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逆俗生存
逆俗生存
遇友人,为其遁入空门而吃惊,究其因,是想摆脱陷入世俗与理想间冲突的煎熬。
放眼望去,不乏“俗不可耐、俗不可医”“庸俗到连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的感叹,其实他们的内心并不甘于此;也有随俗浮沉的淡定者,甘于“白丁俗客、凡夫俗子、凡桃俗李”的坦然;自然也有像友人那样逃离尘俗而避世绝俗或遗世绝俗者;还有不少愤世嫉俗,呼吁革风易俗的愤青;更有期待移风易俗、匡时济俗的变革者;也有不时会爆出惊世骇俗的“异类”。
“世俗”,一指民间流行的气习;一指平常、凡庸的人。提到世俗,就算目不识丁,大家也顷刻心领神会。当你想问题、办事情以及处理生活中的琐事喜欢从众、按照别人一样的套路进行,那么你就世俗了。
其实,世俗是人类生活秩序的来源之一,所谓约定俗成,入国问俗,入乡随俗;世俗也是低成本生活的一种选择,如阿时趋俗,安于故俗,从俗就简。人们的生活自然会受世俗影响,即习俗移性;当然也以自己的行为不断为世俗的发展做出贡献,常因未能免俗而固化之,或因伤风败俗而破坏之。其实,时移俗易,世俗处在一个不断的演化过程中,如时下“世扰俗乱,改俗迁风”之势猛烈。世俗是人类社会的必需品,不可小觑,但不可其极,俗到极点,若把世俗手腕耍弄得太过分,会由世俗走向卑鄙、无耻、市侩,人们一定会厌恶得咬牙切齿。
任何身份、任何职业的人都可以选择世俗,也可以选择超凡脱俗,这是人的自由和权利。顺势从俗容易,而且成本低,有市场;但超凡脱俗则可能别有风景,甚至引领风气,占据未来制高点,播种或塑造新的世俗。正是基于此,若想这边风景独好,不妨试试“逆俗”生活。
屈原遗世独立,这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举动是犯众怒的,被当时的人称疯子。但他反而振振有词地说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疯话”。陶渊明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愤怒辞官隐去。在当时政治环境下,与世俗无缘的陶渊明做出这样的决定有他的追求,可能还算理智,后人似不应指责他消极避世。做出超凡脱俗的举动,往往是不为深陷俗世中人深刻理解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尽管如此,但后人在由衷地崇拜他们超越世俗的胆识和傲骨的同时,也可体会到他们对时世趋势的远见和美好社会的向往。从中也可见“逆俗”的不易,还可深深体会到坚持理性、独立判断和追求理想的艰难与可敬。因此不难理解,能够大胆地做出超凡脱俗举动的人实在难能可贵,在现实社会里不可能太多。
逆俗,不是反俗,只是跳跃出常规思维或行为惯性,前瞻地探索新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甚至常常反向思维。逆俗者非常清醒时下的俗和势,但更看重未来的势和生存力,也许会以眼下的困难甚至损失换取未来或更长期的发展。
逆俗,不是无视今日之利,而是更关注未来趋势,更看重明日之利,更珍视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模式,特别是在意未来的发展空间。
逆俗,常会逆潮流,乐意改变,推动革新;逆俗者离不开独立思想,自由意志,敢于孤独;所以,他们易鹤立鸡群,特立独行,不仅孤独,还常须坚持和抗争,愿意献身进步,甚至被看成现代版的堂吉诃德。大凡逆俗者不仅需要见识,更需要胆识和智慧,甚至需要一定的资源和条件准备。
逆俗者容易创新,因为真正的创造大都是对原有模式的背离,对社会适应的突破,对民众习惯的挑战。他们不因害怕被误解而放弃行动,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去等待理解。创新需要想象力,但不同想象方式会影响创新的方向,国人惯于用已知现象刻画未知形态,这样的想象总逃不脱已知概念,很难创造没见过的东西。真正的想象力应是一种不靠已知物象征的过程,如“真有超光速粒子的世界会怎么样?”这种概念上超凡脱俗、无参考系的想象更易于发明和创造。一位德国青年认为,中国人对“创造”的理解有问题:“我经常听到有人在看到一个完全创造出来的画或者文章时说,‘这是乱画的’或者‘乱写的’。其实,只有知识逻辑以外的动作或语言才能发挥知识以外的才能,像计划经济限制能动性一样,有计划的教育约束创造性。”遗憾的是我们太难跳出世俗的束缚了!
时下中国,要想成就些事,常需要逆俗,需要智慧坚持和持续突破,方有可能以卓越成效赢得生存空间,甚或引领未来趋势。
(发表于《管理学家》2013年第10期主编寄语,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