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1章 大结局

1

日.内.洛邑皇宫

朝阁,满朝文武垂立听示。

拓跋宏:我们自迁都洛邑以来,奉天承运,顺乎民意,加之各位爱卿的勤勉理政,现已国富民强,兵强马壮,举国上下一派欣欣向荣。立皇子恪为太子后,朝阁稳定,百姓多福,莺歌燕舞。只是有一件事,令朕难以安睡,这就是,南齐还盘踞江左,未曾归顺。朕意已决定于太和二十一年八月南伐。

众臣齐呼:皇上圣明!

拓跋宏:自今日起,自代郡迁到洛邑的旧臣都

要改姓。拔拔氏改为长孙,达奚氏改为奚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

李彪:薛氏乃河东大族,是否定为大姓?

拓跋宏:薛氏是蜀人,岂可定大姓。

担任禁卫的直阁将军薛宗起:(愤愤不平,出列奏道)臣的远祖广德,一生在汉朝作官,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经二代后,薛家又迁回河东,至今六代相承,不是蜀人了!陛下是黄帝后代,受封北土,难道也可以说成是胡人吗?今日不能入郡姓,臣就不活了!

(说完把手中的戟摔在地上)

元宏:那么,朕为甲姓,你为乙姓,怎么样!”好了,你不是宗起

是起宗了。薛氏入郡姓朕特许了。

宗起:(大喜而泣)皇上大恩,没齿不忘。

画外音;为使各族进一步团结,元宏大力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他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弟聘室,命长弟咸阳王禧聘故颍川太守陕西李辅女,次弟河南王干聘故中散大夫代郡穆明乐女,次弟广阳王羽聘骠骑谘议参军荥阳郑平城女,次弟颍川王雍聘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女,次弟始平王勰聘廷尉卿陕西李冲女,季弟北海王祥聘吏部郎中荥阳郑懿女。六个王妃中,除代郡穆明乐女出于鲜卑八大贵族之一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

2

日.外.元宏华山庙

元宏祭拜华山山神。风扑尘尘的分别赶到丰邑、镐邑。以太牢之礼祭拜周文王、周武王。他对文武大员说:统一大业不可忘了先人,准备打仗要从他们这儿取些仙气。

元宏:这里如此多的松树,谁来与朕对诗?

元勰:皇上先来吧。

元宏:(边走边作诗)其身正,扎根虽石缝,日月同见证,无欲风自清。“朕虽不是七步诗,但也差不多,看你的了。”

元勰:(走向拓跋宏)问松林,松林几经冬?山川何如昔,风云与古同。

元宏:你这个比朕的好,甘拜下风。

元勰:岂敢,皇上笑话我了。

元宏:你的才华,在朕之上。这么多年我们彼此心里都清楚。

只不过你为人低调,而又斯文,你知道么,这也是为什么朕总喜欢听你说话。

元勰:皇上谬赞。

元宏:想我大魏皇室,多出些像你这样的,有学问的人,何愁大魏不兴呢。

元勰:什么样的人都得有,皇上。臣近来身体好像每况愈下,皇上也得多注意保养,身体可是根本呀。

元宏:朕近来也时常在想这个事儿,张弛要有度呀。

3

日.内.洛邑皇宫清徽堂

元宏:朕择地迁都中原,现在各个方面都准备就绪,唯有南方之寇没有平定,而南方之寇现今仍朝纲紊乱,百姓涂炭。我大魏开国至今一直以来以天下苍生之愿为愿,以天下大义为义,是故朕欲出兵南伐,诸臣可有良策。

王肃:皇上所言必是经过深思熟虑,我等听从皇上调遣便是。

元宏:好,朕要的就是这句话,着兵部即刻备战。

画外音:元宏当即下诏,从冀、定、赢相、济五州调集20万步骑兵,分成六路大军集结。元宏又立诏议冯润为皇后;任命前任司马空穆亮为征北大将军、开封仪同三司、冀州刺史;封皇子元愉为京兆王,元泽为清河王,元怀为广平王。大战一触即发。

4

日.内.南朝齐国的城。

守将房伯玉,号冠军将军,正与属下议事。

侍者进来报:北魏派来使者孙延景求见将军。

房伯玉:动作可真快呀。这时候来使,没什么好事。

房伯玉还视了一下属下。

房佰玉:宣他进来。

同时给付将一个眼神,付将旋即下去。

外面有人高喊:传魏国使臣孙延景进帐。

5

日.外.新野城池

新野人张睹,聚众一万多户依靠营寨、工事顽强抵抗魏军。

拓跋宏:这个张睹,是什么来头?

穆亮:一群乌合之众,皇上放心,看我的吧。

拓跋宏:第一不要轻敌,第二尽量少杀戮。

穆亮:末将知道。

画外音:两军相持之间,拓跋宏亲临一线阵地,慰劳将士,之后一举拿下新野。俘虏一万多人。

魏军又一路高歌猛进,大破南齐,擒获王伏宝等将领。南齐将军韩秀方、赵祖悦等十五位将领投降魏军。拓跋宏犒劳三军,万民欢庆。

6

日.外.房佰玉帐

只见数百名卫士从辕门外到将军帐分两厢,个个弓上怰、刀出鞘,杀气腾腾。

孙延景一出场便哈哈大笑,从进辕门一直笑到军帐内。

哈哈哈······

房伯玉被笑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你笑什么?

