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上游民族,下游民族
德感坝本是一个安静的小集镇,除逢三、六、九赶集的日子稍微热闹点儿之外,平日冷冷清清,没有什么人。镇上如此,乡村更是宁静,山高水长,与世无争,甚至使外来者误认为此处可能隐藏着一个世外桃源。
但是,战争打破了小镇和乡村的宁静。随着难民的涌入,德感坝镇上及其附近的乡村,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光国立九中,规模最大的时候,学生就有数千人。一下子来这么多小难民,给当地人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不过,我们这些小难民,却全然没有考虑过这些,浑然不知自己的到来给当地人生活造成了多大的困扰。其实,即使我们完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离开学校半步,也已经搅扰了他们原本清净的生活。何况,懵懂少年总难免有些鲁莽行为。
最为常见的是偷农民的果子吃。秋天橘子成熟的时候,农民会举行“开园”活动。“开园”就是可以免费进去吃,但不许带走。这已经够好了。但孩子恶作剧,也贪心,不让带,偏偏要偷点带走。容器是身上现成的,把长裤一脱,将两个裤管下端打个结,就可以装不少了。大孩子摘,我个儿小,把风放哨还是行的。除了橘子,大概别的水果也偷过,甚至在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去偷,都糟蹋了。
中国的农民很宽厚。我们如此胡来,他们都容忍了,没有嫌弃我们。但也有一些以栽水果营生的果园主,为了确保丰收,从附近的伤兵医院雇佣伤兵来看家护院,保护果林。这一招管用。我们虽然淘气,但不敢惹伤兵。
整体而言,学生与当地人之间还算相安无事。但是,在1939年,由于一个高中学生行为不检,引发了一次风潮。
当时的高中分部有一个篮球队,取名“老乡亲”,其中有一名队员,与船夫发生了冲突。具体情形我不甚了了,很有可能是把船夫的船划出去玩,但又不精于此道,遇到点风浪没有办法,船随风走了,人则跳水跑了。这种弃船而逃的事情时有发生,我和身边的几个同学也干过这种事情,最后赔钱了事。这一位“老乡亲”的队员,把别人的船弄丢了之后,却表现得蛮不讲理。最后双方动了手,球员高大勇猛,用脚踢伤了人。
没想到,这一脚惹来了大麻烦,当地居民心中平常积压起来的怨憎情绪一下子被激起。很快,当地的部分民众就采取了行动,敲锣打鼓,拿着各式劳动工具当武器,高喊着“我们上游民族团结起来,把下游民族赶出去”的口号,从德感坝方向朝我们这边蜂拥而至,气势汹汹。一下子能动员那么多人,我想应该有帮会参与,也不排除四川地方势力与国民党中央势力之间存在着矛盾。
当时我们这个分部很紧张。虽然事端不是我们的学生挑起的,但我们在最靠近德感坝的山头。如果真要打起来,我们肯定最先受冲击。老师们挺身而出,把学生都集中到祠堂里来,关上大门,并和学校的工人师傅一道,严阵以待。
最终,我们的校长亲自出面道歉,和地方士绅沟通,承诺此后招收部分本地学生进入九中学习,好歹化解了这一风潮。我们这些“下游民族”终于得以继续在四川避难,而没有被“上游民族”赶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