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史天象记录考证(二十四史校订研究丛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天文志二
(卷二十四)

1.元康九年二月,荧惑守心。(第700页第6行)

《晋志》在九年六月,《开元占经》卷三十一“荧惑犯心五”也是九年六月。该年火星不守心。九年六月初二(299.7.16),木星留守尾1度,略可称守心。“岁星守心”误传为“荧惑守心”。

2.(永宁元年)八月戊午,镇星犯左执法,又犯上相。(第701页第10行)

《晋志》同。八月初六戊午,土星犯左执法不误。40日后土星犯东上相。此处日期脱漏。

3.(永宁二年)十二月,荧惑袭太白于营室。(第701页第14行)

《晋志》同。计算表明,该月火星在斗,金星在室,相距甚远。十二月十九甲子(303.1.23),木星、金星相犯。木星误为火星。

4.太安三年正月己卯,月犯太白,占同青龙。荧惑入南斗,占同永康。是月,荧惑又犯岁星。(第702页第14行)

三年正月无己卯。二年正月初五己卯(303.2.7),月犯太白。太安三年火星不犯木星,二年五月初五(303.6.6)火星木星相犯。可见“三年”应为“二年”,“是月”应是“五月”。但是太安一至三年火星都不入南斗魁,此条记录存疑。

5.永嘉六年七月,荧惑、岁星、镇星、太白聚牛女之间,裴回进退。(第706页第5行)

六年七月(312.8.19—9.17),火、木、土、金四星昏见西方,相距尚远(90—60°),排列于房、心、箕、斗。逐渐接近,至九月底、十月初,四星相聚在斗、牛、女之间,最近时距离26°。《晋志》脱“镇星”,余皆同。“十月”误为“七月”。

6.(太兴三年)十月己亥,荧惑在东井,居五诸侯南,踟蹰留止,积三十日。(第706页第15行)

《晋志》同。十月己亥,火星在柳0度逆行,距五诸侯尚远。十二月初九己亥(321.1.23),其后30天,火星在五诸侯南,逆行留。“十二月”误为“十月”。

7.(太兴)四年十二月丁亥,月犯岁星在房。(第707页第2行)

《晋志》同。十二月丁亥初二(322.1.6),两者相距甚远。十二月丁未廿二(322.1.26),月犯木星,近房。“丁未”误为“丁亥”。

8.咸和六年十一月,荧惑守胃、昴。(第707页第14行)

《晋志》同。六年十一月,火星顺行奎、娄,不合。八年闰十月十四(333.12.7),火星逆行留守于胃、昴之交;十一月中旬顺行过昴。“六年”当为“八年”。

9.(咸和八年)八月,月犯昴。……九年六月,月又犯昴。(第708页第4—5行)

《晋志》同。八年八月十八乙未(333.9.13)、九年六月廿一癸亥(334.8.7),月犯昴。

10.咸康元年八月戊戌,荧惑入东井。(第708页第12行)

校勘记[八]:“‘戊戌’,各本并作‘戊辰’,据《晋书·天文志》改。按是年八月丙申朔,初三日戊戌,无戊辰。”计算证实,八月戊戌(335.9.6),火星入东井框中。点校本所改不误。

11.咸康元年三月丙戌,月入昴。……十一月,月犯昴。二年八月,月又犯昴。(第708页第14行)

《晋志》同。三月丙戌,月在箕,不在昴。七月二十丙戌(335.8.25),月掩昴南诸星。十一月十三丙子(335.12.13)、二年八月十七丙子(336.10.8),月犯昴。前一条月份错(“七月”误为“三月”)。

12.咸康二年正月辛卯,月犯房南第二星。(第709页第4行)

《晋志》作“正月辛亥”,正月无辛亥。正月廿八辛卯,天象不合。二月十九辛亥(336.3.17),月犯房南第二星。“二月”误为“正月”,“辛亥”误为“辛卯”。

13.咸康三年十一月乙丑,太白犯岁星。(第709页第14行)

《晋志》同,并有“在营室”。十一月无乙丑。十二月乙丑(338.1.20),太白犯岁星,在营室4度。“十二月”误为“十一月”。

14.咸康四年五月戊午,荧惑犯右执法。(第710页第6行)

五月无戊午。《晋志》作“五月戊戌”。计算表明,五月十九戊戌(338.6.22),荧惑犯右执法。“戊戌”误为“戊午”。

15.(咸康四年)九月,太白犯右执法。(第710页第6行)

《晋志》同。九月十三庚寅(338.10.13),太白犯右执法。

16.(咸康)五年七月己酉,月犯房上星。(第710页第7—8行)