孙延景:(不慌不忙地)我笑南齐也就这点出息。看来我北魏统一

九州为时不远了。

房伯玉:(怒气冲冲)何以见得。

孙延景:我主万岁,闻将军乃南齐名将,文武全才,所以不忍攻城,这才派我来抚慰将军,劝君归顺。哪知我一进辕门,便如临大敌,起码的礼数都不懂,那文武全才就是名不副实了哈哈哈哈······

房伯玉:你这一套在我这里行不通,战场不同于朝堂,靠好口才不是

占了上风就万事大吉了。

公延景:占什么上风,我既来贵营,就有必死准备,拿这些小儿科的玩意儿,吓唬我,真是看错人了。

房伯玉:(转而笑脸)你多虑了,公事仪仗如此,何必计较。

(两人同时大笑)

7日.外.新野城府

元宏:(下诏)对投降的南齐将军要仪礼相待;对所有将士愿意留下的平等对待,愿回家的要给于路费;对顽固不化的杀无赦!

元宏在荆州、鲁阳实行特赦并令镇南将军王肃进攻南齐义阳。正在此时有报:齐明帝萧鸾进攻涡阳。

元宏:传郑思明、严虚敬、宇文福!

臣到!三将齐报。

命你三率三支队伍速速驰援涡阳!

遵旨!

8

日.内.孙延景帐内

房伯玉:两国交战,各为其主,我与你讲什么礼仪?古人云,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既不斩来使,你们又何如临大敌?你若在胡言乱语,我的刀剑可不吃素。哈哈哈哈···

孙延景:既为来使,难免会遇到像将军这样不通礼数之人。所以我未到之前就把生死置之度外。老子说过:民不愄死,柰何以死惧之。因此你的刀剑对我来说是无用的。

房伯玉:难道,我的刀剑杀你不死?

孙延景:我只手空拳,寸铁未带。要杀死我一刀一剑足已,哈哈哈哈······

房伯玉一挥手,退去两边的卫士。

房伯玉:(气急败坏地)我不给你贫嘴,你来干什么?说吧。

孙延景:那我就直说了,我是来劝你归降的。

房伯玉:我生为大齐将军人,死也为大齐的鬼,投顺你们?玩笑开大了吧!

孙延景:将军此言差矣!自古人往高处走,鸟飞到旺处栖。如今我元魏王朝,君明臣忠,兵多将广,破你这小小城池,应是弹指可得。识时务这为俊杰,望将军三思。失此良机,后悔可就晚了。

房伯玉:我意已决,绝不投降,先生请吧。

9

日.内.湖阳城池

任城王:皇上我可以给你提提意见吗?

元宏:但说无防。

任城王:你对百姓你倾其所有,对将士你奖励无数,可对你自已却是小气的很,就连皇后的私人开支你都减了一半。天下是你的,你这样你还是皇上吗?

元宏:爱卿啊,我无德无能,身负统一天下的重任,是要靠天下的英雄豪杰、万民百姓呀。打仗拼的是钱你是知道的。我不从我做起,有谁还跟我干呢?

任城王:皇上圣明。你放心,我从今起带满朝文武自减俸禄三分之一。

元宏激动的和任城王紧紧拥抱在一起······

元宏:近世常讲,尊卑出处,本有常分。这事果真如此吗?

李冲:不知自古以来,设官列位,是为高门大族的子弟,还是为使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

元宏:当然是想使国家得到治理。

李冲:如果这样的话,陛下今日为何专崇门品,而不发布选拔贤才的诏令?

元宏:假如有超人的贤才,不怕不知道。然而那些门第高贵的君子,即使无治世之才,也会有很好的德行,朕所以要重用他们。

李冲:(有点激动地说)傅说起于版筑,吕望起于屠钓,这样的贤才怎能按门第得到!

元宏:世上也只有一二个罢了

韩显宗:非常之人陛下岂能以贵袭贵,以贱袭贱?

元宏:真正有高明卓然、出类拔萃的人,朕也不拘此制。有人讲只重

才能,不拘门第,朕以为不能这样。为什么?清浊同流,混齐一等,君子小人,等级无别,这怎么行呢?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等;九品以外,小人之官又有七等。若有贤才,可起家作三公。正因为担心人才难得,不可只为一人而乱了我的制度。

10

日.外.宴会场面

元宏:今日大宴诸臣,朕是少有的放松和高兴,知道为什么么?

李彪:皇上是当今最亲民的皇上。与民同乐自是高兴。

元宏:不全面,只是一部分。

冯诞:皇上这是迁都以来的第一次宴会。

元宏:还是冯大人了解朕,迁都是朕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这个大事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办的如此成功,朕高兴!

冯诞:是皇上的决策英明,迁都是众望所归呀!

元宏:我不喜欢听奉承话,说实在话,我也体谅大家之中一些人是不

太适应,但朕心里明白,越是不太适应,还坚决拥护朕,才是大魏真正的功臣呐。

李冲:老臣深知皇上不易,但此时仍把大伙记在心头,也是大家的福

份呐。

元宏:王肃王大人,你喜中原口味,羊肉比鱼汤怎样?饮茶比酪浆如何?

