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诚文集(第10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让“留守儿童”感受亲情关爱

目前,中国大约有1.2亿农民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除了一部分随父母进城,在就学、生活等方面遇到各种困难之外,还有大约3000万人留在农村,称为“留守儿童”。他们的处境尤其值得人们关注。

亿万农民工进城,是当今中国的一项伟大历史事变。他们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在各项建设事业中功不可没。他们承担了城市中最脏、最苦、最重的劳动,他们自身也在新型的劳动中成长起来,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农村带回了大量的资金、信息和新的思想观念,为广大农民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市民,农业劳动者转变为现代工人,这是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都必须经过的历程。在资本主义国家,这个历程是伴随着大批农民破产,不得不背井离乡,沦为城市贫民,同时造就了城市的贫民窟而完成的。这是一个充满着血与泪的历程。在社会主义中国,这个历程却是广大农民走向富裕的历程。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但是不等于这个历程没有痛苦,不需要付出代价。代价之一就是上千万“留守儿童”失去了亲情的呵护。父母出去打工,目的自然是为了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活,也为子女争取更好的前途。然而子女失去的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亲情。

他们在成长的关键时刻得不到亲人的关爱,他们的苦恼和欢乐无处诉说,他们的权益缺少保护,他们在跨越人生征途的各种关隘时需要有人指导和支持,他们的学业需要有人督促检查。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些孩子变得孤僻、任性,有的学习成绩下降,有的容易受到坏习气和不良同伴的影响,有些甚至产生更为严重的问题。这些,都不是物质生活的改善所能弥补的。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针对不同人群存在的问题,一个一个扎扎实实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关爱“留守儿童”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须知,这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是我们的接班人,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千万家庭的希望。

所幸近年来“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许多地区、许多部门也已经开始做出许多努力,有些已经见到了效果。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王大湾希望小学就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他们首先把学校里“留守儿童”和父母在当地的孩子组织起来,让双方结成“手拉手”的对子,“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地,他们得到外地先进的信息较多,父母在乡的儿童有更多的亲情,双方正可以优势互补。一起做作业,一起过生日。他们组织老师担任代理家长,每人都有固定的照顾对象,有的还和孩子的家长签订协议,了解情况,互相沟通,更深入,更及时。他们组织一部分“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在学校实行家庭式的管理,减少了孩子接受不良影响的机会。他们开放学校的电话,供“留守儿童”和在外父母互相沟通。他们指导“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信。告诉孩子应该把哪些情况怎样在信中告诉父母,告诉孩子怎样通过写信及时了解父母的情况,告诉孩子对父母应当有感恩的心情,以及怎样表达感恩的心情等等。

采取这些措施之后,效果果然很好。采取这些措施并不需要有多少资金投入,重要的是有一颗关爱孩子的心,又能扎扎实实做事。

其实,有了这样一颗心,可以做的事还可以更多。比如,借家长还乡的机会举办家长学校,进行家访;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主要是爷爷奶奶举办家长学校,传授正确的家教理念和方法;指导孩子学会通过电话和父母交流;举办“留守儿童”作文比赛或演讲比赛,让他们写一写、讲一讲自己的父母。好办法是层出不穷的,只要把工作做到位了,我们的社会、家庭就一定会更和谐。

(《政工师指南》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