《晋志》同。七月初七己酉,月在尾,不犯房。前一日七月初六戊申(339.8.26),月掩房上星。日期差一天。

17.(咸康五年四月)乙未,月犯毕距星。……是夜,月又犯岁星,在昴。(第710页第9—10行)

《晋志》同。四月无乙未。六月乙未廿二(339.8.13)晨,月犯木星在昴;次日晨,月犯毕宿距星。月份“六月”脱漏。

18.(咸康六年)四月甲午,月犯太白。(第710页第12行)

校勘记[一〇]:“‘甲午’,各本并作‘甲子’,据《晋书·天文志》改。按是月己巳朔,二十六日甲午,无甲子。”计算表明四月甲午(340.6.7)月犯金星。点校本所改不误。

19.(咸康六年)六月乙亥,月犯牵牛中央星。(第710页第15行)

《晋志》同。六月乙亥,月在氐,不犯牛。八月初九乙亥(340.9.16),月犯牵牛中央星。“八月”误为“六月”。

20.咸康六年四月丙午,太白犯毕距星。……六月乙卯,太白犯轩辕大星。(第711页第4—5行)

《晋志》同。四月无丙午,六月无乙卯。计算表明,五月丙午(340.6.19),金星犯毕距星;七月乙卯(340.8.27),金星犯轩辕大星。“四月”当为“五月”,“六月”当为“七月”。

21.咸康七年三月壬午,月犯房。(第711页第6行)

《晋志》同。三月无壬午。二月十九壬午(341.3.22),月在房上星北2°,略可称犯。“二月”误为“三月”。

22.(咸康)八年六月,荧惑犯房上第二星。(第711页第6行)

《晋志》同。六月廿六辛亥(342.8.13),火星犯房上第二星。

23.(咸康八年)十月,月又掩毕赤星。(第711页第11行)

《晋志》同。十月十四丁酉(342.11.27),月掩毕大星(即毕赤星)。

24.(永和元年)六月辛丑,(太白)入太微,犯屏西南。七、八月,月皆犯毕。(第712页第9—10行)

《晋志》记六月辛丑月入太微。《宋志》漏“月”字,从前文为“太白”。计算表明六月初三辛丑(345.7.18),月犯太微屏西南星。《晋志》不误。七月廿一戊子(345.9.3)、八月十八乙卯(345.9.30)月皆犯毕北诸星。

25.(永和元年)九月庚戌,月又犯毕。(第712页第11行)

《晋志》同。九月无庚戌。计算表明十月十四庚戌(345.11.24),月掩毕距星。“十月”误为“九月”。

26.(永和二年)八月壬申,太白犯左执法。(第712页第14行)

《晋志》同。八月无壬申。九月壬申(346.10.12),金星犯左执法几掩。“九月”误为“八月”。

27.(永和)四年七月丙申,太白犯左执法。甲寅,月犯房。丁巳,月入南斗犯第二星。乙丑,太白犯左执法。(第713页第4—5行)

《晋志》同。七月丙申(348.8.26),太白犯轩辕大星,不犯左执法,待考。下面的甲寅、丁巳、乙丑,七月都没有。计算表明,八月初四甲寅(348.9.13)月犯房北第二星;八月初七丁巳(348.9.16)月犯南斗第二星;八月十五乙丑(348.9.24)金星犯左执法。显然,“甲寅”之前遗漏“八月”。

28.(永和四年)五月,荧惑入娄,犯镇星。七月,太白犯轩辕。(第713页第8行)

五月十八己亥(348.6.30)火星土星相犯,恰入娄宿。七月丁酉(348.8.27)金星犯轩辕大星,在张1度。

29.(永和五年)十月,月犯昴。(第713页第12行)

《晋志》同。十月十四丁巳(349.11.10),月犯昴南。

30.(永和六年)三月戊戌,荧惑犯岁星。……六月己丑,月犯昴。(第714页第2行)

《晋志》同。三月无戊戌。三月戊辰(350.5.20)火星和木星相犯。“戊辰”误为“戊戌”。

六月二十己丑,天象不合。次日廿一(350.8.10),月犯昴。日期差一天。

31.(永和六年)八月辛卯,月犯左角。(第714页第4行)

《晋志》同。八月廿三辛卯,天象不合。十月廿四辛卯(350.12.9),月掩左角。“十月”误为“八月”。

32.(永和)七年二月,太白犯昴。占同上。乙卯,荧惑入舆鬼,犯积尸。(第714页第5—6行)