王肃:(幽默地回答说)羊肉是陆产之最,鱼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都是珍品,从味道说,各有千秋。羊好比齐、鲁大邦,鱼好比邾、莒小国,唯茶不中,与酪作奴。

元宏:(大笑之后道)朕虽为天子,也是平民。平生所做之事,敢说从未掖明藏私。大家甚至可以监督朕,朕敢说经得起评议。今天呢,朕即兴为大家出一道字谜可好?

众人:好,好,皇上露一手。

元宏:三三纵,两两横,谁能辩之赐金钟。

李彪:沽河老妪翁注瓴,屠儿割肉与秤同。

甄琛:昊上浮水白云工,妓儿掷绳在虚空。

元勰:臣猜是个“习”字。

元宏:果然我魏朝人才济济,你们都猜对了。李彪李大人最早猜出,又有文采,与谜面最为扣题,这金钟应赐于他。

李彪:臣谢皇恩!皇上良苦用心,苍天可鉴。

元宏:李生此话不必深谈。

李彪:(激动地)臣要说,臣非说不可皇上。各位臣公,看皇上是多么仁慈的皇上啊。大家拍拍良心,皇上为了鲜卑子孙后代,废黜了皇后,赐死了太子,谁无有至亲,谁没有感情,但皇上今天让我们猜这一个“习”字,只是告诉大家“习惯了就好”,不要把责任推到某一个臣属身上,不要留恋一些旧制,皇上不易啊。

元宏背过身去,李彪的话触到了他的痛点,倾刻间已使他泪流满面。

11

日.内.洛邑皇宫

元宏听了孙延景的一一秉报后,····大笑起来

皇上您这是······公孙延景莫名其妙

果真如我所料,是名将还是个忠臣。此将要拿他归我所用。

宣召:今夜即攻宛城!

众臣:遵旨

12

日.外.宛城城头

房伯玉:(手指城外)你们看,魏主元宏几乎每天都要到前方寺庙走一遭,咱们是否动动脑筋,来个擒贼擒王。

将领一:将军的意思?

房伯玉:在下面埋伏一支人马,出其不意....

将领一:我来安排,这倒是一劳永逸的好计。

房伯玉:计划周密,一剑封喉。

13

夜.外.寺庙门外

元宏一行来到庙门口,一群黑衣人埋伏在门口草丛中

原灵度跟在元宏身边

元宏:我们也是对佛够虔诚了,大战就在眼前,还是要来参拜呀。

但佛对朕也是不公呀。

原灵度:皇上也真是会得到佛祖的保佑,我从没有见过能比皇上还虔诚的参拜者了,不分日夜,不分忙闲。

元宏:关键是心中有佛,无论身在何处呀。

原灵度:皇上稍等,内急,方便一下。(说完跑到旁边撒尿)

埋伏的黑衣人被尿撒了一头。原灵度却警觉地发现了异常。

他快速回到元宏身边

原灵度(小声地)皇上,有刺客,快撤。

元宏:(转剑在手)不怕,留一个活口。

原灵度:(大声)好汉现身吧,

(又对卫兵说)保护皇上,我来断后。

只见黑衣人冲上来,被原灵度倾刻斩杀。

元宏并不退回,一起混战。功夫非同一般。

元宏:就这三脚猫功夫,来献丑呢。

原灵度:皇上这功夫也是让我开了眼了。厉害,佩服。

14

夜.外.宛城城外

火把燃亮天地,马嘶狗叫,杀声震天。仅几个回合,魏军便突破城防,大队人马破门冲进城池。魏军追着馈逃的齐兵······

(转)

房伯玉带领数佰亲兵,向一所大院退去······

魏军杀敌无数。连房伯玉的一些家卷也悉数被俘。

魏军大声欢呼胜利。

15

晨.内.洛邑皇宫

元宏正观星辰。

忽有侍者:报······报秉皇上,宛城大捷。

元宏:啊!好啊!可抓住房伯玉?

回皇上:房伯玉带少数亲兵退在一院落,但他的家卷被我军俘虏。

元宏:你即传朕的口俞:入城之军一律不得扰害百姓,对已投降的南

齐官兵不许打骂杀害。即派专人保护好房伯玉的家卷;第二要将房伯玉所处的院落包围起来,但不得攻打!遵旨!侍者领命而去。

元宏:宣孙延景

洛邑皇宫门外

孙延景望着南方,正热锅蚂蚁似的走来走去。忽听有侍者传他,急忙进宫。

元宏招手孙延景靠近自已,伏身向他耳语,

元宏:如此这般·····

孙延景不住的点头:我主圣明。我主圣明。

16

日.外.洛邑到宛城的路上

孙延景一行十多人骑马飞奔······

17

日.内.宛城西北一大院

门口、墙垛四周布满卫兵。堂屋内,房伯玉好不服气而有无可奈何的。

房伯玉:我固若金汤的城池,怎么顶不住鲜卑游民!说着不住的用拳头捶自己:都怪我轻敌!都怪我轻敌!

(宛城西北一大院数名南齐士兵鱼贯进入房伯玉退守的院内,)

士兵:报大人,我们在周围都仔细擦看了。真的没有一个魏军。

身边的卫士甲:大人那我们何趁机跑吧。城里的路我们还是熟的。

房伯玉:你们说可以跑?

