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 从生态视角批判现代科技
怀特海曾论述,科学与宗教是影响世界的两大力量,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能否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柯布也认为,科技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柯布将林·怀特的《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一文视为突破性的(the ground-breaking)论文。怀特在文中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近代科技会发生在当时并非世界文明中心的西方?怀特回溯西方科技的发展历史,认为近代科技在西方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原因是基督教将自然看作上帝给予人类的封地,人是统治大自然的主人,这激励了对大自然的科学研究。怀特还认为,当前的生态危机是在当代科学与技术联姻后出现的,因此,科学应与技术一起共同承担生态灾难的责任。
经过进一步分析,怀特认为,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科技对自然的宰制,因此,由于科技自身的缺陷,科技本身无法解决生态问题;而科技对待自然的宰制源自基督教对待自然的态度。因此生态危机的解决首先需要反思和克服科技的缺陷,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基督教首先实现宗教的或神学的生态转向,否则生态危机将无法解决。
柯布基本赞同怀特的观点。柯布认为,单靠科技的进步无法逆转生态危机。当前一些人对科技的过度乐观,特别是当前的科技霸权主义遮蔽了人们对科技的缺陷的认识和深刻反思,这将阻碍生态文明的实现。“人们将希望寄托在技术进步上,期待各种技术进步将会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和延缓全球气候变化。这些进步的技术都有好处,但是存在着这样的危险,即它们的有限的成功会把我们的注意力从深层的变化中转移,没有这些深层次的变化,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不可能的。”
由于深刻体会到当前科技的强大影响力及其缺陷,柯布首先对现代科技的缺陷进行了批判。柯布将科技的缺陷概括为以下几点:
(1)技术的功能是操纵,而非人类世界的需要被置之不理。柯布认为,这正是我们当今的生态危机出现的主要原因。自然被单纯地视为资源,自然的价值只在于其对人类的有用性。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破坏行为远远超出了自然本身具有的净化能力,对自然的这种无限制的宰制直接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
(2)科技对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做了错误的理解。柯布认为,目的和手段是不能分离的:一方面,一个目的是另一个更长远的目的的手段;另一方面,每一个生命不仅仅是为他者所用的手段,同时也是自身的目的。而科技却对目的与手段给予了截然的区分。工程师的目标是被指派的,他们只注重去发现和执行最高效的手段来达到目标。这导致三个方面的系统盲目性:工程师无视自然的内在价值,只把环境看作工具或者需要征服的对象;他们在改造自然时忽视他们行为的附带后果;技术人员不去考虑为达到目标所产生的更广泛的和更长远的后果,这不是他们需要关心和考虑的问题。
(3)当今的科技发展主要为经济和军事目的服务,无视自然自身的利益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当前的经济和军事都将非人类世界视为可以任意宰制的资源,它们关心的只是生产更多的财富和制造具有更强毁灭性力量的武器。自然资源被看作无限的,它们不考虑环境的污染,以及未来人类和非人类的长远利益。
(4)当今的科技未能服务于社会大众共同的福祉。柯布曾认为,科学和技术发展是社会的主要进步力量之一。1979年的世界宗教大会上,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做了一个题为“我们公开谴责科学和技术”(We Denou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报告,这激发了柯布,使他转变了先前的观点。柯布深切认识到,尽管我们不应该全盘批判、否定科学和技术本身,但我们应当关注和批判当今科技的发展方式、运用模式,以及它们对社会所发挥的实际功能。柯布认为,当今的科技只服务于富人和有权势的人的私欲——很多这些欲望都是追求奢靡,还有的是危害社会和健康的,比如军事。当今的科技只使占人口少数的社会精英获益,并且科技的发展在扩大和加剧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它们(科技)使富者更富、穷人更穷。它们增加富人的权力并剥夺了——如果不是因为科技的话——穷人可能会拥有的权力。这在国家间是如此,在一个国家内部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