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成功&生存法则(《哈佛商业评论》增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做成长资本的明智提供者

通过成为更好的投资方来创造价值,适用于资本市场欠发达的国家。这也正是印度的塔塔(Tata)和马恒达(Mahindra)等大集团成功的部分原因。它们收购(或初创)更小的公司,然后资助其成长的方式,是印度的资本市场无法做到的。

核心观点

问题

尽管并购是促进成长的诱人战略,而且在心理上令CEO十分满足,但多数并购都以付出高昂成本的失败收场。

原因

公司往往将并购视作为自己获取价值的方法,比如进入新市场或获得能力的机会。但如果你在一家公司中发现了机遇,其他人也会发现,因此价值就会在竞标战中流失。

解答

寻找给予被收购企业价值的方法,而非从中攫取价值:成为明智的资本提供者;成为更好的管理监督者;转移技能;分享资源。这些方法正是为数不多成功并购案背后的功臣。

然而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中,就很难以上述方式提供资本。比如美国的维权投资者通常强迫多元化企业进行拆分,因为它们的公司财务活动不再被证明,能为各业务构成增加竞争价值。ITT、摩托罗拉和Fortune Brands等大企业,以及Timken、Manitowoc等规模略小的企业,都因此被拆分;甚至通用电气也大幅精简。2015年最大的交易之一,就是合并杜邦和陶氏,并随后将其拆分成3家公司的计划(价值680亿美元),原因是维权投资者对杜邦的强硬施压。

而即便在发达国家,成为更好的投资者也能扩大创造价值的空间。快速成长的新兴行业充满了竞争的不确定性,那些有专长领域的投资者能够带来很多价值。以虚拟现实空间为例,应用开发者满怀信心,认为Oculus在2014年被Facebook收购后,能成为成功的新平台。因为他们确信Facebook会提供必需的资源,所以为Oculus开发应用,增加了该平台的成功几率。

另一个明智提供资本的方法是,为追求规模经济,促成无领导者产业的整合并购。私募股权公司十分喜爱这种工具,通过其进账达数十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明智的资本提供者通常是行业中现存的最大参与者,因为其能最大化每次并购的规模,直到规模带来的回报达到极限。当然不是所有无领导者产业具有达成规模经济或范畴经济的潜力——洛文集团(Loewen Group,破产后重组为Alderwoods公司)通过惨痛教训明白了这点。

洛文整合并购了殡葬服务业,使其成为北美目前最大的行业参与者。但仅凭其规模,很难形成超越本地或区域竞争者的有意义竞争优势。

规模经济不一定来源于运营效率,而通常源自市场力量的累积。除掉竞争对手后,最大的参与者可以对提供的价值索取更高的价格。如果他们采取如此战略,免不了与反垄断监管者陷入“猫鼠”游戏。有时监管者是赢家,比如以下流产的并购计划:通用电气和霍尼韦尔

(Honeywell),康卡斯特(Comcast)和时代华纳(Time Warner), AT&T和T-Mobile以及DirecTV和Dish Network。而2015年最大的并购计划中,有两起还悬而未决。陶氏和杜邦的合并,以及百威英博(ABInBev)与SABMiller的合并,都代表着这些公司在其关键产品市场中的重大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