卫士:可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18

日.外.宛城街上

一队魏军巡逻兵碰到另一队巡逻兵说:皇上有令不许靠近,不许骚扰百姓!

19

日.内.宛城街上

房伯玉:我大汉名将岂能受如此之大辱。只是我的家卷没有下落,这可如何是好!

卫士乙:将军让我们出去和他们拼了吧!

卫士甲:是呀将军,这样我们只能被动挨打!

房伯玉:情况不明莫急,他们为何围而不打呢。房上的探子可有消息?

房伯玉如如热锅蚂蚁,在室内不停的走来走去。

镜头闪.宛城西北一大院

孙延景带四个人向房伯玉退守的大院走去。

然房上探子报:大门外有敌情。

房伯玉:准备拼死一战。

只见他拔出宝剑,在地上坐着休息的士兵也都站起来操起武器。高度警惕。

哨兵又报:敌军闪开一条路。

房伯玉:却是为何?

哨兵:过来几个人。

房伯玉:什么人?

哨兵:是老太爷和夫人,还有二位少爷。

房伯玉:当真!

哨兵:小的不敢造次。

房伯玉:可有人跟着?

哨兵:只有一人。

房伯玉:什么样的人?

哨兵:就是日前来劝降的那个人。

房伯玉:小心有诈。不许开门。

哨兵:诺!

临近大院的魏军纷纷向后撤······

房上的哨兵又报:四面的围敌军开始后撤······已撤退一百步了······两百步······被其他房屋遮住看不见了。

房伯玉莫名其妙地正纳闷。大门外的敲门声响起。

守门士兵:报将军,敲门的是老太爷。

房伯玉:打开门,只让老太爷、夫人和少爷进来,赶紧关门!

守门士兵:诺!

20

日.外.大院

门外的孙延景:(又是大笑)哈哈哈!房将军,我将你家老太爷、

夫人和少爷送来,你不但不谢我,还把我关在门外,

这也太不义气了吧!

房伯玉没心听孙延景说什么,急忙向父亲和妻子询问情况。

他们俩一个说一点都没受罪,一个说元宏是如何的明君;还说他的队伍如何秋毫不犯是仁义之师。

房伯玉:别说了。一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元宏纵然千

好万好,怎奈我是齐朝大将,也断然不投顺于他。

老太爷:人家说你执意不投顺也罢,只是要看看我带回的这封亲笔信。说完递给房伯玉一封信。他拆开瞟了一眼,便被元宏龙飞凤舞,潇洒而浑厚的书法所暗自折服:真乃一笔好字!这是元宏亲手写的?

老太爷:我亲眼目睹。

房伯玉:一个鲜卑之人这般好字,真想不到!

老太也:不仅字好,儿呀,你再看看这信就更知他不是凡夫俗子啦!

房伯玉急忙看信。只见他越看越激动,渐渐情不自禁地读出声来。

房伯玉: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昔韩信背叛项羽而奔汉刘邦,非不忠也,乃弃无道而助有道也,传为千秋佳话。昔比干佐纣王而被挖心,忠固忠也,乃助无道之忠,非但自已无所建树,也被引为千秋恨事······

房伯玉越读越激动,热血沸腾的有些不能自理。最终砰地一下坐在地上,双手抱头仰天。

房伯玉:明君啊!此乃真的明君!今后的天下一定非他莫属!协助有道明君得天下,乃古之名将贤臣所必选。元宏昨夜弹指间破了宛城,今日围我小院而不攻。非求贤若渴之明君,断不会如此!卫士传话,我等这就拜见元宏归顺元宏!此乃是对天、对地、对百姓、对国家之大忠也······

21

日.外.攻城

在不同地点的攻打城池,双方人员撕杀的不同背画面中:城门的攻破;胜利者的欢呼;败方俘虏的狼狈。元宏的军队势如破竹般的先后又攻克了新野、邓城······(同期声字幕)自太和二十一年元宏兴兵南伐,到二十三年二月。魏军全部统一了丐汉以北的广大地区。

22

日.内.平城旧宫,

李冲:任城王,皇上这次离朝南伐已有时日,有些事我闷在心里,不吐不快,想和你谈谈,又不知您会不会误会。

任城王:您就别客气了,我们多少年的交情了,有话直说。

李冲:是关于李彪的事。

任城王:哦,你说来听听。

李冲:你知道想当年他李彪初入朝堂,是我一手把他推举走入仕途,

随着皇上对他的器重增加,你看他现在的样子。

任城王:你说得对,这种人心里只有自己,忘恩负义,好多大臣看他不顺眼呢。你说,他又怎么了?

李冲:没怎么样。我只是想给他点颜色看看。

任城王:我听你的。

李冲:此人不杀一杀傲气,吾恨难平。

任城王:我说你怎么年纪不大就两鬓斑白,原来你也是心里有事呀。

李冲:你别开玩笑了,这次要帮我啊。

任城王:你说怎么办,我听你的。

李冲:好,有事才看出兄弟情份。我们要把他坐实了。

23

日.内.南朝齐国国都。

处处布满白绢、黑纱,中间一巨大的棺木,哀乐泣凄······新国君萧宝卷:(带众臣在老国君的棂柩前起誓)不夺回被北魏战去的地域,

誓不为人!(这个血气方刚的继承者,厉声问众官员)请回答我大汉之江土,岂能让他鲜卑游人抢占吗!?

