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景和院士“关爱女性健康”系列:初潮与绝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青春期的心理卫生

青春期是女性发生“突变”的时期,它既包含身体发育或生理方面的“突变”,也包含精神发育或心理方面的“突变”。这一时期,由于身体渐趋成熟及内分泌的影响,使之“内环境”与儿少时期迥然不同;又由于青年愈来愈多地接触社会,使之“外环境”也从单纯的“从家庭到学校”的模式发生了变化。于是,形成了青春期心理的独特性。而青春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心理卫生是保障身心健康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女青年的精神心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性的逐渐发育成熟是青春期的主要标志,这给女青年的心理也带来很大影响。

不少青年会因自己体态的变化感到不自然,如胸部挺阔,乳房隆起,发胖,臀部变大,或有的唇上的毳毛比较浓重等。这本来是很自然的事,是青春健美的表现,而有些青年却为此觉得不好意思。特别是在农村,束胸、束腹的并不少见。有的甚至不愿过夏天,怕衣服单薄,体态暴露更为明显。有些文化水平比较落后、封建意识比较重的地区,甚至有“女孩子乳房增大是由于与男子接触有关”云云,这些无稽之谈增加了女青年的思想负担。

与此相反,有些女青年也会为自己瘦弱、胸部平坦、乳房未发育而苦恼。她们甚至想得更远,诸如“这是否会被男青年瞧不起”“自己是否有病,将来……”之类。这些想法虽是自然的,但身体的发育常是不平衡的,查找原因是必要的,但自己忧心忡忡也无济于事。

第二,月经的到来以及与月经有关的症状,使女青年精神紧张、惶恐、焦虑。

月经来潮对年轻女性说来,确实是生活中带有“戏剧性”的事情。她可能突然感到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了,如果没有事先的教导(母亲、女教师、校医),她的惊慌失措是可想而知的。正像我们预料的那样,这一点为多数家长所忽视。心理学家德海姆用匿名方法调查189名心理系学生,调查了她们对月经的态度等,了解到姑娘们越来越多是从同辈人、女友那里了解月经初潮的信息,而不是从母亲那里得知的。

月经的症状,如经前期紧张症、痛经以及月经不调和月经过多,更使她们处在一种性成熟过渡时期的混乱状态。因为,她们从未经历过,而且难以启齿去询问。如果母亲不是主动关怀帮忙,可能又得靠女伴们出点子,而这种“点子”有时是荒唐的,如用多吃冰棍、多喝冷水或醋来“抑制”月经来潮。

第三,开始意识到两性关系的存在,这恐怕是少女精神心理中最重要也是最诡秘的了。

性腺发育的趋于成熟,性激素和其他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使得对性、对异性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是“青梅竹马”、不分彼此的伙伴,此刻却变得隔阂起来。在异性面前常常感到拘谨、羞涩。但有时却愿意观察异性,或者喜欢在异性面前做某种显示。

“姑娘的心真是不可捉摸!”有的小伙子说。她们常常处在矜持和追求、疏远和亲近的矛盾之中。

女孩子在这一时期的注意力和兴趣,开始仅对同性,然后转向异性,这一转变也是正常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甚至有朦胧的关于性的欲念,也并不应该认为是可耻的。

身体上的发育也不一定与心理上的发育完全一致。有些姑娘看来很健康、很成熟,而不一定有心理早熟的表现。反之,有些姑娘看来瘦而纤弱,但心理的发育也许并不落后。因为心理发育受文化教养、周围环境、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大。但不少学者认为,月经的到来,仍然不失为身体和精神发育的“信号弹”,美国心理学家甚至赞同月经对心理的“刺激作用”的理论。

第四,女青年精神心理的独立性和不稳定性。

儿少时期往往是父母对孩子各方面主动的照顾较多,而在青春发育期,由于孩子体格方面迅速发育长大,父母常常认为她们已经是大孩子了,而给予的关照也就减少了。而姑娘由于环境变化,接触的人和物的范围日益扩大起来,她们也渴望有更多的独立性,也不太希望父母和他人过多地干预自己,她们很想支配一些事物,如自己的社交活动、物质和经济利益等。表现在脾气上,姑娘多半有些执拗和任性,父母常常会感到女儿不太听话,没有小时候那样顺从,甚至有时还和父母顶嘴,什么事好像都有自己的主张。但是,由于她们的知识、阅历有限和不足,她们的主张难免自以为是而并不正确。

