能由于中国自古有重男轻女的现象,所以在父母对女孩的偏见似乎要多一些,这让女孩多少有些不自信,而女孩想要有所成就,也要比男孩跨越更多的障碍。此时家有女孩的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女孩扫除这些障碍。
父母应该尽量帮助女孩扫除这些心理障碍,而不是用冷眼和偏见对待女孩,那样只会让你的女孩变得更像“弱者”。父母应该教育女孩,她们并不是天生的弱者,智力也和男孩一样,只是与男孩体现的方面不同而已,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节奏感、形象思维能力等都是女孩的长项。可以说每个女孩都有一定的潜质需要父母去开发和赏识。
女孩和男孩相比,确实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可是这并不能表示女孩就要受某种局限性影响,父母与其相信女孩与男孩的不同是缺点,还不如说这正是她们突出的地方。常常听人说“女孩就得有个女孩样儿”,其实如果父母不拿那些“女孩样儿”束缚孩子的成长,你的女孩会给你更多惊喜。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父母把女孩视为掌上明珠,耐心地去发现、欣赏女孩的优点,并让女孩知道,你对她充满希望,就像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人们最深切的希望就是得到别人的赏识。”当父母以赏识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女孩时,你的女孩也会因为你的一声鼓励或赞赏而变得充满自信,并且给你一些意外,因为女孩会因为父母的变得快乐,也会因为父母的赏识更加努力。
在生活中,可以看到有些自信的女孩总是把“我能行”挂在嘴边,但也有一部分女孩习惯说“我不会”,这些女孩是通常是胆怯、缺乏自信的。而她们的不自信究其根源,大多来自于父母的偏见。女孩天生的敏感让她们对父母的评价十分在意,如果父母对女孩的批评多于表扬,她们往往表现得不自信;父母对女孩的表扬多于批评,女孩则会表现得自信。在对女孩的自信教育上,父母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父母不应该对女孩存在偏见,要善于发现女孩的闪光点
激励女孩树立自信,即使你的女孩胆子很小,也会偶尔做些大胆且漂亮的举动,也许在别人看来有些微不足道,可作为她的父母一定要捕捉到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表扬。
2.父母要对女孩的性格进行观察和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的逐渐有了自我意识,也会对自己有一个评价。但是因为女孩的年龄还小,自我分析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容易在分析自己的时候走极端,极易走向自卑,所以父母要帮助女孩分析并改变她们的自卑心理。
3.让女孩自发地对生活热情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女孩讲一些关于自信的故事,并引导女孩和自信的孩子一起学习或玩耍,这样能让女孩很快意识到自信的优点,从而愿意重新塑造自己的性格。
4.父母要有对生活热情的心态
父母要培养女孩对生活热情,自己首先要有热情的心态,因为父母对女孩的态度,往往是女孩形成积极性格的重要因素。如果父母经常唉声叹气,专挑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钻牛角尖,经常用消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女孩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父母的消极,这样对女孩今后的生活很不利。
女孩不比男孩差
不少家长对女儿都不抱很大的期望,有些父母觉得女孩在智力方面比不上男孩,所以很难有大的成绩。甚至还有些父母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旧思想,或者觉得女儿长大后就不是自己家的人了,所以不愿意在培养女孩上多花费精力、时间和金钱,还有的父母觉得女孩可以多干些家务活,而男孩做家务则显得出息;在社会方面,也有些对女孩不合理的限制。这些传统的偏见会渗入到女孩的成长过程。除了受外界影响,还有一部分来自女孩自己。因为外界的影响,多数女孩会有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男孩,所以就会把自己定位为“弱女子”,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产生依赖心理,使她们愿意做配角,这种心理让女孩少了好胜心和上进心,从而缚了女孩才能的发展。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被誉为欧洲政坛上的“铁娘子”。她在重大问题上观点鲜明、立场坚定、思路清晰、做事果断,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了整个欧洲。
然而,撒切尔夫人绝非政治天才,她出生在一个平常的家庭,却有着不凡的成就,这和她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她的气质和兴趣都深受其父亲的影响,她的成功就是源于父亲培养起来的高度自信。
玛格丽特小时候家里有一间小杂货店。她的父亲有很多爱好,尤其热衷于参加政治活动。这使玛格丽特从小就接触到政治和人物传记等方面的书籍,受这些书籍的熏陶,她从小就对政治产生了兴趣。
玛格丽特的父亲对她要求很严格,在她小时候就要求她帮忙做家务。在玛格丽特10岁的时候,她就开始在杂货店站柜台了,因为父亲认为这样可以培养玛格丽特独立的能力。当然,这些都是她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她很难说自己做不到。
父亲经常教导玛格丽特不要盲目迎合别人,要有主见,随波逐流只会使自己个性淹没在别人的光芒之中。在玛格丽特入学后,她发现别的同学生活都比自己丰富得多,她们可以随意玩耍,而不像她,除了上学,就是在帮家里的忙。于是她对父亲说:“父亲,我要出去玩。”
