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宝葫芦的秘密》中的视角
本课定义了视角,讨论了《宝葫芦的秘密》一书中叙述者的视角,并探讨了视角会影响读者对故事理解的原因。
什么是视角?
视角这个短语指的是在书中讲述故事的人,也称为叙述者。在《宝葫芦秘密》中,叙述者使用了第几人称视角呢?
在小说创作中,人称视角有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第二人称很少见。“我”就是第一人称主观视角,被表达人物的所见即所得,也就是我的身临其境;第三人称视角就是他,是旁观客观视角,就是主观之外的“他”看到的,是一个局面的整体情况,但是这个他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一种旁观视角。举个例子:
火车将要开动,玛丽从车窗探出身子,向站在月台的杰克挥手。她看见杰克已经转身离开,她的动作蓦然僵住,瞬间流下了眼泪。她在心里默然叹息:“杰克大概没有喜欢过我吧。”
当火车离远,月台上的杰克摘下眼镜擦去脸上的泪水,他转过身向火车远去的方向低声默念:“对不起,我给不了你幸福,忘了我吧。”
这段文字中,我们就像在看一部电影一样,我们可以探知玛丽心里的叹息、杰克低声的默念。所以这是第三人称视角。
当火车缓缓开动,我的心跳突然加快,我意识到这可能是我和杰克最后一次见面。我连忙打开车窗,向杰克挥手道别,却发现他已经转身离去。
就连最后一次告别也这样漫不经心,大概他真的没有喜欢过我吧。
我坐了下来,只感觉全身绵软。秋天的风从车窗窜了进来,吹乱了风景也吹乱了回忆,吹热了眼睛也吹冷了脸。
这里“我”是以我的视角在叙事。我猜测杰克的心理想法,却不知道杰克有怎样的动作。这就是第一人称视角。
那么《宝葫芦的秘密》是第几人称视角呢?没错,是第一人称。童话中一直出现“我”——王葆,“我”的心理活动也被描绘得非常细致。
为什么视角在《宝葫芦的秘密》中这么重要
《宝葫芦的秘密》使用了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的好处在于,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袒露内心深处隐秘的东西,即使他的话语有所夸张或自谦,读者也许把这当作他性格的外现,而不会像对待第三人称视角那样百般挑剔质疑。
另外,它多少吸收了全知视角全方位描述人物的优点,特别便于揭示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
例如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
图书馆小组一查:第一个预约的是苏鸣凤。我来了火:“苏鸣凤干么要看这个!”
《科学画报》──究竟是谁捐赠的呀,我问问你们?──我今天要借可借不到,得先借给苏鸣凤!
我可怎么答复老大姐呢?
如果将这段叙述换成第三人称视角会怎么样呢?
图书馆小组一查:第一个预约的是苏鸣凤。王葆来了火:“苏鸣凤干么要看这个!”
《科学画报》──究竟是谁捐赠的呀(他问问你们?)──他今天要借可借不到,得先借给苏鸣凤!
他可怎么答复老大姐呢?
用第三人称进行心理描述十分的牵强,括号内部分若不删除会显得语义不通。由此可见,第一人称更为方便表现人物心理。
第一人称视角的局限
这种叙述视角的局限是它受视点人物本身条件诸如年龄性别、教养熏陶、思想性格、气质智商等等的限制。弄不好容易造成主人公情况与其叙事话语格调、口吻,与其所叙题材的错位,结果就会像全知视角那样不可信。由此生出的另一缺陷是,难以用来叙述背景复杂事件重大的题材,《战争与和平》不可能由娜塔莎·罗斯托娃来作总的叙述者。
课程总结
《宝葫芦的秘密》一书使用的是第一人称视角。这并不是说第一人称视角就优于第三人称视角,而是因为这个题材使用第一人称视角更为方便作者写作,读者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