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现实的困境:趋势、禀赋与企业家的大战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你并非个例

在共同踏上这段穿越实证经验和战略社会性的旅程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战略办公室,了解一下那里发生的一些场景。你可能会觉得这些场景似曾相识,尽管各种各样的书籍和文章都在阐述如何制定更好的战略与决策,以及如何取得更好的商业绩效。令人惊奇的是,这些不同的场景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先来看第一种场景:当战略决策流程开始时,整个团队一致认为,今年应该避免文山会海,不再使用冗长的幻灯片和没完没了的附录。你致力于开展实质性的对话,针对企业的未来前景,以及你不得不做出的艰难抉择进行沟通。然后,就在第一次会议召开前的两天,CEO的收件箱还是照常收到了3份冗长的文件。实质性的对话到此为止。你又开始认真研究这些字斟句酌的演示文稿。但在这一过程中,绝大多数人恐怕还没来得及领会其中的内容,就已经感到厌倦了。

再来看第二种场景:在取得了一系列平淡无奇的结果之后,你可能认为应该重新对公司战略进行深入思考。最高管理团队同意调整方向,董事会也批准了。之后,CFO接管了这件事,把这一愿景转化为第一年的预算。当那些即将丧失资源的人们开始进行后卫行动,以及其他反对真正变革的声音出现的时候,大家的胆识就悄然消失了。不知为什么,经过这番大胆的重新思考之后,新制定的预算却跟去年的预算非常相似。一切还是回到了老路上。

第三种场景是什么样子?战略获得了一致认可。从字面上看一切都好,而且有很多令人叹服的后备计划。但不知为什么,一旦深入进去,所有人都感觉新的战略不过是一种热望罢了。事实上,它有些过于照顾战略制定者的自我意识了,也不太愿意接受竞争残酷的现实。公司中那些比决策层级别低两三级、负责跟实际客户打交道但往往并未真正参与战略决策流程的人总结道:管理层完全是在闭门造车,自说自话。这一“新”战略到头来只不过是为一些没有经济效益的项目找理由,因为亏钱,这些项目被贴上了“战略”的标签;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公司不可能因为它们而发生真正的改变。

即使你是CEO,有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感觉:由个人行为和人际因素引发的惰性不仅很难应对,还会阻碍你为企业做正确的事情。最近,我们一家在澳大利亚的客户公司的CEO反思:“我清楚地意识到,公司应该沿着那个方向加快行动,但我不得不带着团队一起。”

你或许拥有令人艳羡的职位,负责领导一家灵活的创业公司,或者一家规模堪比亚马逊但依然能像成立第一天那样高效运作的机构。倘若如此,祝贺你。你或许会发现本书的一些实证经验很引人入胜,因为它们展示了战略中的哪些东西有用,哪些没用,但你也应该继续致力于你正在做的事情。不过,如果你像我们通常见到的管理者一样,你就可以一眼看出我们正在探讨的症候,并且迫切希望直面战略的人性面问题。即使身处一家像亚马逊那样的公司,或许你也可以借助本书分享的一些观点来看待今后的是非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