众官员齐声:不能!不能!不能!不能!·····

24

日.内.帐中元宏躺在床上,御医正为把脉······

御医:皇上,您的病需要多静养,病在心不在身呀。

元宏:朕没病,是着急。

御医:你操劳太过了。

元宏:有些事,别人帮不了你。

御医:皇上,有些事急不得,缓之则圆呀。

元宏:缓,缓。朕的大业,刻不容缓呀。

25

日.内.齐国国都

萧宝卷:将士们,我告诉你们个天大的好消息,侵我疆土的匪首元宏今已病入膏肓,已不能再指挥作战,这对我们就是天赐良机。

众官员:(异口同声)天赐良机收国土!天赐良机收国土!

萧宝卷:好!我这就派太尉陈显达齐率大军前往收回失地。

26

日.外

南齐大将陈显达带队扬鞭催马飞奔在路上,尘土飞扬······

27

日.外.寺庙

元勰:(在祭祀)佛主慈悲,皇上大业未成,竟积劳成疾,若是佛主有灵,怎不保佑皇上龙体康复,造福百姓。

佛主画外音:所谓人生有命,富贵在天。佛非万能,圆可圆之梦,渡可渡之人。

元勰:难道皇上为万民计,为江山计,为民族计,还不算可圆之梦

可度之人么?

佛主画外音:天命不可违,皇上的责任所在,该受之苦不是随意就能免得了的。

元勰:我愿用我的身体代皇上受苦,我愿用我的阳寿换取皇上百年。(说着痛哭失声)

佛主画外音:你有此心,已是动天。不过万事有因果,天地有纲常。

非人力可为也。

(元勰哭醒,原来是个梦)

288

日.内.(元宏带病在大帐)

元宏:朕在以前微服出巡,发现我们在朝中制订的很多制度,到下面

落实起来,却完全变了样。所以朕意欲考评百官,不能因为南方有战事,而疏于理政,各位都谈谈各自的看法。

元勰:自古以来,理政即是理民,治国即是治吏,抓好官员就是提纲

挈领。

元宏:每三年考评一次官员们的政绩,考评三次后才能根据情况进行

罢免和提升。这对于那些该罢免的来说不会觉得太迟,但对于那些应该提拔的人来说就显得太迟了,朕现在决定三年考评一次,考评之后就决定罢黜和提升。

元勰:臣完全赞成皇上的决定,有些廉洁又有能力的好官,是应该及早提升,早日为大魏效力。

元宏:我们还应为考评者分为优,中,劣三等。其中三等再分三等,

六品以下的官员,由尚书负责审查,五品以上的官员,朕将一起与公卿们一块儿评议好坏,上上者提升使用,下下者罢免不用,中等的原任不变。

元勰:是的,这样就不会有人有怨言了。

元宏:朕处心积虑,力求公平。众卿不可辜负朕的一番苦心呀。

元勰:皇上,您放心吧.

众臣:皇上放心。

29

夜.内.元宏寝室

元勰:皇上,推行三等考评制以来,皇亲国戚和朝中重臣的很多问题却暴露出来,如何收场?

元宏:什么如何收场?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难道你让朕徇私情,自食其言么?

元勰:但是……

元宏:朕治天下,靠的是一身正气,是否还记得高师与朕的葫芦诗?

元勰:大肚谦容上善水,正气清风笑罗盘。

元宏:大家都要自勉,我就不相信,朕都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列位大臣为什么就不能洁身自爱,明日朝堂,朕来宣解。

元勰:诺,皇上圣明。

30

日.内.大殿

元宏:朕今天问列为大臣一个问题,大家都说天下,天下指的是什么?

高闾:天下泛指苍生和土地,指的是天地之间的一切灵性和物质。

元宏:那天子又是指什么?

高闾:应该是指天地的儿子。

元宏:那好,朕这次推行三年考评以来,其最关键的部门是尚书,他

们代表了天子之志,朕的成败得失,完全关系于尚书。但,令人遗憾的是,你们从未给朕推荐过一个不称职的人和撤换过一个不称职的人。还有什么罪过比这更大么?

高闾:皇上的意思是……

元宏:朕今天有话说。元羽,你是朕的弟弟,处在执掌要害部门的

位置。但是你没有勤勉为证,恪守本职,却有结党营私的行迹。现在,免你的所有职,只担任特进、太子太保,你可有话要说?

元羽:臣无话说,皇上所言,已使臣无地自容,臣自当努力勉政,思过奋进以弥补罪过。

元宏:陆睿,陆大人呢?

陆睿:臣在。

元宏:你作为尚书令,有无失察之嫌呢?

陆睿:皇上恕罪,臣知错了。

元宏:你做为拓跋羽的领导,他刚到尚书省时,并不是这样的,你纵

容属下,不加勉戒,自今日起,俸禄减去一半。

陆睿:谢皇上开恩,臣定以此为戒。

元宏:左丞公孙良,右丞乞伏义受。

两人:臣在。

元宏:你们的罪过,朕若较真儿,就是死罪。但现在朕削去你们的官

职,以平民的身份留任本职,三年之内有政绩,官复原职,如果没有任何成就,削职为民,回家种地去吧。

两人:谢皇上隆恩,臣遵旨。

元宏:(对任城王拓跋澄)叔叔,朕怎么说你好呢?他们可都是你的

部下,你说,朕怎么处罚你?

