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九节 教育与文化

教育再次受到高度重视,其后果之一是:当遭遇任何社会问题时,大家立刻就会想到教育,并会草率地认为教育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现在很流行的说法是,“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的问题”。然而,如果文化的全部力量均指向于诸如培养生产者与消费者之类的事务时,期望纯粹的学校教育体系能够担当起促进人类智力发展的任务的这种想法是幼稚的,甚至是自欺欺人的。既然政治是特别强调体系同构的学问,教育体系则必须反映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主题。将社会问题诉诸教育经常被作为一种手段,这可以避免正面回应所必然带来的思索、努力以及混乱的风险。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已经具备毁灭地球和飞向太空的能力。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两项成就。如果与之相关的知识能够得到明智的利用,在人类辉煌的征程中,或许将会迎来一个新时代。反之,等待我们的将是世界末日。

1962年,《大英百科全书》编委召集一批精英人士开会讨论《技术秩序》一书。他们一致认为,技术进步如此迅速,其后果不容小觑且无法预见,必须采取某些措施对其加以控制、规范和引导Carl F. Stover(ed.), The Technological Order(Detroit: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63). See especially, p.266.。至于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这次会议也想不出任何其他的办法,最终还是把教育作为解决问题的希望所在。

与会者认为,危机或者说是一系列危机正在逼近我们。由于教育具有滞后性,以之作为化解危机的主要措施,显然是太迟了。不管是基于何种情况,把教育作为解决问题的处方,多少有点痴人说梦的意思,抑或是言过其实,在现实中根本行不通。认为教育能够使我们掌控技术,就等于是说,“如果我们较为明智,我们就知道应该做什么。教育的目标是使我们变得聪明。所以,让我们都去受教育吧”。

这一主张适用于应对不确定的未来,却无法解决当前的问题。世界各地教育的目标不在教人智慧,而是为了帮助他们获取财富和权力。因此,这些教育体系所追求的效果就是加速技术的变革而无须考虑它的社会后果。如果是这样,那么和这次会议赋予教育的使命相比,恰恰是一个完全相反的结果。

一个宣称通过发展教育济世救贫的人,却忽略了为贫民窟的居民做点实事。一个视发展教育为首要条件的贫穷国家,却懈怠于帮助民众摆脱饥饿。那些嘴上将教育作为解决种族问题、谋取持久和平和矫正青少年犯罪等唯一手段的人,常常又似乎是在表示他们对这些课题没有多大兴趣。毫无疑问,如果因此而招致一些麻烦,他们的确不会有兴趣。

20世纪60年代,国家为改善西部地区萧条、落后、贫困的办学条件,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这些努力的目的是高尚的,值得所有思维正常的人给予支持的。但是,除非把同样的精力和财力用于改善学生的生存环境,否则此举注定不会产生大的效果。一项对纽约市400名“有犯罪前科”女生所做的六年研究表明,尽管在教育体系内给予了这些女生各种特殊关照,但与那些没有给予任何特殊关照的控制组相比,却并没有产生更好的效果。这些女孩子们依旧生活在那种容易滋生犯罪的文化之中。

除非一个国家的文化有着和教育同样的目的,否则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都将无法独善其身。如果一个社会旨在通过运用技术来实现繁荣富强,其结果必然是雅克·埃吕尔(Jacques Ellul)所预见的那样:


教学必须对生活有用。今天的生活依赖的是技术,进而言之,高于一切的要求是:教学必须与技术相提并论……教育……正倾向把造就专门化的技术人员作为自己的目标定位。其结果是,教育只能基于有用性作为现行的衡量标准——也就是契合技术集团结构和需求的人,倾向开发个体限于其日后成为技术集团一分子来说才是有用的方面。从履行批判功能的意义而言,知识精英将不再是社会的楷模和良心,也不再具有知识分子的那种积极进取精神。他们将变成任由差遣的仆人、极端的保守分子和技术的工具……教育不再是在人类启蒙进程中不可预知、令人兴奋的探索,而是一种程式化的练习,是一种只要是对技术的世界有用而不管是什么小玩意都不会错过的学徒训练The Technological Society, trans. by John Wilkinson(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64), p.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