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场均衡一定是最优的吗
经济学领域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惊人结论,就是“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其于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所说的,自由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指挥着每一个追求个人利益的人去实现最大的公共利益。
一个多世纪后,人们才理解了这个结论的精髓。根据现代初级经济学教材,这个结论可以表述为,竞争性的自由市场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这也就是说,在自由市场均衡下,没有人的福利能进一步得到提升。换言之,任何对均衡结果的干预必然影响一部分人的福利。对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言,这个结论可以被更好地表述为一个数学定理,从而把自由市场均衡的最优性包装为一项科学成就。
当然,这种市场理论也承认,存在一些阻碍自由市场机制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一个人的经济行为会直接影响另一个人的利益(这被称为“外部性”);另外,市场均衡可能最终会导致非常不均等的收入分配格局。排除这两个因素,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只有傻子才会去干预市场的自由运作。当然,经济学家也很早就意识到,如果企业的规模过大,那么就会影响到市场的竞争性。
但是这个关于市场经济最优性的结论实际上忽略了本书中所考虑的一些重要因素: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人们不仅可以自由选择,还可以自由地设局欺骗交易对象。在亚当·斯密的世界里,这样的均衡依然是最优的。只是这样的最优是基于对我们不良嗜好的最大程度的满足,而不是对那些真正有利的口味的满足。因此,这样的均衡无论对人类还是僧帽猴来说都会带来很多麻烦。
主流经济学往往假定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而忽略这两种口味的区别。换言之,我们内心的僧帽猴与我们真正的需求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我们关注一下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就可以知道每个人心中的那只猴子的影响力有多大。
当然,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也有例外,那就是行为经济学。在过去的40年里,行为经济学一直致力于将心理学和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这意味着,我们内心深处的那只猴子终于可以成为经济学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但奇怪的是,就我们现在所知的研究而言,还没有一位这方面的学者试图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挑战亚当·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结论。也许是因为这种研究的含义太显而易见了,以至于妇孺皆知,毫无提出的必要。但我们认为,尽管其含义浅显直白,却有显著的经济影响力。这是因为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正在指挥着逐利者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不良嗜好。
因此,尽管我们只是对主流经济学的假设做出一点小小的修正(通过区分对我们真正有利的偏好与不良嗜好),但是这种修正包含了重要的经济学含义:让人们去“自由选择”会产生很糟糕的经济后果,这是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与罗斯·弗里德曼(Rose Friedman)所认为的最佳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