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峥嵘 弦歌而行: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60周年院史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学院发展大事记

● 信电学院源自20世纪30年代初浙江大学电机系中的学科分组之一——电信门。

● 1952年院系调整,电信类专业从浙大撤并到兄弟院校。

● 1956年,为培养师资及国家急需的无线电专业人才,学校决定重新筹建无线电系。当时参加筹建的主要教师有何志均、邓汉馨、戚贻逊、张毓鹍、姚庆栋、周文、阙端麟、陈启秀等,其中,邓汉馨任无线电教研室主任,何志钧为党支部书记。随后,何志钧任主任兼书记。

同年,电机系成立了无线电技术专业,从考入电机系电机电器专业1954级学生中,抽调15人组成第一届无线电专业54班,从1956级学生中抽调30人组成第二届无线电56班。


● 1957年6月,经高教部批文,学校正式设立无线电技术专业,同时筹建半导体、电真空和自动远动等专业,教师队伍则从电机系抽调组成。其中,半导体专业由陈启秀负责,电真空专业由周文负责,自动远动专业由姚庆栋负责。

同年,无线电技术专业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其他专业的同学则从电机系有关专业招生中调整过来:抽调29人组成第一届半导体专业,不久该专业更名为电真空专业;同时电缆1957级学生全部转为半导体专业。


● 1958年4月,学校正式设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6月增设电真空器件、自动远动专业,所有专业都面向全国招生。


● 1960年9月,学校正式发文批准成立无线电电子工程学系,简称无线电系。同年12月,出于保密需要,停止使用原来的系和专业名称,一律改用代号,无线电系为8系,无线电、电真空、半导体专业代号分别为801、802、803。

同年,无线电电子工程学系被评为浙江省文教系统先进集体,并派代表出席了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


● 1961年,学校撤销自动远动专业,师生转入无线电系其他专业。

同年,杭州大学物理系开始招收五年制无线电专门化和半导体专门化。


● 1963年4月18日,无线电系由校本部搬迁到六和塔浙大三分部。


● 1964年,电真空专业接受国家委托进行了大功率毫米波磁控管研制,至1967年完成任务,有力支援了国防建设。


● 1972年,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无线电系在何志均老师的带领下,开始筹建计算机专业。


● 1973年,计算机专业开始招生。


● 1978年,无线电系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同年,依照学校部署,在计算机专业的基础上,何志均组织创立了浙江大学计算机系。阙端麟带领半导体材料科研组搬回本部,与材料相关专业共同创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同年,电真空专业改名为电子物理技术专业。

同年,杭州大学物理系开始招收无线电电子学、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器件物理硕士研究生。


● 1982年,光电子技术专业成立。

同年,杭州大学电子技术专业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并开始招收第一届电子技术专业本科生(含无线电专门化和半导体专门化)。


● 1984年,周文团队的“PIN管腔外调谐电调频率捷变磁控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 1985年,光电子技术专业开始面向全国招生。


● 1986年,无线电系改名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简称信电系。

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物理电子学及通信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批准周文、姚庆栋为博士生导师。同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 1987年,杭州大学张礼和的“声谱实时伪彩色编码显示与旋笛声学结构分析”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1988年,王德苗团队的“S-枪磁控溅射技术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同年,杭州大学竺树声、袁贞丰团队的“精密集成恒流源与硅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89年,杭州大学电子工程系成立。


● 1992年,顾伟康任浙江大学副校长。


● 1993年,信息工程专业成立。同时物理电子学专业、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光电子技术专业合并为信息电子技术专业;在无线电技术专业与物理电子技术方向的基础上组建电子工程专业。


● 1995年,根据学校总体部署,浙大三分部用作全校的基础部教学,信电系整体搬回玉泉校区。

同年,杭州大学电子工程系陈偕雄团队的“数字电路设计理论的三层次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


● 1996年,杭州大学电子工程系电路与系统(原无线电电子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杭州大学电子工程系吴训威获浙江省科技进步重大贡献奖。


● 1998年,浙江省综合信息网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


● 1999年,信电系与杭州大学电子工程系合并为新的浙江大学信电系。信电系与计算机系、光电系、控制系一起组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应院系暂停院级单位的运转功能。与此同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物理电子技术方向、电子测量方向、原杭大电子工程专业基础上组建成立。

同年,顾伟康参与的“军用地面自主机器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00年,全系本科各专业整合为4个专业,分别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同时,信电系本科生以较大规模进行扩招。

同年,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金仲和的博士学位论文《多晶薄膜晶体管及其相关材料研究》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2001年,宫先仪当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


● 2002年,通信与信息系统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 2003年,王匡参与的“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月,国际电磁科学院浙江大学分院成立。


● 2006年,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3个本科专业合并为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微电子技术与系统设计研究所、半导体光电子技术与系统研究所合并成微电子与光电子研究所。全系研究所整合成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所、电子信息技术与系统研究所、微电子与光电子研究所、电子电路与信息系统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

9月,全系教学实验室集中组建成信息与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2007年5月20日隆重举行系庆50周年庆典。

5月,信电系平安基金和信电系教育基金成立。

10月,信电系信息与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获2007年浙江省普通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12月,信电系信息与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特色专业通信工程领域建设点;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与电气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批准成为首批国家特色专业集成电路领域建设点。


● 2008年8月,信电系科研用房进行较大调整,系办公室、电子信息技术与系统研究所、电子电路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国际电磁科学院浙江大学分院搬迁至玉泉校区行政楼。

10月,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陈红胜的博士学位论文《异向介质等效电路理论及实验的研究》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2月,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所“卫星数字电视SOC芯片”荣获2008年度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


● 2009年2月,学校发文,信电系恢复为院级单位,并成立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党委。2月,信息与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电子设计基地获批成为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

10月,首批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李尔平入职信电系。


● 2010年1月,严晓浪与张明等合作完成的“自主知识产权32位嵌入式CPU系列及其数字电视等领域SOC产业化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匡参与的“高效、抗干扰无线宽带图传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9月22日,金仲和及其科研团队设计研制的“皮星一号”卫星搭载发射成功。

12月,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2011年1月,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成为第七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微纳器件及系统集成创新单元”获批建设。5月,浙江大学校友总会信电系分会成立。


● 2012年3月,科技部发文任命徐文为“十二五”“863计划”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主题专家(召集人)。

11月,浙江大学工程训练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


● 2013年1月,虞露参与的“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标准AVS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5月,陈红胜的“电磁波隐身衣机理及实验研究”项目入选浙江大学2012年度十大学术进展项目。

10月,钟财军获IEEE亚太地区杰出青年研究院奖。


● 2014年5月,刘济林团队“基于机器视觉的月面巡视器环境感知与导航”项目入选2013年度浙江大学十大学术进展项目。

9月,由浙大信电系、电气学院以及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联合参与的“面向国家急需,建设我国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培养体系的十年探索与实践”获第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15年5月,学校发文,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更名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6月,微电子学院成立,依托信电学院运行;电气学院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整体编入微电子学院。

7月,经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文,浙江大学微电子学院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8月,李尔平获IEEE Richard Stoddard奖。


● 2016年1月,杨建义参与的“偏振遥感物理机理、关键方法与技术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3月,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成立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和电子工程系。

4月,汪小知团队的“基于可延展柔性电子技术的人造皮肤”项目入选浙江大学2015年度十大学术进展项目。

9月,浙江省批准建立先进微纳电子器件智能系统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10月,余宫定获IEEE亚太地区杰出青年研究员奖。

该年度,学院科研经费到款总额首次突破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