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巧妇”不再为“米”愁——石家庄市物资管理体制改革记实

本报讯 象人要生存必须吃饭一样,工厂搞生产得有原料,各家都有一套适合自己口味的“食谱”。多少年来,人们盼望有一天,企业能象家庭主妇到市场采买东西那样,按照“工厂食谱”,需要啥就买啥,用多少买多少,啥时用啥时买。今天,这个夙愿在石家庄市已基本实现。

今年开春,石家庄粮食机械厂厂长林贵生和供销科长陈树林又一次象赶集一样来逛木材市场。呵!200亩的木料场堆垛得满满当当,连职工食堂门前也堆上了松木檩材,市场库存量少说增加一倍多,品种、规格也比去年增加了上百种。用户一边挑挑拣拣,一边讨价还价,有的就象在商店扯花布一样,要多长市场人员就给截多长。

林厂长他们正转着,忽然被木材公司王经理叫住了:“老林,有200立方米椴木,您买下吧,木料不错,每立方米才400元”。林厂长回话说:“俺厂前些日子在别的地方买最好的才360元1立方米,您要价太高。再说厂里预处理的已有1000多立方米,现在还不急用。”

“噢,嫌贵?您说个价。”

“最多不能超过360元1立方米。”

“我进货价还每立方米365元哩,起码也得让我挣个‘跑腿钱’! ”

“哈哈哈……”

最后敲定每立方米368元,粮食机械厂全部买下了这批木材。

据林厂长介绍,象这样来木材公司挑挑拣拣、评头论足,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用他的话说,“过去,一套‘食谱’几多愁。本来该吃白面大饼,分配的原料却是地干、高粱米。有时候连这也没有,只好‘瓜菜代’。说是企业有了自主权,其实没有物权,人、财两权是空的,到头来还是被计划分配体制牵着鼻子走。”

石家庄粮食机械厂是专门生产面粉加工机械的商业部直属厂,同类型工厂在全国只有4家,产品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的吃饭问题,地位不能说不重要。可是,物资供应旧体制连原材料都保证不了。国家只下达数量指标,留缺口不说,还不管品种规格,物资部门有啥就给啥。他们本来需要不崩不裂无异味的椴木,分到的却常常是松木、桦木或杨木,根本不能用。可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怕指标作废,只好硬着头皮买回来,再找单位串换,或者偷偷卖掉,再花高价买椴木。这么一折腾,企业平均每年有两三个月等米下锅,还要担风险。1984年,厂里串换卖出50立方米松木,被工商管理部门作为倒卖木材的重大经济案件接连追查了几个月。在此之前,厂里为争取到足够和适用的原材料,曾四处呼吁告状,“官司”一直打到国务院,有关部门十几年也未能彻底解决。

其实,在旧体制下,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需要钢板的企业分到了铁丝,买纯碱搭配了轮胎,100吨的“肚量”只让吃5吨,导致企业停工待料,占压资金,供货合同延期,老产品质量不高,新产品不能及时投产,有的经济效益低下,有的濒临倒闭。

从1984年开始,石家庄市逐步实行了市场供应新体制:把计划内、外供应的钢材、木材、生铁、纯碱、烧碱、橡胶、有色金属、高压聚乙烯、高压聚丙烯等16种原材料及机电设备、燃料等物资象其它商品一样都投放市场,按同一市场价销售,买主自由选购,市里参照计划供应指标,把计划供应价之间的差价款定期有重点有区别地补偿给企业,企业即使拿了补偿基金,买不买、到那儿买都随便。企业有了物权,生产经营自主权落在了实处,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开足马力生产了。林厂长领导的粮食机械厂由于原材料充足,对路,经济效益年年提高,还上了三种新产品哩。

沿用多年的物资调拨分配制度变成了商品交易关系。

卖方——物资部门千方百计增加营业额,同全国各地700多个原材料生产厂家、基地和物资供应部门建立联营关系,并想方设法吸引企业库存,使市场物资拥有量比过去增加了1至3倍,品种、规格、型号增加了几千个,市场空前丰富起来。

买方——企业真正有了选购物资自主权,他们“货比三家”,好中选优,有的还坚持先试后买。碰上市场缺门货,不急用的就打电话预约定货,急用的,也不必派出采购员“满天飞”了。厂长们曾激动地向记者讲述过一件“雪中送炭”的事:

原先,全市用的是市电化厂生产的烧碱,去年这个厂一度生产不正常,市场烧碱断档,造纸厂、油脂化工厂、印染厂等纷纷告急。市化工市场人员闻讯后立即从外地求援了1550吨,可是,到货不及时远水不解近渴。他们又赶紧分头跑到市里其他用烧碱的工厂,从四五个企业的仓库里抠出几百吨“存货”,直接送到急需的工厂车间。为此,造纸厂等企业给化工市场送了面锦旗,上面是四个金色大字:“雪中送炭”。去年,全市企业实际需要与国家调拨分配计划相比,钢材只满足百分之四十七,木材只有百分之三十七,马口铁不足千分之一。“米”缺这么多,企业却没有一家缺吃断炊的,他们的“食谱”都在市场上得到满足。人们感激物资市场,连续两年都推选市物资局上了全市先进单位光荣榜。

(1987-07-13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