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真相:医生也在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百变颈椎病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根据表现不同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及混合型颈椎病。

1. 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型颈椎病,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此型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不少反复落枕的患者即属于此种改变。

(1)病因

本病大多由于风寒、潮湿、枕头不适或卧姿不当、颈肌劳损、头颈部长时间单一姿势、姿势不良或过度疲劳等造成颈椎间盘、棘突间关节及肌肉、韧带等劳损所致。有时外伤也是重要的发病原因。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首先导致颈肌的痉挛、劳累或肌力不平衡而出现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造成颈椎关节囊及韧带松弛,颈椎小关节失稳,此类改变刺激了颈神经根背侧支及副神经而致发病。

1)外伤:在颈椎退变、失稳的基础上,头颈部的外伤更易诱发颈椎病。

2)精神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情绪不好往往使颈椎病加重,颈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也更为严重。

3)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改变,而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也是颈椎病演变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

4)工作姿势不当: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间盘突出发病率很高。

5)慢性劳损:是指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如不良的睡眠、枕头的高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反复落枕者患病率也较高。

(2)症状

以青壮年居多,颈部感觉酸、痛、胀等不适,以颈后部为主。而女性患者往往主诉肩胛、肩背也有不适。患者常诉说不知把头颈放在何种位置舒适。部分患者有颈部活动受限,少数可有一过性上肢麻木,但无肌力下降及行走障碍。

(3)体征

患者颈部一般无歪斜。生理曲度减弱或消失,常用手指捏颈项部、棘突间及棘突旁可有压痛。

2. 神经根型颈椎病

(1)病因

髓核的突出或脱出,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或创伤性关节炎,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以及相邻的三个关节(椎体间关节、钩椎关节及后方小关节)的松动与移位等均可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与压迫。此外,根管的狭窄、根袖处的粘连性蛛网膜炎和周围部位的炎症与肿瘤等亦可引起与本病相类似的症状。

(2)根性痛

根性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疼痛范围与受累椎节的脊神经分布区相一致。与根性痛相伴随的是该神经分布区的其他感觉障碍,其中以麻木、过敏、感觉减弱等为多见。

(3)根性肌力障碍

早期可出现肌张力增高,但很快即减弱并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在手部以大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萎缩最为明显。

(4)腱反射异常

早期出现腱反射活跃,后期反射逐渐减弱,严重者反射消失。然而单纯根性受压不会出现病理反射,若伴有病理反射则表示脊髓本身也有损害。

(5)颈部症状

颈痛不适,颈椎旁可有压痛。压迫头顶时可有疼痛,棘突也可有压痛。

(6)特殊试验

当有颈椎间盘突出时,出现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脊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 脊髓型颈椎病

本型颈椎病虽较为少见,但症状严重,且多以隐性侵袭的形式发展,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

(1)脊髓单侧受压

当脊髓单侧受压时,可以出现典型或非典型的布朗-塞卡综合征。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同侧肢体肌张力增加、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并出现病理反射;重者可以引出髌阵挛或踝阵挛。另外还有触觉及深感觉的障碍。对侧以感觉障碍为主,即有温度觉及痛觉障碍,而障碍的分布与病变水平不相符合。由于对侧的运动束及本体感觉束尚属正常,所以,该侧的运动功能正常。

(2)脊髓双侧受压

早期的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或以运动障碍为主;晚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运动神经元或神经束损害形成的不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利,步行不稳,卧床不起,呼吸困难,四肢肌张力增加,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阳性。患者有胸、腰部束带感,感觉改变平面与病变水平往往不相符合。有时左右两侧感觉障碍的平面与程度不相符合,有的感觉障碍平面呈多节段性分布。严重的病例可有括约肌功能障碍。

(3)脊髓与神经根混合型

除脊髓束受累的症状和体征以外,尚有颈神经根的症状,如肩、颈痛,上肢麻木或跳痛,肌肉萎缩,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反射减弱,手指感觉减退。

(4)交感神经脊髓混合型

有脊髓束症状,同时有交感神经受刺激的症状。

(5)椎动脉脊髓混合型

有脊髓束症状合并有椎动脉受刺激的症状。

(6)症状

患者首先发生双侧或单侧下肢发沉、发麻的症状,随之出现行走困难,下肢肌肉发紧,抬步慢,不能快走,重者明显步态蹒跚,更不能跑。双下肢协调差,不能跨越障碍物。双足有“踩棉花”样感觉。自述颈部发硬,颈后伸时易引起四肢麻木。一般下肢症状可先于上肢症状出现,上肢多一侧或两侧先后出现麻木、疼痛。部分患者有括约肌功能障碍、尿潴留。除四肢症状外,往往有胸1平面以下皮肤感觉减退、胸腹部发紧,即束带感。

