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经济分析与政策选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我国能源消费变动趋势的实证研究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能源问题便成为全球性的热点话题。如今,能源的稳定供给与合理消费不仅成为各国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的基点,更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稳定的安全性问题。在石油危机后,众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研究了能源供给和能源价格在经济增长、技术革新、劳动生产率、新行业的产生、一个国家的生产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但他们的结论并非一致。早在1978年Kraft(1978)就发现了美国GDP同能源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Erol and YU(1987)和Lee(2005)的研究更是明确指出能源消费是GDP增长的原因。但Hausmann and Rigobon(2003)的研究表明,一个经济体对能源的依赖度越大,经济体的效益反而越低。再有,Sachs和Warner(2002)称,1971年时能源出口占GDP比重较大的国家,在之后的十几年中的经济表现都不理想,甚至出现长期的负增长。Suzuki and Takenaka(1981)对日本的研究表明,能源价格会有利于促进劳动生产率,但Uri and Hassanein(1982)通过对1947~1980年美国能源价格和劳动生产率的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能源价格的上升反而会造成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且这种效应会持续一段时间。此外,Nasseha and Elyasianib(1984)通过对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的数据研究表明,能源价格的上升导致了各国资本密集型产业比例下降,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比例上升。我国一些学者也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如史丹(2003)。本章主要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变动趋势进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