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研究内容与目标及创新点
近年来,学者们逐步认识到《楚辞集解》富有创见这一特点,但关于汪瑗及其《楚辞集解》目前没有出现专著,所以已有研究的不足正是本书的研究重点所在。本书的研究目标及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重新评价《楚辞集解》,本书在综合研究《楚辞集解》的基础上,针对《四库全书总目》对《楚辞集解》所作出的评价进行辩证分析,提出当以一分为二的态度来看待《楚辞集解》的成就及其局限性的观点。
第二,考证《天问注补》的作者并重新评价《天问注补》。学界关于《天问注补》的作者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天问注补》是汪瑗的作品;其二,熊良智则认为《天问注补》为汪仲弘的作品。笔者赞同“《天问注补》的作者是汪仲弘”的观点,并对“《天问注补》的作者是汪瑗”的观点进行疑误辨析。经过论证,得出结论:《天问注补》是汪仲弘在“少继伯父之志”的基础上的“一家之言”。
第三,在训诂研究方面,本文在前贤时人的基础上,将汪瑗的《离骚》训诂与诸家进行比较,对汪瑗的训诂成就进行归纳总结,并找出汪瑗《离骚》训诂的成就及局限性及其所产生的社会背景,以便更客观地评价《楚辞集解》的学术价值。
第四,从章法方面对《楚辞集解》的价值进行归纳总结。章法上,汪瑗注重分析屈辞的层次结构,对屈辞的承上启下之阖辟处予以分析,本文对此略作探究。
第五,探究汪瑗研究《楚辞》的方法。汪瑗通过“以意逆志”的解诗法、“以《楚辞》注《楚辞》”的训诂法注《楚辞》,使得所注更臻于屈子本意,对后世之研究颇有启发,本文对其进行总结。
[1](明)汪瑗撰《楚辞集解》,董洪利点校,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第1页。
[2]易重廉著《中国楚辞学史》,湖南出版社,1991,第367页。
[3](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第1269页。
[4](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第1269页。
[5]熊良智著《楚辞文化研究》,巴蜀书社,2002,第269页。
[6]洪湛侯著《楚辞要籍解题》,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第39页。
[7]孙巧云著《元明清楚辞学史》,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第95页。
[8](明)汪瑗撰《楚辞集解》,董洪利点校,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第4页。
[9](明)汪瑗撰《楚辞集解》,董洪利点校,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第4页。
[10]徐在日:《明代楚辞学史论》,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第56页。
[11]孙巧云著《元明清楚辞学史》,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第95页。
[12]熊良智著《楚辞文化研究》,巴蜀书社,2002,第275页。
[13]熊良智著《楚辞文化研究》,巴蜀书社,2002,第276页。
[14]转引自熊良智著《楚辞文化研究》,巴蜀书社,2002,第273页。
[15]熊良智著《楚辞文化研究》,巴蜀书社,2002,第272页。
[16]姜亮夫编《楚辞书目五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第73页。
[17]洪湛侯著《楚辞要籍解题》,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第47-48页。
[18]熊良智著《楚辞文化研究》,巴蜀书社,2002,第278页。
[19]熊良智著《楚辞文化研究》,巴蜀书社,2002,第287页。
[20]洪湛侯著《楚辞要籍解题》,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第48页。
[21]熊良智著《楚辞文化研究》,巴蜀书社,2002,第289页。
[22]熊良智著《楚辞文化研究》,巴蜀书社,2002,第290页。
[23]熊良智:《〈楚辞集解〉刻本的几个问题》,《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24]姜亮夫编《楚辞书目五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第73页。
[25]姜亮夫编《楚辞书目五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第73页。
[26]崔富章著《明汪瑗〈楚辞集解〉书录解题》,刊于《屈原研究论集》,长江文艺出版社,1984,第365页。
[27]崔富章著《明汪瑗〈楚辞集解〉书录解题》,刊于《屈原研究论集》,长江文艺出版社,1984,第365页。
[28]崔富章著《明汪瑗〈楚辞集解〉书录解题》,刊于《屈原研究论集》,长江文艺出版社,1984,第365页。
[29]熊良智著《楚辞文化研究》,巴蜀书社,2002,第287页。
[30]罗建新:《汪瑗〈楚辞集解〉研究》,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第8页。
[31]卢川:《论汪瑗的楚辞学研究》,《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32]熊良智著《楚辞文化研究》,巴蜀书社,2002,第318页。
[33]熊良智著《楚辞文化研究》,巴蜀书社,2002,第320页。
[34](明)汪瑗撰《楚辞集解》,董洪利点校,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第439页。
[35](明)汪瑗撰《楚辞集解》,董洪利点校,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第439页。
[36](明)汪瑗撰《楚辞集解》,董洪利点校,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第439页。
[37](明)汪瑗撰《楚辞集解》,董洪利点校,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第380页。
[38]黄建荣:《〈楚辞集解〉字词注释的新特点》,《中国文字研究》2002年(第三辑)。
[39]周建忠、汤漳平主编《楚辞学通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第351-352页。
[40]徐在日:《明代楚辞学史论》,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第79-80页。
[41](明)汪瑗撰《楚辞集解》,董洪利点校,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第314页。
[42]洪湛侯撰《楚辞要籍解题》,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第43页。
[43]洪湛侯撰《楚辞要籍解题》,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第43页。
[44]洪湛侯撰《楚辞要籍解题》,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第43页。
[45]周建忠、汤漳平主编《楚辞学通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第351页。
[46]徐在日:《明代楚辞学史论》,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第62-71页。
[47]周秉高:《楚辞研究史上的一个另类——评汪瑗的〈楚辞集解〉》,《职大学报》2015年第3期。
[48]周秉高:《楚辞研究史上的一个另类——评汪瑗的〈楚辞集解〉》,《职大学报》2015年第3期。
[49]周秉高:《楚辞研究史上的一个另类——评汪瑗的〈楚辞集解〉》,《职大学报》2015年第3期。
[50](明)汪瑗撰《楚辞集解》,董洪利点校,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第35页。
[51](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第1269页。
[52]金开诚、葛兆光:《汪瑗和他的〈楚辞集解〉》,见中华书局编辑部编《文史》第19辑,中华书局,1983,第176页。
[53]游国恩著《游国恩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9,第76页。
[54]姚小鸥、王克家:《彭咸的“水游”与屈原的“沉渊”》,《中国楚辞学》2007年第14辑,第145页。
[55]刘伟生:《〈楚辞集解〉辩驳——“屈原投水说”的理路分析》,《中国楚辞学》第9辑,第193页。
[56]罗建新:《汪瑗〈楚辞集解〉研究》,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第23-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