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情绪化和情感丰富
明朝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的弟弟同哥哥因为意见不合而吵得不可开交。一气之下,他来到巡视江西的使臣韩雍那里,控告哥哥宁王有谋反之心。
韩雍敏锐地察觉到这其中必有隐情,所以决定装聋作哑,对这件事暂不处置。宁王的弟弟在大堂之上焦急地等待着,韩雍却姗姗来迟。他见到韩雍后,立即走上前说:“我是来控告宁王谋反之事的。”韩雍故意将身子向前探了一探,大声问道:“你说什么?你刚在宁王家吃过饭?”
听闻此言,宁王弟弟本就烦躁的心里更添了一丝愤怒,他提高音量说:“我是来控告宁王私存谋反之心。”韩雍笑眯眯地回答说:“我果然没有听错。你在宁王家吃得还好吧?”
宁王的弟弟气急败坏地说:“我再说一次,宁王正在私下筹备谋反之事。”韩雍笑着说:“你这人,吃个饭至于重复那么多次吗?”
面对韩雍的装聋作哑,宁王弟弟在心里恨不得将韩雍千刀万剐。他正要发作之时,韩雍命人抬过来事前准备好的白木桌和一支笔,示意他可以将所要说的一切都写下来。无奈,宁王弟弟只好将宁王所有谋反的罪状和证据都一一写在白木桌上。
等宁王的弟弟离开之后,韩雍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他立刻派人将此事上奏朝廷,朝廷迅速派出使臣前来调查。另一边,经过在韩雍面前的一番折腾后,宁王弟弟对哥哥的愤怒已经减少了一多半,再加上回府之后,宁王又对其加以安抚和道歉,两个人很快和好如初。
因此,当朝廷派遣的使臣到达宁王府进行调查时,宁王和弟弟均对此事予以强烈的否认。宁王弟弟更是勃然大怒道:“韩雍身为朝廷官员怎么可以无中生有?我同哥哥的感情一向很好,我们也都忠于朝廷及皇上,从未发生过任何谋反之事,也毫无谋反之心。”
使臣将此事上报朝廷,皇上听后龙颜大怒,下令以“污蔑宁王谋反,离间皇室血脉关系”的罪名将韩雍关押起来,择日问斩。得知这一结果,韩雍立即命下人将之前宁王弟弟书写的那张白木桌展示于人,跪请使臣判断究竟是自己诬告还是宁王弟弟反悔。最终,韩雍凭借这张白木桌逃过一劫。
在上述历史故事中,宁王的弟弟因为和哥哥意见不合而一气之下前去找韩雍进行控告,可与宁王重归于好之后,为了自保而反过来污蔑韩雍。如果不是事先有所防范和准备,韩雍说不定就会蒙冤而死。而这一切,都是宁王的弟弟情绪化的结果。
在心理学中,情绪通常是指人们对环境中某个客观事物的特种感触所持的身心体验,是一种对人的行为和生活具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而情绪化作为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则是指个体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因为一些大小不一的因素而产生情绪波动。它的主要表现是:情绪常在喜怒哀乐间进行切换,有时候这种切换呈跳跃式且毫无征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将情绪和情感混为一谈,认为情绪化是情感丰富的另一种说法。但实际上,情绪化和情感丰富二者并无直接联系,更不能画上等号。作为情绪的本质内容,即便是同一种情感,处于不同条件之下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表现。换言之,情感丰富的人未必会情绪多变,情感单一的人未必情绪稳定。
情绪化与情感丰富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正确认知并拥有良好的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具体而言:情绪化是失控、偏执和自我封闭的。当一个人处于情绪化的状态时,他不能正常地听从他人的意见和劝告,而是沉浸于自己的情绪中歇斯底里。而情感丰富是一种“更为主观可控、更加积极和开放式”的情绪。
另外,情感丰富更倾向于对他人的“共情”和“同理心”,是人的情绪对外界刺激的敏感程度。而情绪化显然更倾向于个体对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与管理方式,主要表现为遇事缺乏理性思考和对情绪的控制能力。
此外,相较于情绪化的人,情感丰富的人除拥有更强的共情能力外,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情绪变化非常敏感,进而能够及时体察到不良情绪,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及时释放和处理,以此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与情绪控制能力,更好地实现对情绪的自我管理,维护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情感丰富的人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基于这点,对经常情绪化的人而言,要想有效地避免情绪化、控制情绪,需要从“勇于承认自我情绪弱点”做起,在进一步认识到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人际关系等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后,学会放松自我心情,有意识地借助转移注意力、多参加体育运动、多沟通交流等方法来对情绪加以调节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