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优秀校友访谈录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注重用户体验,打造“互联网+”时代的电影众筹平台

访投电影首席运营官、国际经济与贸易(中澳双联)2006届校友徐斌

戎越 李昱

徐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6届校友。作为“投电影”团队首席运营官(COO),他主要负责平台的用户策略和产品呈现,致力于打造让用户称道的体验。2009年加入盛万投资,从事股权投资与行业研究工作,他对影视文化行业有长期的跟踪和研究,熟悉影视行业资本运作模式,并积极探究传媒行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及应用。更早之前,他参与创办两家汽车经销企业和一家度假酒店,从中汲取了金融投资和企业管理的经验。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中的这段话用来形容中国当下的商界形势是再贴切不过了。大量资本的输入输出,热门产业的激烈竞争,国内正在经历产业结构的复杂转型,国际经济风起云涌,变幻莫测,商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远超出想象。我们每一个人都处于时代的特殊性带来的经济漩涡中,徐斌无疑是这其中一个冷静的观察者,他带着慧眼仔细、敏锐地分析市场形势,瞄准机会便主动出击,步步为营,每一步都走得准确、坚定。

埋下从商的种子

徐斌来自一个经商家庭,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从小便对经济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年订阅的《商业周刊》是徐斌少时爱不释手的刊物,这是他无意间打开的商业世界的第一个窗口。

2002年,徐斌来到城院就读USQ项目专业,更为系统的经济学相关课程的学习让他有了更专业的知识储备。如今学院的教务部部长范晓清是当时徐斌的任课老师,徐斌回忆道:“范老师上课时会结合很多他之前在公司时经历和案例来讲解知识点,让我对商业有了更多的憧憬。”

随着四年的知识的沉淀,徐斌开始形成敏感的商业嗅觉,大四的毕业论文,他选择了用户体验方向,而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个热门的主题。“为什么星巴克一杯咖啡能卖到几十块钱?调查结果显示,是因为用户体验做得很好;亚马逊为什么能在购物中一个按键便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这就是技术引发的用户体验的升级……”现在的徐斌还记得当年自己在做毕业论文时初次接触到这一新兴商业概念时的感受。2006年,用户体验这个概念刚刚兴起,新鲜但在很多人眼中有些过于不着边际,而这个当时看起来不被人理解的研究方向,如今却成了制造业相对成熟之后吸引顾客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投电影”众筹平台的关键所在。敏锐的眼光让徐斌有了高于他人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徐斌开始对一些大公司背后的资本运作产生好奇,并急切地想参与其中,并且在不断摸索中渐渐找到了一些门路。2006年毕业后,徐斌留在杭州,参与创办两家汽车经销企业和一家度假酒店的工作,三个实体企业的经历虽说是应家中生意的需要,但徐斌仍在企业管理等方面学到了很多,“这都为我今后在上海商界的打拼做了有力的铺垫” 。

抓住机遇,进军影视行业

上海,有高楼大厦相接的压迫感,有旧时的法租界内绿树成荫,闲庭漫步的舒适,有各种展览的文化碰撞……这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发展之快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追逐它脚步的人从来都不会停歇。

2009年,徐斌来到上海,经朋友的介绍,他进入了盛万投资。和很多普通的投资公司一样,盛万投资初期的发展只是以股权投资为主,而实体经济不断走下坡让公司开始寻求新的出路。“当时整个影视行业刚刚起步,我们与很多电影人交流时,他们都表示,影视行业就如同前几年的房地产行业,处于百花齐放的时候。”“2002年中国整一年的票房只有9个多亿,而2014年年底中国的票房就能达到296亿。”徐斌做了这样的比较。惊人的数字增长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宣传、设计、制片、拍摄等环节都随着互联网而便捷起来。影视行业一来发展趋势好,二来消费门槛相对较低,徐斌和同事们敏锐地察觉到这些潜在的商机,公司借机转型正式被提上了日程。

2010年,盛万投资加入了影视文化方向;2013年,与上海上影集团一起投资电影创作和拍摄,迄今为止共进行了十几个项目,其中包括前段时间热映的《京城81号》《天将雄师》等影片。