元澄:臣深知此罪难恕,自请免除职务。

元宏:那倒也不致如此,叔叔应以国事常放心头,少保之职免去则可,切记不可骄傲自满,趾高气扬啊!

元澄:(悔极而泣)臣绝不会再令皇上失望。

元宏:(对于果)你父于烈,忠于朝廷,勤勉有加,而你,不理政务,

妄自尊大,常以疾病为托,疏于勤廉,现在,你即可退休去吧,俸禄削去一半。

于果:(呆在当场)皇上……

元宏:不必再说,好自为之吧。你既不把百姓之事放在心上,朕也不

会勉为其难。

31

日.内.洛邑.李彪府

一队军士把李府团团围住

头领:李大人,请吧。

李彪;你们要干什么?我犯了什么罪?

头领:尚书有令,今天恕在下无礼了。

李彪:你们这是要造反么,皇上知道么?

头领:你把自己也太当回事了,拿你要惊动皇上么?

李彪:我身为堂堂大魏监察御史,是随便谁想那就拿下的么?

头领:您那,就别为难我了。没有命令我当差的吃饱撑的,找不自在。

李彪:那好,我就不信你们还就造反了不成。

(李彪即刻束手就擒)

32

日.内.元宏大帐

元宏:洛邑传来消息,李冲李尚书与任城王把李彪囚禁起来了,还列了不少罪状报了上来。

元勰:什么大事这么兴师动众,没有皇上的圣旨,监察御史怎能随便抓?

元宏:你看看,这上面列举了李彪数条罪状呢。

元勰:哦,他们积怨如此之深么?

元宏:唉,李彪是有点骄纵横溢,尚书也称得上意气自满呀。

元勰:皇上当个和事佬吧,都是您的臣子。

元宏:是呀,他俩都是大魏的重臣,忠臣,朕不能坐视不管。

元勰:不管怎么说,等皇上回宫再说。

元宏:拟诏,安抚两人,一切等朕回宫再论是非。

元勰:诺。

33

夜.南.齐城池

陈显达率数万精兵浩浩荡荡涌出城门,很快消失在夜幕之中。

一场大战即将开幕。

魏兵把守的马圈城突遭袭击,一派浩劫。城内杀声震天,马嘶狗叫,毫无防备的魏军不得不弃城而走。豪气冲天的陈显达乘胜追击。

陈显达:部将庄丘黑前来听令:

庄丘黑:臣在。

陈显达:令你速带兵两万精兵,趁势直取顺阳!(说着发给一支令箭。)

庄丘黑:臣遵旨!

34

日.内.元宏大帐

元宏正听汇报

彭城王:陈显达率骑兵首先攻破马圈城,然后调头向南进军。以臣看来,眼下尚无北犯之意。臣愿率一支人马与敌交锋,还请万岁定夺。

元宏:不对。古来善用兵者,常常是虚虚,实实,虚虚。我们只有有

备方能无患,洛都离马圈城不过数百里,骑兵也就两天的功夫,

千万麻痹不得。因此我命你镇守国都,令派彭城王迎敌。

彭城王站起身说:谨遵圣命,如今大敌当前,火在眉睫,出兵越快越好。请万岁另派护理医病之人,臣即可点兵。

元宏:这倒不必另派人,护理我不是你的职责······

众人都一脸郁闷。

元宏:(接着说)朕与你一起出征。

众人:不行啊皇上,您的身体......

一听皇上要亲自出征立刻慌了,也顾不得君臣礼数,七嘴八舌。任城王见大家乱糟糟的,伸手示意大家暂停。

任城王:皇上臣愿立军令状率军前往!

元宏:胜败乃兵家常事,就是寡人亲征也断不能必胜,故我从不主

张立军令状的。都别说了,我意已决我要亲征!对付小小陈显达,没这个必要。丐汉一带,我们刚刚统一,便又被夺去,人心军心必受影响。为其一;南齐敢来侵犯,多是闻寡人有病,如我出现在阵前,敌军必慌乱,我军必胜为其二;丐汉一带州郡,虽是我们把守,但有原南齐将领在其中,两军对磊能否一心一意断也难料,朕出征可免其变故,振奋军心。

元嵩:皇上所言是有道理的,现在大敌当前,我们现在拼的就是士气,

军心已稳,就能以一当十。

元宏:(把元嵩叫到跟前)现在马圈城已被占去多日,顺阳城尚未被攻破,但很危险。令你速率五千骑兵,驰援顺阳,务于三日内赶到,破敌之后速往马圈会师。

元嵩:臣遵旨。

元宏:其他的人不必多议,准备上阵。

35

日.外.洛邑城门

大将元嵩点率五仟精骑,飞出洛邑城门······

36

日.外.顺阳城池外

陈显达部下庄丘黑,连日攻不开顺阳,就变招想围而困之,想等待时机一举拿下。这天眼看他就要成功破城,忽然见从外面杀进一支人马,为首的是两员彪形大汉。一个是主将元嵩,一个就是当年与元宏掰过手婉的赵二虎。都打着赤膊,手持鬼头大刀冲在前面。说时迟那是快。庄丘黑还搞不明白怎么回事,来军大队人马已冲进阵内。几个来回,数个交锋,左右开弓几阵刀剑翻舞。齐军死伤大半,余剩的纷纷落荒而逃······

