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增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icon1

日用品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是一本有关日用品心理学的书,侧重说明人们如何理解那些配备旋钮、刻度盘、控制键、开关、指示灯和仪表的物品。我们刚刚分析过的几个例子说明了一些设计原则,其中包括:注重可视性、给用户提供正确的操作线索、让用户得到操作动作的反馈。这些原则构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和物相互作用方式的心理学。一位英国的设计家曾经注意到,建造旅客候车棚所用的材料会影响破坏公物者的行为,从而认为物品中也存在心理学。


预设用途

英国铁路局发现他们用强化玻璃做外板筑起的旅客候车棚经常被人砸碎,而且破坏速度不亚于修复速度。后来,他们用三合板代替了强化玻璃,这种破坏公物的行为就很少再发生——尽管砸烂三合板和砸烂玻璃费的力气差不多,人们也顶多就在上面写一些字。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提出是否有所谓的“物质心理学”,但有证据表明它的确存在。

——摘自W ·H ·梅奥尔的《设计原则》(1979年)


其实,人们已经开始研究物质心理学,这是一门研究物品预设用途的学问。预设用途是指物品被人们认为具有的性能及其实际上的性能,主要是指那些决定物品可以用来作何用途的基本性能(见图1-5和1-6)。椅子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因此可以让人坐,也可以被拿走。玻璃是透明的,能被砸碎。木材通常坚硬、不透明,可用于支撑或雕刻。平坦、透气的表面上可以写些东西,因此木料也可用于书写。英国铁路局面临的问题是:如果在候车棚上安上玻璃,破坏公物者就会把它砸碎;如果用三合板,就会有人在上面乱写乱刻。不同的材质,会引发不同的问题,铁路局的人一时也难以找到一个万全之策。

预设用途为用户提供了操作上的明显线索。平板是用来推的,旋钮是用来转的,狭长的方孔是用来插东西的,球是用来抛掷或上下弹跳的。如果物品的预设用途在设计中得到合理利用,用户一看便知如何操作,无须借助任何的图解、标志和说明。复杂的物品也许需要说明,简单的物品应该不需要。如果简单物品也需要用图解、标志和说明书来解释操作方法,这个设计就是失败的。

图1-5 门的预设用途

门上的金属配件可以向用户暗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左图的扁平横把清楚地表明正确的开门方法是往里推。这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右图中的门在内外两面各有一个把手,外面是一个比较短的垂直把手,表明开门时应该往外拉;里面是一个比较长的横把,说明只有往外推,才能把门打开。用户一看到这两种金属附件,就知道开门时,应该用手将其握住,而这些金属附件的大小和位置则表明门是往外推,还是往里拉。

我们在使用日常物品时,因果关系心理学也在起作用。一种状况紧接在一个动作后发生,人们就会认为这个动作是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例如,动一下计算机键盘,计算机紧接着就出现了故障,你会很容易认为是你把计算机搞坏了,尽管这两件事不过是巧合而已。对因果关系的错误推导是众多迷信产生的根本原因,人们使用电脑或家用电器时的一些奇怪行为,大多是由一些错误巧合引起的。当一个动作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你会下结论说这个动作没有起到作用,于是进行重复操作,希望能够有效果。有些早期的计算机文字处理器不显示操作结果,结果使用户不断重复键入指令,造成很多麻烦。因此正是设计上的问题导致人们形成了错误的因果观念。

图1-6 失败的预设用途

我不得不在橱柜门上系一根绳,以表明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往外拉。

两万种日用品

日用品的数量惊人,可能高达两万种。真的有这么多吗?你不妨看看周围:电灯附属装置、灯泡、电源插头、墙板、螺丝钉、时钟、手表和表带。我面前就摆着12件不同功能、颜色和样式的文具用品。我们穿的衣服面料各异,也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和风格。还有各式各样用来扣紧衣服的小部件——纽扣、拉链、按扣和系带。再看看家具和厨房用具,也各有不同的外观和用途。书桌上也有不少东西——曲别针、剪刀、纸张、杂志、书和书签。在我目前使用的工作间内,随便一数就有100多件物品。每件物品都很简单,但却有着不同的操作方法、设计风格和专门用途,需要学习才能正确地使用。再者,大多数的物品都是由许多部件构成的。一个订书机有16个部件、家用电熨斗有15个部件、简单的浴缸——淋浴两用装置有23个部件,你很难相信这些简单的物品有这么多部件吧?下面列举一下水池的11个部件:排水口、排水口周围的凸缘、水塞、水盆、肥皂盒、溢水出口、喷水口、水塞下的小铁杆、固定装置、热水开关和冷水开关。我们若把水龙头、固定装置和水塞下附着的小铁杆拆开,构成水池的部件数目还会增加。

《世界物品图解大词典》(What 's What: A Visual Glossary of the Physical World)一书中有1500多幅图和照片,描绘了2.3万件物品或物品部件。研究视觉的心理学家欧文·比德曼估计“一个成年人可能要接触3万件不同的物品”。不论确切的数目是多少,如此多的物品无疑会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复杂化。假设一个人只需花一分钟来学习使用一件日用品,那么学习使用两万件物品则要花去两万分钟,即333个小时(相当于一个人一周工作40个小时,总共工作8周)。当我们正忙着做一件事时,一些新的物品还会突然出现在眼前,令我们迷惑和分心,那些原本简单的日用品却干扰了我们手头的重要工作。

人们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在人类思维和认知心理学领域里可以找到一部分答案,另一部分答案存在于物品外观提供的信息中,也就是日用品心理学中,还有一部分答案则来自于产品的设计,即设计人员把操作方法明朗化,并利用人们已知的其他物品。以下便会谈到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设计者把对人的理解和对物品功能的理解联系起来。


概念模型

图1-7中的自行车看起来相当奇怪,你可以看出这是一辆无法使用的自行车,因为你在头脑中已形成了对这种物品的概念模型。自行车的各个部件呈现在你的眼前,它们的功能也很清楚,因此你能够模拟其操作过程。

物品的表面结构,尤其是物品的预设用途、限制条件和匹配,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该物品的使用方法。以剪刀为例,即使你以前从未见过或使用过剪刀,你一看也能明白它的使用方法有限。剪刀柄上的圆环显然是要让人放东西进去,而惟一合乎逻辑的动作就是把手指放进去。圆环的大小决定了使用上的限制:圆环大,则可以放进数根手指,圆环小,则只能放进一根手指。同时,剪刀的功能不会受到手指位置的影响:放错了手指,照样可以使用剪刀。你可以弄明白剪刀的使用方法,是因为剪刀的各个部分显而易见,功能也很清楚。剪刀的设计突出了概念模型,并有效利用了预设用途和限制条件。

图1-7 卡洛曼双人自行车(情侣车)

举一个相反的例子。电子表的前面和侧面通常有2~4个按钮,这些按钮有什么功能?如何设定时间?人们无法知道。因为按钮和功能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也没有任何操作上的限制条件和匹配关系。使用剪刀时,动动手指就可以移动刀片,然而电子表和莱茨投影仪却没有表明按钮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用户看不到操作可能产生的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