二月初一丙寅(351.3.14)金星犯昴。二月无乙卯,《晋志》作“三月乙卯”。计算表明三月乙卯(351.5.2)火犯鬼积尸。“乙卯”前遗漏“三月”。

33.(永和八年)八月戊戌,荧惑入舆鬼。……丙辰,太白入南斗,犯第四星。(第714页第15行)

《晋志》同。八月无戊戌、丙辰。九月十二戊戌(352.10.6)火星犯舆鬼西北星。九月三十丙辰(352.10.24)金星犯南斗第四星。“九月”误为“八月”。

34.(永和)九年二月乙巳,(太白)入南斗,犯第三星。(第715页第1行)

依前文,应是太白入南斗。《晋志》月入南斗。计算表明,二月二十乙巳,月犯南斗第三星。脱“月”字。

35.(永和十年)二月甲申,月犯心大星。(第715页第6行)

《晋志》同。二月甲申月在毕。二月十八丙申(354.3.28)月掩心大星。“丙申”误为“甲申”。

36.(永和十年四月)戊午,月犯心大星。(第715页第7行)

四月无戊午。五月十二戊午(354.6.18)月掩心大星。戊午前当有月份“五月”。

37.(永和十二年)八月癸酉,月奄建星。(第715页第11行)

《晋志》同。八月无癸酉。七月初九癸酉(356.8.21),月几掩西建东星。“七月”误为“八月”。

38.平元年四月壬子,太白入舆鬼。丁亥,月奄东井南辕西头第二星。(第716页第2行)

《晋志》同。四月壬子,太白入舆鬼不误。四月无丁亥。五月廿八丁亥(357.7.1)月犯东井南辕西头第二星。“丁亥”前当有“五月”。

39.(升平元年)七月辛巳,荧惑犯天江。(第716页第4行)

《晋志》同。七月廿三辛巳(357.8.24),火星犯房次相;八月二十戊申(357.9.20),犯天江。“荧惑”后当有“犯房。八月戊申”。

40.(升平二年)闰月乙亥,月犯岁星,在房。(第716页第6行)

《晋志》同。闰三月无乙亥。闰三月十五己亥(358.5.9)月犯木星在心1度,近房。“己亥”误为“乙亥”。

41.(升平二年)十月己未,太白犯哭星。(第716页第8行)

《晋志》同。十月初八己未,金星在斗,不犯哭星。十月廿八己卯(358.12.15)金星犯哭星。“己卯”误为“己未”。

42.(升平三年)三月乙酉,荧惑逆行犯钩钤。……月犯太白,在昴。(第716页第9行)

《晋志》同。三月初七乙酉荧惑逆行犯钩钤不误,月不犯太白,太白在毕。四月廿七乙亥(359.6.9)月犯金星,在昴。“月犯太白”的月日脱漏。

43.升平四年正月乙亥,月犯牵牛中央大星。(第717页第3行)

《晋志》同。正月初二乙亥,天象不合。正月廿六己亥(360.2.28)月犯牵牛中央大星。“己亥”误为“乙亥”。

44.(升平四年)九月壬午,太白入南斗口,犯第四星。(第717页第6行)

《晋志》同。九月十二壬午(360.10.8),火星犯左执法。九月廿八戊戌(360.10.24),金星入南斗口,犯第四星。“太白”前脱文“荧惑犯左执法。戊戌”。

45.(升平四年十二月)庚寅,月犯楗闭。(第717页第7行)

《晋志》同。十二月无庚寅。闰十二月廿二庚寅(361.2.13),月在楗闭北3°。“月犯楗闭”当属不精确的观测。“庚寅”前当有“闰十二月”。

46.(升平五年)九月乙酉,(月)奄毕。(第717页第13行)

《晋志》同。九月无乙酉。九月十五己酉(361.10.30)月犯毕南诸星。“己酉”误为“乙酉”。

47.(升平五年十月)丁未,月犯毕赤星。(第717页第14行)

《晋志》同。十月无丁未。十月十四丁丑(361.11.27)月掩毕大星。“丁丑”误为“丁未”。

48.晋哀帝兴宁元年八月,星孛大角亢,入天市。(第718页第2行)

《晋志》:“有星孛于角亢,入天市。”(第394页)“大角”和“角”(又名左角、角宿一),是两颗不同的星。从它们和亢、天市的位置关系来看,《晋志》所记是合理的。《宋志》将“于”误为“大”。

49.兴宁三年七月庚戌,月犯南斗。(第718页第9行)

《晋志》同。七月初八庚戌,天象不合。次日初九(365.8.12),月犯南斗第五星。日期差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