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清代历史上帮会的首次反清斗争—台湾林爽文起义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林爽文起义呢?以往台湾学者多认为起义是为了“反满”,大陆学者则认为是为了“反抗地主阶级的剥削”。其实,这次起义的真正原因,乃是下层群众为了反抗贪官污吏。
林爽文起义是清代前期一次下层群众重要的反抗活动,也是中国帮会史上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反清事件。这次起义虽然只坚持了一年有余,但影响深远。清朝统治者正是在这次事件中,才得知天地会这个秘密组织的存在,并为此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福建、两广、四川等地,对天地会的根源进行追查。并且于乾隆五十四年查明天地会是乾隆二十六年由福建漳浦高溪(今属云霄)的提喜即洪二和尚所倡立。
在清代历史上,真正的帮会反清起义,是从乾隆年间的林爽文起义开始的。此前的朱一贵等起义,虽然以往也被认定是帮会发起的反清起义,但实际上当时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帮会,朱一贵仅仅是利用异姓结拜的组织形式进行的一次反抗活动。
清乾隆五十一年在台湾爆发的林爽文起义,是在天地会的旗帜下进行的。那么,天地会是怎样传入台湾的呢?档案告诉我们,福建平和县有个名叫严烟的人,他是天地会创始人提喜和尚的再传弟子,他的师傅是提喜的嫡传弟子陈彪。严烟因为在原籍难以存活,便于乾隆四十八年渡海前往当时人少地多的台湾谋生。他来到台湾后,在彰化县开设布铺,同时暗中传播天地会,林爽文就是他最早在台湾发展的天地会成员。林爽文入会后,很快又有彰化的林泮、林领、林水返、刘升、王芬;淡水的王作、林小文;诸罗的杨光勋;凤山的庄大田、庄大菲等人先后入会。这使得天地会在台湾发展到“声势联络,直通四邑”的地步。并且按照天地会的传统,分为若干个“房”,仅台湾北部就分为三房:林爽文为长房,蔡福为次房,叶省为三房,其众皆数百人。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林爽文起义呢?以往台湾学者多认为起义是为了“反满”,大陆学者则认为是为了“反抗地主阶级的剥削”。其实,这次起义的真正原因,乃是下层群众为了反抗贪官污吏。台湾孤悬海外,天高皇帝远,官员们贪污肆无忌惮。据档案记载,台湾镇总兵柴大纪在两年任内,贪污赃银就多达五万两之多。台湾府知府孙景燧,在知府任内共亏空白银十万余两。诸罗县(今嘉义)知县唐镒,家中本来比较清寒,而委署诸罗县为时未久,即寄回家里银两千两之多。乾隆皇帝认为,唐镒“若非在任时肆意贪婪,何从得此多贳”?林爽文起义爆发后,乾隆皇帝下令追查地方官员的贪污,发现官员们皆“贪其土地丰饶,不以涉险为虞,转以得调为幸。而督抚亦不问其才具如何,率多用其私人。此辈莅任后,利欲熏心,遂置地方公事于不问,更或听断徇私,侵婪任意,小民无可告诉”。又说“此等劣员到台湾,若无所津益,何以视为美缺?而其津益非取之商民,从何可得”?可谓一矢中的,说到点子上了!当时地方官员的贪污活动,已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台湾知府孙景燧开造户口册籍,每户俱要缴纳几块番钱。同知刘亨基丈量地亩,每亩也要几块番钱。地方文武官员还向出入港口的商船索取“陋规银”。所谓“陋规银”是指官员们对超载船只额外征收的费用,全部落入港口官员个人腰包。武官中游击李隆、守备曾绍龙、千总陈邦光等,俱曾得受过陋规银。文官中,同知杨廷理虽然任期不长,但也曾得到过一千四百余两。台湾镇总兵柴大纪所得到的陋规银最多,计一万六千七百余两。林爽文起义就是因为不堪忍受官员们的贪污而爆发的。
林爽文(1756—1788)是福建平和县火烧楼村人。家贫,于乾隆三十八年随父来台湾谋生,曾在彰化打短工,后靠耕田赶车度日。他为人豪爽,有朋友被官府投入监狱,他往往“脱囊资之,以是倾动其乡人”。乾隆五十一年,台湾诸罗县(今嘉义)的天地会成员杨光勋为了与其弟争夺家产,打算利用结拜天地会来对付其弟杨妈世,官府为防止械斗,将天地会中多人捕获,杨光勋闻讯于押解途中劫囚,一些人跑到大里杙村躲藏。台湾府知府孙景燧、新任彰化知县俞峻率领兵役前来追捕。林爽文出于帮会的哥们儿义气,把天地会中人保护起来,官兵便将天地会骨干林泮的房焚毁,借以向林爽文施压,从而激起公愤,林爽文遂率众奋起反抗。