齐将庄丘黑见势不妙,带着残兵败将向马圈大营逃去。

37

日.内.马圈城内

陈显达听到庄丘黑落败逃回,大吃一惊。急忙派人到洛邑打探消息。探子回说元宏亲自出征,且兵马离马圈不到五十里,赶紧将城外的人马撤到城内,并在城北扎了一座虚城。

陈显达:这次看来凶多吉少,变化也太快了吧。

副将:魏军似有高人指点。

陈显达:魏军皇上亲征,是不可小视,加强防备。

副将:传令下去,加强防备。

38

日.外.逶迤山峰相邻的山道上

元宏正率队伍向马圈城急行。

刚刚破了顺阳的元嵩自顺阳急驰而来。出了山间发现皇上。还没等说话。就见元宏高兴的说,

元宏:朕已经知道了。你真乃是个虎将。还有你那个赵二虎,传朕旨

意自今日封他为城防部将。

39

(镜头转向)

南齐将领庄丘黑:(向陈显达哭哭啼啼)你是没见那两个家伙个个身

高一丈,鬼头大刀一闪就能杀死一片,小臣

差······

陈显达:别说了。我们赶紧讨论一下下一步吧。

将领一:魏主亲征,来势凶猛。现在若何全身而退方为上策。

陈显达:是啊,前方战事吉凶未卜,国内还会有诸多猜疑,保命要紧

呀。

庄丘黑:拼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以卵击石肯定不行。

陈显达:我得为兄弟们考虑后路,要不到最后,死都不只是咋死的。

将领一:我们听将军的,上刀山下火海,毫无怨言。

陈显达:容我考虑一下,拿出万全之策方好。

40

日.外

六师主帅彭城王元思向元宏报:

元思:前面已可看到马圈城的城头,陈显达在城北扎了一座大营。

元宏:六师就地列阵宿营,在探出敌人虚实后,然后进军。镇南大将军广阳王元嘉,连夜带兵赶往均口,以截断陈显达的退路,以防次日鏖战时他溜掉。

元嘉:得令。皇上放心。

41

晨.内

六军主帅元思正在帐内不安的来回走动,

探子来报:敌营一片肃静,看不出任何举动。元思莫名其妙的摇了摇头。旋即又派先锋元嵩:你速去进行一次佯攻,探其虚实。

元嵩一马当先的冲入敌营,却是一座只有旌旗没有人马的空营。

他受命又去攻城,也是一座空城,没有见陈显达的身影。

士兵:城中已是空无一人。

元嵩:看来这厮只顾逃命,顾不了太多了。

士兵:只是我们立不了功了。

元嵩:还没到最后关头,传令,不可松懈。

士兵:诺。

42

日.内

军帐内元宏听了彭城王的呈报,叹了口气

元宏:都怪寡人用兵有误,不该先对顺阳进攻。以使敌军知我实力,连夜逃跑。若是二处同时用兵,他们首尾难得相顾,也就逃不了啦。好在我左夜已派广阳王把守均口截断敌人退路,想陈显达终也难逃我手。

彭城王说:只恐这斯老奸巨猾,不走均口,而在其他地方迂回逃跑。

元宏:(急忙说)卿所言极是。速令六师人马全部开赴汉水沿岸。

43

日.内.洛邑

李冲:皇上传旨,没有给李彪这厮定罪,反而是有庇护他的意思。

任城王:皇上怎么说?

李冲:皇上说,‘道固可以说骄纵横溢,仆射也称得上意气自满’

任城王:皇上这是不想让你们矛盾加剧。

李冲:(大怒并放声大叫)李彪这个无耻小人,当年不是老夫,他还不知在哪混饭吃呢。如今小人得势,把所有御史全给我抓起来,我和他不共戴天。

任城王:李尚书息怒,这样不妥呀。皇上是会怪罪的。

李冲:我不管,我不管,传我的命令,把它们都给我抓起来。

兵将:诺。

任城王:快传御医,快传御医。

(说话间,李冲砸案摔杯,口吐鲜血倒地)

44

日.外.元宏大帐

元勰:皇上有个不好的消息,但又不得不告诉皇上。

元宏:什么事?

元勰:李冲李大人去世了。

元宏:(不禁落泪)怎么会?他才刚刚四十九岁。怎么死的?

元勰:还是李彪李御史之事造成的。

元宏:怎么讲?

元勰:死时浑身发青,御医说是肝胆破裂,是气死的。

元宏:李尚书为大魏辛苦一生,没想到落到如此地步。

元勰:皇上看李彪怎么处理?

元宏:李尚书身亡与李彪有推脱不了的关系。

元勰:是呀,但大魏已经失去了一位栋梁,总不能再把李彪治罪吧。

元宏:理是这个理,但李彪也要承担一些责任的。

元勰:但是李彪确也没有什么罪状可陈。

元宏:朕要是在宫中就不会是这个样子。

元勰:要不李彪不再治罪,贬为庶民可好。

元宏:也行,气死李尚书这事总要有个交代。

元勰:听说他俩的矛盾还是源于太子。

元宏:怎么讲?

