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为什么会出现漕运?
漕运是古代中国集权政治和农耕社会结合的产物。全国性统治中心的确立、中央到地方官僚体系的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及全国性社会秩序的建立,促使王朝必须建立一个有序的、有保障的、以粮食为主体的物资供应体系。然而,以农立国的经济特性,使得统一的集权王朝在建立物资供应体系时,不得不面对广泛而分散的小农经济。这是漕运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动因。古代中国的国家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大多坐落在北方,而由于气候的变化,中国的经济中心自南北朝后(5世纪至6世纪末)逐渐由北方地区转向南方地区,因此在从5世纪到20世纪初的一千多年中,中国都处于经济中心与政治军事中心分离的局面。为了紧密联系南方地区的经济中心与北方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满足政治军事中心的需求,对于中国历代政府来说,开辟并维持一条纵贯南北的运输干线,就成为极具战略重要性的政治举措和统治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古代中央政权大多选择内陆水运的方式,以中国大运河作为较为安全、快捷的运输通道,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不断修建维护运河河道、水工设施、运输储存设施,制定与之配套的管理体系,逐渐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制度,专门负责调运国家战略物资,保证了通过中国大运河进行持续、畅通地运输。这种由国家政府组织和管理,利用水路(主要是大运河水运,偶尔也采用海运)调运专门物资(主要是粮食)到首都(或其他由国家政府指定的重要军事政治目的地)的专门运输体系被称作“漕运”。
千帆竞发,现依然运量巨大的运河
扬州两淮盐运使司衙署
阳谷县运河边的盐运司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