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二十七日,起义者冒雨攻击彰化县城,在城内天地会会众接应下,顺利将县城攻占。台湾府知府孙景燧、同知刘亨基、都司王宗武等皆被击毙或处死。林爽文自任“盟主大元帅”,以原彰化县署为大盟主府,改乾隆五十一年为“天运丙午年”。接着向北攻打竹堑(今新竹),向南攻打诸罗(今嘉义)。南路凤山(今高雄)一带天地会会众,在首领庄大田等人领导下,也起而响应。庄大田(1736—1788),福建漳州平和县人,因为勤于耕作而家道小康。他以简天德为军师、许光来为副元帅。数日之间,聚众数千人,于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攻占凤山。
林爽文起义爆发之后,于半月之内,连克彰化、凤山、诸罗、竹堑诸城,清军仅控制着府城及鹿仔港等四五处地方。清朝官员向来惯用欺上瞒下的手段,骗取犒赏。总兵柴大纪奉命进攻诸罗,起义军主动撤出。柴大纪急忙向朝廷报功,甚至弄虚作假,将无辜百姓作为生擒“贼匪”请功。在柴大纪奏折中开列的82人的名单中,有许怀等35人均属无辜平民。福建巡抚徐嗣曾在查明此事之后奏称:“据署嘉义县张森禀称,前柴大纪所奏正法及戮尸各犯内,竟有其人尚在者。访系柴大纪误拿,经前任知县陈良翼审属良民,具保释放。”知县陈良翼称:当日审明保释者“实有许怀等三十五名,委系良民。因柴大纪以匪犯具奏在先,逼迫通报,以符奏案,只得听从具详”。徐嗣曾认为此事“其舛错荒谬,实出情理之外”,遂与知府杨廷理等人,亲自驰赴嘉义查办。审讯时许怀等35人供称:“上年(指乾隆五十二年—引者)正、二月内,嘉义甫经收复,或因官兵初到,出城迎看,或因迁避他处,回至县城探亲,途中误被捉拿。并有肩挑贩卖及在店生理,遇有不肖兵丁、义民强买抢取,与之较论,转被误拿者。”经徐嗣曾等亲自查看,在许怀等35人中,“内有张海已年逾八十,翁送来年甫十五,素患疯病之陈应,避难流离之番妇留娘,其衰弱疲癃,势难从贼,更一望可知”。徐嗣曾又询问知县陈良翼,陈良翼称:“上年柴大纪克服嘉义之后,凡遇官兵、义民有报获之犯,不论在何处拿获,即以临阵生擒贼伙若干名,遽行入奏。”当陈良翼要求将无辜百姓释放时,柴大纪却说:“我已奏定系拿获匪犯,万难更改。尔若开释,必须照依原奏通报立案,我就不管,否则必要将伊等正法。”表明柴大纪所奏生擒番妇留娘等82人一事,纯属虚捏。
不久,诸罗又被起义军包围,被围困在城内的总兵柴大纪,不断向常青告急求援,说:“孤城坐守,深可忧虑,就地煮硝制药,所得无几,且米谷一项,日见空乏。”乾隆皇帝见诸罗已危在旦夕,遂于八月二十七日命令柴大纪“突围而出,不可拘泥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之见,固守勿去,致有意外之虞”。彼时,柴大纪实际上已经无力突围,只好留在诸罗城内,结果受到乾隆皇帝的褒奖,为此,下令把诸罗改名为“嘉义”,以嘉奖柴大纪之“义”。这件事还被堂而皇之地写入《清高宗实录》,难怪史家感叹“实录不实”。柴大纪获此褒奖,一时昏了头,忘记了清朝的天下乃是满洲贵族的,当满洲高官福康安率部来到台湾后,他竟未小心侍奉,惹恼了这位满洲大员,于是把他那些贪污行为和欺骗冒功等劣迹,均一一揭发出来,最后柴大纪落得个身败名裂,甚至殃及子孙。

顺天大盟主林爽文军令
顺天丁未年(乾隆五十二年)八月初三
林爽文起义是清代前期一次下层群众重要的反抗活动,也是中国帮会史上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反清事件。这次起义虽然只坚持了一年有余,但影响深远。清朝统治者正是在这次事件中,才得知天地会这个秘密组织的存在,并为此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福建、两广、四川等地,对天地会的根源进行追查。并且于乾隆五十四年查明天地会是乾隆二十六年由福建漳浦高溪(今属云霄)的提喜即洪二和尚所倡立。以往由于档案史料未曾公开,学者只能依据天地会内流传的“西鲁故事”对天地会的起源进行“影射推求”,加上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把天地会说成明朝遗老为了“反清复明”而于康熙年间所创立的说法。经过学者多年的研究,终于澄清了这个历史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