光鲜亮丽的背后少不了默默付出的汗水以及低潮时期隐忍的泪水。2012年,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暂停,造成一定的影响,“好在我们找到了电影投资这个平衡点,转型的作用在那个时间段显得至关重要”。转型期间,一些投资人的陆续离开,同事的不适应让公司的发展一度滞缓。“影视文化行业较为封闭,掌握核心资源的仅是几十个制片人或是公司老板,转型初期的切入点是很难找到的。”如何进入一个近似垄断的行业,找到像样的投资项目和合作伙伴,公司骨干们为此挖空了心思,最终,与上影集团的合作慢慢将盛万的影视文化转型带入正轨。另一方面,公司的CEO去北京电影学院的学习,使得公司在影视方面开拓了人脉。靠着两年多的努力,盛万投资才在影视文化圈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面几年的发展中,他们凭借着项目的好评率和高收益增加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认定好的方向就要投入所有的精力。”徐斌对影视行业有着充足的信心,盛万投资亦是在其中一头扎得比较深,“我们都快变成影视公司了。”徐斌笑着说,“今年(2015年)公司的项目开发部都成立了,自己去买剧本和版权。”想要在一个行业拥有比较大的把控性,徐斌认为,深入了解是必要的,“一开始会有一些技术外包,后来我们在剧本、制片等更专业的方面关注、投入得更多,剧本组会每天审核三个剧本,只有靠不断的积累和锻炼才能更加有自主控制的能力。”

“投电影”,互联网投资新方式

随着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冲击和推进,电影投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众筹,翻译自国外crowd funding一词,指一种以向群众募资为特点的行为,是最近几年较具吸引力的投资方式,电影的众筹则是通过互联网渠道结合大众投资来实现。

2015年1月20日,中国首家邀请制的电影众筹网站“投电影(ilovefilm.com.cn)”正式上线,而徐斌正是“投电影”团队首席运营官(COO)。“通过‘投电影’的平台,用户可以在网上投入几千块参与电影的投资。”徐斌介绍道,投资人除了有固定的投资收益以外,还会有免费看电影、参加见面会等福利来保证投资人的额外权益。2015年1月份发展至今,时间虽短,但平台已经成功实现了《天将雄师》《闯入者》和《罪恶赎金》等三个项目的众筹。

如今市场上,与影视文化相关的互联网产品有很多,阿里巴巴的“娱乐宝”算是发展较为完善的一个。在徐斌看来,“投电影”众筹平台与“娱乐宝”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娱乐宝’的门槛很低,与之相关联的是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它的收益基本和保险的收益是一致的,大概是7%;而‘投电影’和产品相关的收益会比‘娱乐宝’要高,可以达到15%。”在客户的定位上,“投电影”的投资数额会较高,达到5000~10000元人民币的级别。另外,在项目的性质上,徐斌认为也存在着差异:“‘娱乐宝’主要依附于淘宝、支付宝来推广产品,算是偏向以营销为目的,而我们更多的是对项目纯粹的融资。”

“投电影”平台上线时间不长,所以现在投资人在整部电影中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小,大致200万左右的资金规模,占一部电影投资的几十分之一的比例。由于刚刚起步,为了保护投资人的权益,把控风险,徐斌在投资人数量方面设定了一定的要求:一部电影150人投资为最佳。为了保障投资人有固定的收益,光靠控制人数是不够的,徐斌还沿用了盛万投资一直以来的债权投资形式,“电影行业是一个风险很高的投资,所以选择以债权投资为基点。如果仅仅是对一部电影进行投资,风险是最大的,如果投资了一系列的电影,则会降低风险,投资人可以自己选择投资的多少”。

从实体转型,利用互联网优势对传统投资进行延伸,徐斌面临的挑战颇多,“线上投资最大的问题是获取信任比较困难,但这也是比较关键的”。接近1000人的注册用户,实际投资的只有几十个。如何扩大投资人的范围,徐斌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做一些衍生品,投资人还可以参与电影的创作等,后期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用户爆发式增长,这个需要加大对用户数据的分析等,不断强化。”将商业与互联网结合的全新领域等着他们去开拓和研究。

在互联网投资中,徐斌认为最关键的是如何提高用户体验,这个在毕业论文中研究的方向,如今起了作用,而前几次自主创业中积累的提高用户体验的经验,也慢慢被运用到如今的“投电影”平台运作中。学无止境,及时充电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尤为重要,“抽空补充一些互联网企业的案例,找一些专业方面的书、课程进行学习”。徐斌从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

徐斌对自己的评价是“喜欢折腾”,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在他的眼中,世界有很多新奇之处,永远保持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在现在“不进则退”的商场上尤为重要。“有想法就要抓住机会”,这是徐斌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在全民创业的今天,市场不缺资本,而是缺有创造力的想法以及有组织性的行动力。也正是这样的心态使得徐斌一次次在逆境与挑战中抓住商机。所有积极的人生亦应如此,时刻以充满好奇以及热情的眼睛去看待生活中不经意漏出的每一个机会,抓住它,雕琢它,重塑它,丰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