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出口特征与企业技术升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异质性出口特征与企业技术升级》一书是岳文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我对此书的出版表示祝贺。岳文在上海交大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认真努力、勤于思考。他从南京大学直接被推荐到上海交大硕博连读,五年多时间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完成的学位论文是学业成功的标志,也是走向科研征程的一个开端。相信本书的出版能为中国开放经济理论的研究增添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出口贸易功不可没。迅速增加的出口贸易不仅拉动了GDP的增长,增加了国内就业机会,而且促进了国内技术创新。今天中国制造走遍全球,高新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然而,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际经济格局的深刻转变,我国开放进程中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多年来国内对我国出口贸易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存在疑虑。一方面,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出口贸易是一种粗放型增长模式,消耗高、收益低,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出口对其他经济部门的技术创新拉动效应也不明显。未来的道路怎么走?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还在于对我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的潜质和特征做出深层次的分析了解。

出口与创新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理论关注的热点。在异质性企业理论模型兴起的影响下,国际贸易研究逐步从产业层面细化到了企业层面,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已经成为近期国际贸易研究的前沿问题。然而,无论是Melitz的开创性研究还是后续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讨论企业从非出口状态到出口状态的转变对企业相关绩效(如生产率、加成率等)的影响,或者说,主要是对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进行比较分析。然而,对于已经进入出口市场的企业,尤其是进入出口市场之后经历一段时间的企业来说,其创新行为与出口行为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已有的研究还很少专门涉及,而这正是本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本书以中国出口企业为具体研究对象,集中对企业异质性出口特征与技术升级之间的关联展开理论和实证分析,基于自身独特的分析视角努力构建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出口对拉动企业创新的作用是广为人知的,而企业本身的特征无疑是影响出口企业创新的非常关键的因素。要真正理解出口对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就不能简单地沿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而需要有突破性的思维。本书明确地把出口企业的异质性作为影响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提出企业的异质性特征会导致不同出口企业在技术升级能力方面有迥然不同的表现的基本假定。与现有的研究相比,这一理论上的假设显然是一种大胆的探索,也是明显的进步。

基于此,本书较系统地分析了各类企业异质性特征对出口企业的技术升级的作用机理。具体地讲,本书从出口持续时间、出口强度、出口贸易方式、市场垄断程度等不同的方面,较为深入地剖析了企业的出口行为特征(异质性)对技术升级的影响路径和程度。比如,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出口强度越大,出口企业实现技术升级的可能性就越大,技术创新的速度往往也就越快。企业的出口贸易方式不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也就不一样,一般贸易比加工贸易对出口企业技术升级的影响要更积极、更明显。随着出口企业存续时间的延伸,出口对企业技术升级的影响会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现象等。这些基于现实生活的具体分析,有益于进一步丰富出口与创新方面的理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是采用国内的大型微观层次数据(包括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进出口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的,类似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见到。写作过程中作者常常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而废寝忘食,为对预期的假设做出有效的验证而冥思苦想,工作量相当大也相当辛苦。扎实的实证分析为本书的分析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也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提供了较有效的支撑。

当前,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速,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也快速提升,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为中国学人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绝好的历史机遇。在本书出版之际,祝我国年青一代学者在理论探索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陈飞翔

2017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