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城市大数据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研究城市大数据的背景

(一)城市的重要性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由商店、厂房、办公楼、住房、道路、管网及各种类型的服务设施,如超市、银行、排污、通信、数据中心、保健、养老等组成的城市基础设施这一物理系统变得愈加复杂。从根本上讲,城市已经从过去的二元空间升级为现在的三元空间,即从城市物理空间、人类社会空间转变为城市物理空间、人类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cyber space)。城市智能化的本质是三元空间的协调发展,而城市大数据是城市智能化的核心,是城市智能化的重中之重。

(二)城市大数据的可采性和可融性

城市在运行过程中,各种基础物理设施和市民源源不断地产生各种信息,包括城市的建筑、街道、管网、环境、企业、金融、商业、产品、市场、物流、医疗、文化、教育、交通、公安、人口等信息,通过物联网利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传感器、摄像头、二维条码、遥测遥感、数据采集接口等传感设备和数据接入技术,能够实现对城市中人与物的全面感知,借助无线网、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等基础网络设施以及通过网络融合形成天地一体化的基础通信网络,将物联网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输至后端,形成很多信息库和数据中心,通过交换共享,将它们打通,便形成了城市大数据。

(三)城市大数据影响的广泛性

加快城市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以及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城市大数据充分利用优质共享的信息知识和创新资源,不断降低城市信息成本,通过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和科学决策,将有力支撑教育文化、健康医疗、电子商务、工业制造、现代农业等,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培育形成新产业、新消费热点和新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助推经济转型;同时,通过对城市大数据的深度汇聚、挖掘和分析,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城市各层次各系统的发展规律,辅助城市决策与规划,不断提升城市的智能化公共服务能力。另外,大数据带来的新服务模式和资源分析处理能力,将带动城市产业技术研发体系的创新,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融合和协同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支撑,重塑城市竞争优势。

(四)城市大数据发展现状

从国际上看,Gartner研究机构将大数据定义为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麦肯锡的调查研究显示,大数据可以在任何一个行业内创造更多价值,它正在成为21世纪的“原油”。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正式启动大数据发展计划,随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也相继启动了大数据计划;Google、IBM、EMC、惠普、Microso☆等国外公司正在积极抢占大数据技术市场。大数据开始在商贸、金融、物流、城市管理、国家安全、健康、教育、旅游、文化等领域加快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

从国内看,我国提出了推进智慧城市、“一带一路”、“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战略行动计划,大数据开发应用是最重要的支撑和关键任务之一。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首次正式明确大数据是我国战略资源,提出了我国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是指导我国未来大数据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国广东、贵州、重庆等省市纷纷制定了大数据发展战略,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纷纷把大数据业务拓展作为未来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各地发展大数据的积极性较高,行业应用得到快速推广,市场规模增速明显。

当前,关于大数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体处于初步阶段,面临着技术、制度、人文等多层面的问题和挑战。从大数据理论研究看,热衷于概念“炒作”的、过于理想化的、宏观笼统的研究多,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深入系统研究。从大数据实践看,停留在理念和规划层面多,或是“新瓶装旧酒”、“贴标签”或是盲目跟进、急功近利成分多。同时,发展也极不平衡,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应用目前仅限于一些比较大的互联网企业或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大型企业,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交通、医疗等领域应用相对较多,其他绝大多数领域大数据实际应用较少。近年来,许多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并进行了积极探索推进,但由于数据的整合共享和开放、互动层面的体制机制障碍没有打破,客观上看,智慧城市建设大都还停留在各部门和领域分散独立推进信息化的阶段,实际上城市智能化的核心——大数据整合和社会化开发应用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因此,务实开展大数据研究,科学推进大数据战略,对于指导城市经济转型、社会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五)宁波城市大数据研究立项目的

中国工程院和宁波市政府合作开展宁波城市大数据研究项目,从城市层面切入,并以宁波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1)宁波城市具有相对完整的运行体系。城市领导者需要借助于大数据比较全面地掌握城市系统运行状态,提高城市战略决策和规划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城市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和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目标。城市层面,组织管理体系比较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比较好的基础,城市信息基础支撑相对完善,城市居民信息应用水平相对较高,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大数据应用需求相对较为迫切,等等,基于诸多因素综合考虑,我们确定在城市层面对大数据进行重点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宁波智慧城市实践探索基础比较好。“十二五”期间,宁波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系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强化数据融合共享和基础支撑建设,以应用为引导,促进智慧产业发展,已取得了积极成效。开展市政务云计算中心和政府大数据中心建设,形成全面支撑政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计算资源、数据资源和服务,为全市城市大数据融合共享、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提高竞争力,企业对大数据应用有强烈的愿望。另外,在光网城市、无线城市、政务云计算中心、智能物流、智能健康、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教育等方面,一批项目取得明显成效,城市领导和城市居民综合信息素养较高。

3)宁波在与大数据相关的研究工作方面基础比较好。成立了专门的智慧城市研究机构,并积极参加了中国工程院《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项目,相关研究基础较好。另外,宁波作为在大数据方面发展意识较强的城市,较早地探索数据融合共享、开放应用研究,出台相关标准和政策措施,开展城市公共设施物联网、城市数据架构体系和政务大数据等课题研究,在国内城市中具有典型性。通过本项目研究,不仅可助力宁波市大数据乃至城市智能化建设发展,而且也可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有效借鉴。

本项目以宁波大数据需求为研究起点,充分借鉴国内外大数据相关研究和实践,构建和完善城市大数据的理论体系,研究提出宁波城市大数据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路径和举措,对于宁波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城市新的竞争力、实现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使宁波能够更好地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和大数据发展的机遇,聚焦于解决城市智能化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更好地贯彻实施“一带一路”“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全面准确地掌握城市经济运行状态,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政策措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推动宁波城市高层次、高水平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形成系统性、前瞻性和实践性强的城市大数据研究成果,以利于完善大数据理论体系,提出推动我国城市大数据发展的决策建议,为国内其他城市大数据发展提供有效借鉴,提升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