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道情·子长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共延安市委常委、延安市委宣传部部长

由延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和子长文化研究会编辑的《陕北道情·子长卷》面世了。随后,其他卷也将陆续出版。这是继《陕北民歌大全》之后,延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在此,谨向付出辛勤劳作的编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贺。

“陕北是个好地方”。这是开国领袖毛泽东从长征落脚到挥师东渡,在陕北经历了13个春秋的峥嵘岁月之后,站在黄河东岸凝目西望时发出的深情赞叹。的确,这是一块古老而神奇、凝重而隽永的土地。五千年前,黄帝部落由此出发,一路艰辛拼搏,将华夏民族带进了文明时代。随着历史的演进,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黄河、黄帝陵和长城,十分奇异地于此相聚。无论是土著的陕北人,还是海外华人,都共认轩辕氏为自己的“人文初祖”,并把这块广袤而又历经沧桑的黄土地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淳朴的民风、久远而多姿的人文景观……所有这些,无不传递着华夏文明的信息,并由此奠定了陕北黄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铸一方文。神奇土地和神奇的文化养育着神奇的人民。在古代,这里曾是羌、胡、狄、戎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先民的集居之地,各民族文化于此相互对抗、冲突到相互交流、融合,从而形成了由多元文化融汇的独树一帜的黄土文化。诸如陕北民歌、陕北秧歌、陕北说书、陕北道情、陕北唢呐和以安塞腰鼓为代表的陕北鼓舞,无不彰显着异彩纷呈而又极具历史厚重感的地域文化特色。它们是黄土文化长廊中的奇葩,是上下数千年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陕北道情是陕北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它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要素于一身,极具陕北地方特色。其曲调丰富,音乐优美,节奏明快,高亢雄浑,委婉清秀,叙事性强,说唱兼存。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源于《九真》、《承天》等唐代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后经演变发展为我国民间戏曲的一种。陕北道情以其特有的方式承载着地方民俗文化风貌,记录了过去和现在人民大众生活的状态和艺术情趣。因而,它才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说到底是如何对待传统的问题。传统是一个相对于现实而言具有多元含义的历史范畴。只有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坚持继承、发展和创新,才能把握传统的真正价值,达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目的。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辉煌灿烂、博大精深,就在于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用心血创造交流、融汇积淀,薪火相传。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也是政治、经济与文化相交融的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显。因此,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弘扬传统文化,繁荣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市。

我坚信,在延安这块神奇的黄土地上,在全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进程中,会有更多有识之士积极参与,会有更多文化艺术产品来锦上添花,各领风骚。

值此《陕北道情·子长卷》成帙之际,略抒拙见,权当为序。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