另一方面,姑娘在经济上并没有独立或尚未完全独立,还必须依靠家庭和父母。诚如上述,她们的见识不足,处理问题远不能应付自如,也得依靠父母。这样,就常常出现独立和依附的矛盾心理。如果父母不是热情、得法地关照女儿,她们就常常和同龄人切磋对策,很容易受伙伴们的影响。有时,女友(或者男友)们的话比父母的话更起作用。

由于青春期神经内分泌不够协调,精神心理上有些矛盾交叉,所以,姑娘有时表现得不够稳定,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够平衡。她们时而热情有余冷静不足,时而孤傲沉静“凡人”不理;她们刚刚还有说有笑,过一会儿不知什么原因又独自抽泣起来……这些情况应该得到父母、老师的充分理解。

第五,自主神经功能也不稳定。所谓自主神经就是控制身体内脏、血管等非自主器官系统的神经。由于自主神经的调解作用在青春期尚不健全稳固,所以一方面表现机体器官活动的不协调,如有的女孩子动作并不太娇柔,有点像小伙子,毛手毛脚。另一方面,特别容易遇事惊慌,不沉着,说话时脸红,心跳加快,有时很难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情不自禁”的情况可真不少见。如一个工作相当不错的女青年,年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大会上,让她去台上领奖,她激动、脸红、心慌,不知所措,无法使自己平静下来,竟然跑出了会场。

根据上述一些女青年的主要心理特点,家长、教师和社会都要关心她们的身心健康发育。热情关怀,正确引导,创造良好环境是不可少的。

首先,要使女青年正确对待身体发育,特别是性发育。性的发育成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此产生的精神活动也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要适当地、讲究方法地开展性教育,性教育不应只限于性的生理卫生知识的宣传,也应有人格教育。这是青年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使青年懂得如何处理和对待身体发育、月经及其症状,以免届时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和多余的创伤。一方面,不要故意地虚伪地曲解“性秘密”,或者任凭她们去道听途说地听些支离破碎乃至错误的东西。当她们从正经的宣传刊物或者教师、家长那里获得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时,她们是会感兴趣和严肃的,并且把爱和信任回赠给自己的教育者,她们会在自己的行为中检点自己。

我们的报刊、书籍、电影、电视、广告等,要创造一个促进青年心理文明的良好气氛,健康的爱情描写是有益的,而有意地制造肉欲的情节只会“吹拂”青年脆弱的本能。

共青团组织、工会等应安排好青年的业余生活,把他们引导到正当的活动中去,如开展体育、文学、艺术、音乐、郊游等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陶冶性情,也可激发他们正当的生活情趣。

要特别注意和关怀女青年的社交活动,正确处理恋爱问题。过早谈恋爱是不适宜的。青年性情不稳定,控制力差,容易出现问题,误入歧途。尤其应该使姑娘知道,早恋、早婚、早孕(或未婚而孕)对身心健康的“瓦解”作用。要学会克制自己的行为,驾驭自己的感情!

父母要尊重女儿的独立精神,既不要像对待小孩一样随意摆布她们,也不能完全撒手不管。有事要和她们商量,特别是关系到她们自己的事情,要征求她们的意见。她们的正确主张也应该采纳,来不得“家长作风”,这样使她们树立自主、自立的精神和勇气。又要纠正她们不正确的看法,特别要关心她们对人生、对社会、待人接物、交友恋爱等涉及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态度。

对于她们性情不稳定等方面,要理解,要同情,不要动辄得咎,挑剔、指责是不利于她们心理发育的。每个姑娘的心理特征不完全相同,自持力不尽一样,要区别对待。

教育家们强调,在了解和处理青年心理卫生问题时,不应过于强调生理学因素,而应更多地重视社会因素。父母、家庭、社会、学校,要配合起来帮助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保障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