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俗生存:管理之道(蔷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街头便溺与教授呼唤

年初,陆客小孩香港街头便溺再次将港人与内地人冲突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甚至诱发香港自由行政策是否该收紧的讨论。当然,部分港人排斥陆客有着复杂的原因,但公共道德和素养低一直是被诟病的显见要素。

民众陋习和素质是一个长期公共话题,随着社会发展和财富积累,人们希望素质和行为也能跟上,以形成更文明的社会。从长远来看,在历史给予了中华民族再次腾飞的时刻,有识之士更关心我们在人文素养上是否为中国崛起、驰骋世界舞台做好了准备。网上流传的清华大学工物系教授程曜“救救清华大学的这些孩子吧”的呼唤引起了强烈共鸣就是例证。

程教授认为,“学生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现状。优秀的学生可以先知先觉,在这个大变化的时代领先群伦,改变社会现状”。但他遗憾地发现,“在国外一流大学的学生身上,都能见到那种与众不同的行为。甚至是一种被鼓励的傲慢和自大。到了中国,这种精英似的傲慢轻狂,往往混合着更多瓦解的道德观。到处都是无神、无政府、无信仰的无头苍蝇”。他从清华学子身上观察到的规则意识淡漠、价值观混乱、动机功利、行为浮躁、重分轻能等现象,总结道,“这些清华的大学生像是会考试的文盲,不但对知识不感兴趣,对文化也十分陌生。虽然可以随时朗朗上口一些专有名词,似乎学习了很多。但细究之下会发现,他们就像‘文化大革命’里的样板戏,架势十足好看,内容简单易懂,却不深刻”。他呼吁救救这些孩子,“把他们的思想紧箍咒拿掉,让他们开始思考……要让他们知道,再聪明的人,也需要严格的锻炼……世界不只是海淀清华园,而是五大洋五大洲”。

这种从对小孩到大学生的批评和焦虑集中体现在素质或素养上,但中华民族数千年对道德、素养的关注和论述名冠世界,现代父母们不惜血本关注和投资下一代的教育全球闻名,然而我们的教育却被描述为:“被‘教育’‘摧残’的‘孩子’;被格式化的一代;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消灭了民族生存力;幼儿园把小学的内容讲了,小学把中学的内容讲了,中学又把大学的内容讲了,那大学讲什么?再把幼儿园的内容补上,讲基础文明!中国的学生一般不敢对老师说不,美国学生虽然也很尊重老师,但会和老师争论。中国的学生太听话。”问题何在?

两年前,在英国访问一个高端私立学校,校长陪我走到幼儿园区,介绍我从中国来,随后孩子们一系列关于中国有趣甚至荒诞的交流让人好奇,于是询问课程设计,他们从幼儿园开始,主要按人、群体、社会、星球以及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教育学生,让小孩从小理解人、合作、社会以及世界。路过一个长走廊,突然一个4岁左右的小孩从旁边出来,空空如也的走廊,幼小的孩子看到我们两位过来,他费力地拉开大门,等候我们进入,这温馨的画面深深地印在我脑际,与我们常见的争先恐后、旁若无人地抢行形成强烈反差。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我们长期以来施行的知识导向教育与素养和能力导向的全人教育的差异!

如果我们质疑中国的素质教育,不少人会跟你急,因为在我们教育的话语体系里,素质教育、全面育人、德智体全面发展一直充斥在各类文件甚至说教里。但遗憾的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说一套做一套,或即使想做而做不到位或不知道怎么做!以素质教育为例,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因重知识、分数和牌子,考高分、进名校成为全民运动,大大挤压了素质教育的空间或根本地位。另外,何为素质?怎样进行素质教育?这些根本问题因在地位上的边缘化也缺乏社会甚或教育工作者的深刻认识和普遍认同,似乎是唱唱歌,看看名著,背背诗词就等于素质教育。理论上大家很容易明白素质教育的目的,即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但因应试教育的冲击使得鲜有从“人”出发探索出一套可以落地的融入教育全过程的理念、体系、活动和支持系统。

民族强盛、世界强国必须首先是我们国人的强大,可以成为世界舞台上强有力的竞争者和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或参与者。无论是小孩还是大学生,能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公民,才可能成就我们的强国梦。教育肩负着民族强盛的重任,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目标应该都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知识、高素养、强能力的公民,问题是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这可能是一个永久性的课题!另外,教育离不开社会包括家长的支持,当我们抱怨孩子们的不当行为时,不要忘了,我们自己可能就是形成这些问题的帮凶或推动失当教育的始作俑者。

网络社会和全球化给予我们了反思和重塑教育的机遇,知识的容易和廉价获取也驱使我们实现从知识和内容导向的教育逐步转型到以素养和能力导向的全人教育,以我所在的西交利物浦(西浦)大学为例,我们的目标是帮学生健康成长,发现兴趣,学会学习,成为具备素养、能力和知识三大体系的世界公民。西浦提倡的素养体系包括以下几点:①强调人生的核心理念:快乐生活,成功事业;②重视人类的核心目标:提高生存能力;③关注个人存在的意义:创新和贡献;④提倡与群体相处的伦理观:和而不同;⑤落脚于个人之于社会、世界的价值:以己之能尽对社会和世界的责任。为使这种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我们努力帮助学生在校园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①在定位上,从孩子到年轻成人再到世界公民;②在行为上,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研究导向型学习;③在人生态度上,从盲目应付到兴趣导向再到重视人生规划。

大胆以此短文呼应程教授的呼吁,虽知自不量力,仍大胆而为之,目的是为民旺国兴尽匹夫之力!

(发表于《管理学家》2012年第7期主编寄语,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