父亲对她说:“父亲并不是要限制你的自由,但你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看到别人做什么事情,你就要做。你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力,现在是你培养自己能力的好时光,如果你想和别人一样沉迷于玩乐中,那你将会一事无成。你要自己决定你该怎么办,而不要随波逐流。我相信你的判断力,你自己做决定吧。”
听完父亲的话,玛格丽特想到:我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刚买的书还没有看完,为什么要学别人呢,那并不是我想要的。于是,玛格丽特回到屋里,开始看书。
父亲对玛格丽特的教育,让玛格丽特养成一种独立自信的性格。玛格丽特的学校经常请一些名人来演讲,当演讲结束后,玛格丽特总是第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其他的女孩子则大多是胆怯地不敢开口。回到家的时候玛格丽特和父亲说起学校的情况,父亲总是对她说:“你这样独立自信,父亲真为你感到骄傲!你将来一定是一个出色的女孩。”
父亲的鼓励让玛格丽特对自己的口才充满自信。即使她在学校的演讲并不是那么受同学们的欢迎,但她仍然一有机会就上台演讲,尽管台下时有嘘声,也丝毫影响不了她演讲的热情。许多人对她这种突出个性表示不理解,但她毫不在意别人的议论,一直维持着独立和我行我素的个性。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人们的成功于否最显着的差异不在智力上,而在于人们的性格不同,在某一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大多是有极强自信的人。由此可见,女孩并不比男孩差,“差”的观念只存在于父母或女孩自己的心中。有些父母总认为女孩比男孩差或是她们早晚都会出嫁,其实女孩和男孩都是父母的孩子,女孩也有生活中强者,旧社会女子不如男的观念已经过时了,只要父母培养得当,女孩照样可以是巾帼英雄。至于女孩能不能成才,除了社会的支持和关怀外,父母的教育和鼓励占很大一部分,如果父母在女孩小时候就告诉她们自尊、自强、自爱的观点,这些教育理念下的女孩绝对不会比男孩差,她们一样可以成才。
父母首先应该相信女孩的能力。女孩对于新鲜事物都有尝试的想法,父母应该适当给她们尝试的机会。在她们尝试遇到失败的时候,父母应该持引导和鼓励的态度,告诉女儿每个人都可能失败,她们的失败并不代表无能。而不是嘲笑她们的失败。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她们自己做,应该让女孩的自信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
其实,父母要积极评价女孩的行为。父母对女孩的积极评价在培养女孩自信方面起重大作用。父母的正面评价是女孩信心的来源,即使在女孩犯错误的时候,父母耐心地听其解释原因,注意从正面教育,告诉女孩要从错误中吸取经验,而不是牢记自己的错误。
最后父母要引导女孩发自己的价值,父母应该多让孩子参与家庭中的事务,给她们一些决定权。让女孩认识到自己在家中有地位,是家庭中的一员,自己有存在的价值。能参与到成人的世界中,让女孩很有成就感。
了解女孩的特定心理
一根铁杆想把一把挂在铁门上的大锁打开,它忙活了半天都没有成功。这是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轻轻一转,大锁“啪”地一声就打开了。铁杆很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打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成功的交往就是了解对方的内心。在教育孩子上也是如此,只有了解孩子在想什么,你才能成功地教育他。
女孩通常比男孩更渴望父母的关注和爱,女孩和女孩在教育方式上是截然不同的,在男孩们正在想自己如何才能打败别人的时候,女孩们已经开始观察到她与周围一切事务的关系了。女孩们思考的重点常常是与她接触最多的家庭关系,刚刚产生这种意识的时候,女孩会想:“我是爸爸妈妈的乖女儿。”在她们接触到一些故事后,她们又也会想:“我是家里的小公主。”
这种意识代表着什么?其实这就代表着女孩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爱,这一点从女孩们爱玩的游戏中就可以体现出来。仔细一点的父母都会发现,女孩喜欢“过家家”的游戏,而她们最喜欢扮演的就是“妈妈”,在女孩还小的时候,她们就喜欢学着妈妈的样子,对玩具娃娃说:“妈妈来喂宝贝吃饭了……”;天真的女孩有时还会给自己的宝宝组建一个家庭:那个是妈妈,这个是爸爸,另一个是宝宝,然后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玩游戏、吃饭、看电视……当然在这些剧情中,宝贝也会偶尔犯错误,也会受到一定的“惩罚”,但女孩为它设计更多的还是温馨的场景。其实女孩不过是把生活复的场景制到了游戏里,也可以看出女孩希望父母永远爱她。
女孩似乎天生倾向于有爱的生活方式,她比男孩更需要父母的爱,那么她又是怎样感受到父母的爱呢?大家都知道,男孩大多靠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而女孩则与男孩不一样,她们喜欢用语言表达想法,她们希望在和父母的沟通的过程中来感受到父母的爱。也许在女孩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渴望和父母交流了,因为据研究发现,当一个女宝宝在感受不到父母的时候,往往开始哭闹,而当父母爱抚她或者对她说几句话时,她便很快停止哭泣,继而用笑声来回应父母。由此可见,这确实是女孩与生俱来的本能。
女孩都是通过和父母沟通才能感受到理解、关心、尊重和安慰,父母与她们交流意味着以下几个方面:
收集或传达信息。
女孩大多是通过和他人交流发现自我,多与父母正面交流会让她们变得自信。
可以改变心情,释放不良情绪:女孩最害怕没有人理会她,和父母的交流可以使女孩感受到到情感上有所依托。
与父母保持亲密的关系:女孩潜意识中相信和父母交流能提升和父母的感情。
了解了女孩的这些心理特征之后,父母就会明白女孩更需要他们的关爱,而表达这种关爱的最佳手段就是和她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