元勰:李冲一直对太子恂怀有感情,觉得李彪当初给皇上的密报

有挟私之嫌。

元宏:不管怎么说,李尚书也给朕当过师傅。他念的,是皇室血脉之情呀。

元勰:皇上不用多操心了,下面的事,臣去办吧。

元宏:在悬瓠举哀,为李尚书祭拜。拟诏::“李冲贞和资性,德义树身,训导自家,尽忠于国。太和初年,朕未成年,早委军国机密,实在有功于国,后来,他官位渐高,参与选拔官员,进退升黜,全凭他一手操办。他忠诚自律,柔顺明达,足以称得上是睿智的典范,仁慈恭敬诚爱惠明的品质,经常受到民众的拥戴。他真可以称得上是国家的贤才,深受朝野看重。为此,朕刚刚把他提拔到较高的位置,以表彰他以前立下的功勋,没想到他竟早早就丧逝,朕岂能不悲痛于怀。既留勤应升,加过去宜奖,可赠他为司空公,赐予东园秘器、朝服一套、衣一套,赠钱三十万、布五百匹、蜡二百斤。”谥号为文穆。

45

日.外

陈显达一行狼狈不堪的逃到一个村庄,陈诡诈地把几个士兵拢在一起说着什么······

彭城王率大军在汉水沿岸大小渡口进发。远远看到鹰子山渡口有大队的陈显达队伍。彭城王急令部下冲入陈军人马中,刀、茅、剑、戟一阵猛杀,南齐人马死伤十之八九,因仅有几只小船,乱挤乱扛的又有不少掉进了江里。齐国的左将军也在混战中被一刀劈成两截,惨不忍睹,但还是不见陈显达。

46

日.外

广阳王元嘉率兵急行军200多里赶到汉江的大渡口均口

元嘉:立即派兵把守浮桥两头。同时派出令支小部队,一支溯汉水向上;一支顺汉水而下。不放过任何船只,仔细盘查每一个渡江人。

兵士:诺,听将军吩咐。

元嘉:各位听好了,皇上亲征,事关重大,在谁哪出了问题,都不好交代,所以,且不能粗心大意。

兵士:马上传令下去。

(中午时分,上溯的侦查人回报,齐军在鹰子山已被我军追上,广阳王这才松了一口气。)

47

日.外

一条山间的土路上,两个村民打扮的人抬一木箱子,后边两个村民跟着走来。

村民一:怎么还不见人来接?

村民二:接不接现在也不能停下来,快赶路吧。

村民一:马上都到桥头了。

村民三:不要多说,先过桥,一会儿人越多,越不好过。

村民二:是是,快快地先过了桥再说。

(一行人混在人群中通过了浮桥)

48

日.外.汉江均口渡口

有两个人抬着一个大箱子,箱子前面贴着个大禧字。前面有两人领路,后面还有两个人跟着。一看就是民间嫁女儿送嫁妆的。

士兵:箱子里是什么?

村民三:兵爷,主家嫁闺女,送嫁妆。

士兵:打开看看。

村民三:兵爷,办个喜事,讨个吉利,打开多有不便。

士兵:什么不便,快打开。

村民四:兵爷,你看我们也是当差,行个方便。(说罢塞过去金饰)

士兵:(马上改口)快点走,别挡道,快走快走。

村民四:好好好,快走快走。

人过去后一阵,有卫兵议论:

士兵一:这家打发女儿怎么就一个箱子,咋没别的呢?

士兵二:不对呀,他们走过去,就又换了那两人抬,里面东西好像不轻啊。

士兵一:按说送嫁妆的规矩,不应有空手的,可前后的人啥都没拿?这里会不会有问题呀?

士兵三:对呀有道理。赶快报告主将。

广阳王听了报告大怒:快去追上他们。

几匹快马疾驰而去。前方路边只见有个大空箱子,所有抬箱子的人早没踪影了。

49

日.内.元宏军帐内

元宏听了彭城王的报告后,长叹一声,

元宏:这斯也不枉为南齐太尉啊,还是有些智谋的。

彭城王:都是臣的无能。请皇上恕罪······

元宏:罢了,胜败乃兵家常事,今日也是天不绝他。大将军不看一战一役。量他逃过今天,逃不过明天。

50

日.外.天高云淡

元宏和彭城王等骑马在校场点好兵后。

元宏:日前我们已把南齐盘踞我汉江北岸的敌人赶过了汉江。你们说

我们要不要乘胜追击!?

校场数万将士:乘胜追击,统一中国,异口同声:乘胜追击,统一中国!气壮山河的回荡在整个校场、马圈城、和周围的山谷之间······

元宏:好!那我现在宣诏:出发!

随着元宏的一声出发,所有将士打马飞奔,山呼海啸,势不可挡地向前飞驰而去······元宏、彭城王(正面特写定格)烈马腾空······

画外音

元宏的南伐,历史功绩并不是太大,但他的太和改制,却对后世产生了极为积极的影响,从而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大唐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西方,欧州从公元476年,也就是孝文帝登基那一年,罗马的最后一个皇帝罗幕落被废黜,从此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漫漫乱世一千年。可以说,孝文帝在中国历史上,对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贡献,特别是他主动改革的格局,在中国历史上,乃至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孝文帝时代,成为东西方上下坡路的分水岭。

全书完,更多原著好书尽在QQ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