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有没有好奇过:是不是男性中那些“器大活好”的人要比只有普通尺寸的人生活得更好?或者,更确切地说,如果你发现“全球阴茎长度分布地图”是经济学家在寻求经济学问题答案时所得出的数据,你会不会感到吃惊呢?
经济学被称为悲观科学,不过获得这一称谓并不是因为经济学家没能成功预测近期全球性的经济萧条,或者是历史上的每一次经济危机;而是因为从前有一位经济学家兼教区牧师托马斯·曼,他在18世纪末曾预测,只要大不列颠的村妇们一直“合不拢腿”,那么社会繁荣昌盛就遥遥无期。
当谈到性行为,托马斯无疑是一位悲观主义者。但并不是所有经济学家都对这一生命中最甜美的“极乐”抱持如此消极的态度。特别是过去十年间,井喷式地出现了大量学术性研究,这些研究活动都急切地使用经济学理论和数据来探索心灵问题——以及肉体问题。
文献的内容和结论作为各项理论和例证的总结,确实给每个人带来了经济学的“雄起”。
我致力于寻找的特殊反馈出现在四年前,当时我正在谈论性行为和爱情将是很棒的方法,它可以让我的大学学生们对未来经济学学习抱有极大的期待。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意识到着手进行有趣的话题设计和相关的数据收集可以帮助我的学生们理解市场运行方式,而这逐渐演变成一种新奇的途径,能让他们明白自己在性行为与爱情市场中的自身地位。他们开始青睐这种方法并因此影响了寻找配偶的行为,逐渐将我们在课堂上引入的各种概念应用到他们的生活之中。
不仅仅是我的学生们观念改变。当我开始以经济学角度探究性行为与爱情的原因时,纵观自己个人生活的每个细节,我意识到从经济学者的视角竟然可以洞察得如此清晰明了。
下面给你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
我从来不认为在线约会网站对我来说是个寻找配偶的好办法(晚一点我会谈谈原因)。但是我却开始思考交易稠密市场和交易清淡市场之间的区别。交易清淡的市场中其参与者相应较少,这造成买卖双方难以达成双方都认可的成交价格。而在交易稠密市场中,因为市场参与者众多,使得买卖双方达成互相认可的交易价格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
在线约会网站就属于交易稠密市场。如果我阐明自己接受的“交易价格”——同时作为该市场中的买方和卖方,以此来约会最有可能匹配我的人的话,那么对我来说线上寻找爱情的确是可行的。不是单纯因为更简单易行(在许多方面它并不容易),而是因为在交易稠密市场可以提高可能性,让我更有可能找到对的人组成高质量的恋爱关系。
这就是我的理论,至少,我已经验证过了。
我所提出的几乎每个观点、每个决策以及每个有关性行为与爱情的结果,都是在经济学构架下进行过充分分析的。实际上,如果以经济学因素继续阐述,我完全可以把话题引申得更为深远,毕竟我们所了解的周遭世界错综复杂。这就是事实,比如当我们试图决策是否相信政府应该投资到计划生育上,还是应该支持政府去帮助大型企业财团走出困境;或者当我们评估是否去承担享受风流生活的成本,还是该承担多花上一年在学校深造的成本;又或者当我们选择是否愿意铤而走险去尝试婚外情,还是应该去冒险将继续投资到股票市场中。
《爱情市场》意在收集不同类型的故事,借以阐述经济学理论是以怎样的方式构成当今社会上我们所认知的性行为关系。有些故事很简短,分散于全书各个部分,讲述经济学因素怎样影响个人性行为(所有故事都是真人真事,出于某些考虑,换掉了姓名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有些故事则是以数据说话。统计学拥有揭示选择的力量,就字面意义来讲,成千上万的男男女女以某种方式满足了经济学上的要求,经济学家们找到了特殊情况和在这些情况中人们做决策两者之间可测量的关系。最终,这些故事给我们描述出一个框架来理解我们在生活中各个方面做出的决策。而且这些通过经济学理论讲述的故事采用了性行为与爱情的市场经济模型。
本书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每个部分表述我们生活的一个阶段,而每个部分又分为三个章节。
在第一部分中,我侧重于年轻、奔放而自由的一代。大部分革命都始于经济学原因,谈到性的革命也没有什么不同;性开放化的价值覆盖了整个20世纪后半叶,在这一个经济学案例中,当每个人权衡婚前性行为的成本和效益后,对于问题“今晚我要不要做爱?”做出的决策是“为什么不呢?”热衷于性开放的人,很多都是大学在校生,但是他们的性行为与爱情市场却不均衡——现在女性学生人数远超男性学子。在大学校园里充斥着更多的一夜情,传统意义的约会逐渐变成了远古时代的产物。谈到传统意义的约会走到尽头,第一部分的最后一章是关于性行为与爱情网络市场的,以一个经济学者的身份,我想借此机会感谢很多人参与了大量的数据采集,而这大大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各地的男性和女性是如何寻找爱情的。