(7)体征

最明显的体征是四肢肌张力升高,严重者稍微活动肢体即可诱发肌肉痉挛,下肢往往较上肢明显。下肢的症状多为双侧,严重程度可有不同。上肢的典型症状是肌无力和肌萎缩,并有神经根性感觉减退,下肢肌萎缩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肌痉挛、反射亢进,出现踝阵挛和髌阵挛。皮肤的感觉平面检查常可提示脊髓真正受压的平面。霍夫曼征阳性,巴宾斯基征、奥本海姆征、查多克征、戈登征亦可阳性。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可减弱甚至消失。

4. 椎动脉型颈椎病

由于颈部交感神经被激惹导致椎动脉受累,可出现眩晕、视力模糊等综合症状,称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压迫综合征、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椎动脉型颈椎病较之脊髓型颈椎病略为多见,大多系椎节不稳所致,易经非手术疗法治愈或好转,故住院及需手术者较少。本型主要引起头痛症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1)偏头痛: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使侧支循环血管扩张引起头痛。头痛部位主要是枕部及顶枕部,以跳痛和胀痛多见,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

2)迷路症状:主要为耳鸣、听力减退及耳聋等症状。

3)前庭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头颅旋转时引起眩晕发作是本病的最大特点。正常情况下,头颅旋转主要在第1~2颈椎之间。椎动脉在此处受挤压。如头向右旋时,右侧椎动脉血流量减少,左侧椎动脉血流量增加以代偿供血量。若一侧椎动脉受挤压血流量已经减少无代偿能力,当头转向健侧时,可引起脑部供血不足产生眩晕。一般头颅转向健侧,而病变在对侧。

4)记忆力减退。

5)视力障碍:患者有突然弱视或失明,持续数分钟后逐渐恢复视力,此系双侧大脑后动脉缺血所致。此外,还可有复视、眼睛闪光、冒金星、黑矇、幻视等现象。

6)精神症状:以神经衰弱为主要表现,多伴有近事健忘、失眠及多梦现象。

7)发音障碍:主要表现为发音不清、嘶哑及口唇麻木感等,严重者可出现发音困难,甚至影响吞咽。

8)感觉障碍:面部感觉异常,口周或舌部发麻,偶有幻听或幻嗅。

9)猝倒:是本病的一种特殊症状。即当患者在某一体位头颈转动时,突感头昏、头痛,患者立即抱头,双下肢似失控状发软无力,随即跌(坐)倒在地。发作前并无预兆,多发生于行走或站立时,头颈部过度旋转或伸屈时可诱发,反向活动后症状消失。这种情形多系椎动脉受刺激后血管痉挛,血流量减少所致。

5.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的舒缩功能异常。因此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在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症状的同时,还常常伴有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特点是患者主诉多但客观体征少,症状多种多样。

1)头部症状:如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患者常主诉头脑不清,昏昏沉沉,甚至出现记忆力减退;有些患者还伴有恶心,少有呕吐。偶有因头晕而跌倒者。

2)眼耳鼻喉部症状: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耳鸣、耳塞、听力下降;鼻塞、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味觉改变等。

3)胃肠道症状: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以及咽部异物感等。

4)心血管系统症状: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

5)面部或某一肢体症状: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但是又不按神经节段或走行分布。

以上症状往往与颈部活动有明显关系,坐位或站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颈部活动多、长时间低头、在电脑前工作时间过长或劳累时明显,休息后好转。

6)其他:肢体发凉怕冷,还可有一侧肢体少汗,头颈、颜面或肢体麻木等现象。

7)影像学检查:X线片颈椎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6. 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食管压迫型颈椎病又称吞咽困难型颈椎病,主要由于椎间盘退变继发前纵韧带及骨膜下撕裂、出血、机化、钙化及骨刺形成所致。此种骨刺体积大小不一,以中、小者为多,矢状径多小于5毫米,在临床上相对少见,易被误诊或漏诊。单纯的食管压迫型颈椎病患者少见,约80% 的病例尚伴有脊髓脊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症状,因此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

7. 混合型颈椎病

为上面两种以上类型颈椎病的混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