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的历程:从牛顿到勒贝格](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53/22806953/b_22806953.jpg)
广义二项展开式
截至1665年,牛顿已经发现将二项式展开(他的说法是“化简”)成级数的简单方法。对他而言,这种化简不仅是用另一种形式重建二项式的手段,同时也是通向流数术的大门。这个二项式定理是牛顿众多数学发明的起点。
正如《前信》所述,眼前的问题是化简二项式,而不管m/n“是整数还是分数,或者是正数还是负数”。
在人们对指数还非常生疏的时代,这本身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思想,那时牛顿首次强调“用
,
,
代替
,
,
,用
,
,
代替
,
,
”。
显然,当时的读者需要适当的提示。
牛顿不但发现了像这样基本的二项式的展开形式,而且发现了像
这样复杂的二项式的展开形式。正如牛顿向莱布尼茨解释的那样,这种化简服从规则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7F4DD/11375707904415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18.jpg?sign=1738830456-cnNUyo3gV4eHIsDLPR9Tj4aWN0z940Sh-0-638c14ec674eb033f56733475d674f44)
(1)
其中A,B,C, …分别代表前一项,我们将在下面举例说明。这就是著名的牛顿二项式展开式,虽然这种形式或许是新奇的。
牛顿给出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
,
,
,
。因此,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7F4DD/11375707904415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4.jpg?sign=1738830456-5r7lJzOdfjlQz6Fe3okyQwJGkuGUpyKk-0-89edb15bd9b5adbbbaae262fb0869807)
为了确定A, B, C及其他系数,我们可以利用它们都表示前一项的事实。于是,,给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7F4DD/11375707904415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6.jpg?sign=1738830456-Xe3y5NXFzkJ1V69WGXbWNkEUwtmejsCZ-0-ec604370ec69d46c20a9c6259341ef4c)
同样,B表示前一项,即,由此得到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7F4DD/11375707904415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8.jpg?sign=1738830456-HE7JHkJ5hLmHxhqlXBb9KPqcZCIknGkd-0-a4ead52bba71046f75f4769ed7b8e786)
用类似的代入得到,然后得到
。以这种方式从左到右继续推导,牛顿得到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7F4DD/11375707904415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1.jpg?sign=1738830456-6ulkFB2AbPJzfPsKd7b14ado8gFNwHAU-0-73fe399b6b2babfcd8cb82bb08755383)
显然,这种方法有一点递归的味道:从的系数求出
的系数,而欲求
的系数需要知道
的系数,依此类推。虽然现代的读者可能习惯于二项式定理的直接表述,但是牛顿的递归表示具有无可争辩的吸引力,因为当用前一项来计算后一项的数值系数时,可以使计算过程得以简化。
为明确起见,简单的方法是用由P和Q表示的A, B, C, …的等价表达式代替A, B, C, …,然后约去式(1)两端的公因子,就获得现在的公式: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7F4DD/11375707904415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37.jpg?sign=1738830456-YJA67QlOgOUEIXksX7mexiN0WrtdSciZ-0-d5713f73da18d7c81291c7a09edf324e)
(2)
牛顿将这种简化比作是从平方根到无穷小数的转换,并且不遗余力地推崇这一运算的好处。他在1671年写道:
这是一种产生无穷级数的简便方法,所有复杂的项……都可以简化为一类简单的量,即分子和分母都是简单项的分数的无穷级数,这样将会消除那些其原始形式看起来几乎难以逾越的困难。
的确,将数学家从不可逾越的难题中解脱出来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再举一个有助于理解的例子——的展开式,在本章后面将要讨论的一个结果中,将会展示牛顿对这个展开式的巧妙应用。我们首先将上式写成
,确定
,
,
,并利用式(2):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7F4DD/11375707904415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43.jpg?sign=1738830456-bdVA3LTZE8wLRXc5Iu0vvE6hplT2Nh1x-0-88c8e564a6af132f9570e8485c4ed850)
(3)
牛顿通过将级数平方并检查其结果来“检验”式(3)这样的展开式。如果我们也这样做,并且限制取次数不超过的项,得到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7F4DD/11375707904415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45.jpg?sign=1738830456-AqnK8b4D5RaqHFEeGN7apLvHFzT72duM-0-1e8fab86542b2424049c17506f745194)
其中全部系数奇迹般地变成了1(读者不妨试试吧!)。自然,得到的乘积是公比为的无穷等比级数,由已有的公式可知,其和为
。但是,如果级数(3)的平方为
,那么,我们推断级数本身必定是
。妙极了!
牛顿将这样的计算当作让人信服他的普遍性结论的证明。他断言“尽管我们这些凡人的推理能力非常有限,既不能表达也不能想象这些等式的所有项,就像我们无法确切知道那些量从何而来一样”,但是“可以把对有限项等式的一般分析”推广到这样的无限项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