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人生阶段,在这个阶段会觉得那个在我们的住处有自己的牙刷达几个月之久的人,真的应该留下更久一些,这就把我们带到了本书的第二部分。在婚姻中,如同在生命里,我们并不能总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却满怀期待以自身的保留价值找到一位足够优秀的伴侣,使我们有充足的机会从婚姻这项交易中获取利益。我们得到那些需要的(我知道你觉得这很浪漫,等你看到我所写的经济学婚姻誓词你就懂我意思了!)婚姻并不总是一位男性与一位女性的结盟;在该项安排上尚有选择余地,而经济学因素则在左右这些安排的合法性、社会观念和认可度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书第二部分的最终章节是关于夫妻之间通过何种方式来决定谁在婚姻中占有主控权的。好吧,这有点过于简单化了,但是我之所以要讲述婚姻中的讨价还价是因为每位已婚人士都知道,这样的谈判绝不会因为签署了一纸婚约而终结。
顺理成章,我们过渡到本书的第三部分。在我们人生的这一阶段,孩子们都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性生活。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采取多学科综合研究性教育。当您读完第三部分的第一章后,我相信您自然会认同经济学应被包含于性行为研讨课程中。当然我也会讲述关于这方面的经济案例:人们会权衡婚外性行为的成本和效益做出决策,有时伴侣是知情的,有时则不然;当回答“我要不要尝试婚外性行为?”答案是“为什么不?”——即使之后会为此后悔。而最后,在本书落幕之前,我们会谈谈快速增长的性行为与爱情市场——男人和女人通过这个市场相识,有时也随之稳定下来,共同度过后半生。
当您阅读《爱情市场》时请记得以下几点。
首先是实验性证据,多个案例通过数据告诉我们,经济学理论并非试图去描述社会上的每个人,而是去总结社会上大部分人的平均行为。人类行为是复杂的,我们所做的各种选择基本上都带有个人偏好倾向。举个例子,平均来说证据显示女性有强烈的偏好,去约会与自己属于同一种族背景的男性。也许你读到这些时会觉得这不真实,因为你自己就不是这种偏好。那很可能是因为,现实中在那些从未与其他人种约会的女性和从未与自己同种族约会过的女性之间,分布上存在着这方面的偏好差异。通过研究观察发现,这种不同偏好分布的折中点更加靠近倾向于与自身同种族的女性偏好一边。这就是平均偏好,尽管这对你来说不一定准确,但仍然能帮助你理解其他人的行为。
由此过渡到我要说的第二点,那就是本书中没有证据是通过民意测试得来的。经济学家们感兴趣于各人实际做出的决策,而不是每个人对于给出选项时回答的可能选择。我们坚信的理念称为“显示性偏好”,用来描述人们的案例;我们观察人们做的决策并通过这些信息推测他们的偏好。举例来说,我们不会去询问女性,要是和自己不同人种的男性约会会感觉怎样。如果我们这么做了,大部分女性出于某些原因会感到自己被迫表达没有种族歧视倾向。相反的,我们通过搜集线上约会网站或者快速约会的数据去观察女性愿意约会的男性类型。通过观察表明,女性通常对和自己同种族的男性约会更感兴趣,这就帮助我们判断女性平均水平上对此问题的偏好。
本书中我们讨论的第三点完全集中在人们实际上是如何行动而不是人们“应该”如何行动上。我想从最开始就表达清楚,我无意去谈论“好”与“坏”,或者“对”与“错”的行为——不论是从个人还是从社会大众的角度。这并不是说我觉得那些评判不重要,但是身为一名经济学者,通过人们的行为来评价他们并不是我的职责所在。
对了,在我们正式开始之前,你也许会想知道我在前言最开始提出那个问题的答案。答案既是yes也是no——男性生殖器的尺寸和经济意义上的幸福之间,可以这么说,是呈现分布差异的。在那些平均“丁丁”尺寸偏小的国家,情况可能比较糟糕。随着“丁丁”尺寸的增大,国民收入也会增加,但是增长有一个临界点,超过该临界点之后,随着“丁丁”尺寸的增加,国民收入会逐渐趋近于那些“小码”国家。就是说在那些“大尺寸”国家,平均来看,情况也会更糟,当然这不涵盖所有方面(显而易见)。我把这种现象称为“波纳曲线”。我是不太在意这种结果的,毕竟通过(经济学)模型演示,很容易就能告诉你正在寻找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