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建筑设计要点及案例剖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站在城市设计的高度

城市繁荣与否取决于公共空间的活力,而公共空间的活力离不开商业活动的支撑。无论是城市更新、轨道交通综合开发还是新城发展,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都需要考虑商业规划的内容。反过来,对于商业设计,也首先要站在城市设计的高度来看待。

1.3.1 城市要素整合

1.环境要素

城市要素包括环境、交通、人流等方面,以环境要素为例,商业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强调与城市环境的协调与融合。在高密度地区,稀缺的土地资源使得开放绿地的营造显得极为珍贵。如果将一些大型商场的屋顶打造成城市公园,这些屋顶就可以成为市民共享的休憩平台。此类商业案例越来越多,如深圳中心城的设计理念就是以倡导“生态景观式休闲消费”为目标,在大型购物中心屋顶上打造了一个生态公园(图1-10)。日本二子玉川Rise购物中心的设计概念则是在多摩川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以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原则,营造城市与自然交融共生的商业街区。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二子玉川Rise购物中心屋顶设计了都市农庄、湿地等景观,营造了一片自然田园风光,使得这里成了生态桥梁和鸟类栖息地(图1-11)。

除了带屋顶花园的商业中心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地下商业也与城市资源连接在了一起。莫斯科三大著名购物中心之一——马涅什广场地下商场,也称为猎人商行,地下3层,有88家商店、16家餐厅和咖啡厅。有意思的是,莫斯科考古博物馆也在马涅什广场下面,逛完马涅什广场地下商场后,也可以去逛博物馆(图1-12)。如今马涅什广场地下商场已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每天客流量在8万~10万人。

2.交通要素

交通要素整合是另一个在前期城市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的内容。商业空间可被视作步行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若从城市设计的高度来看,商业动线也应融入城市步行网络中,无论该商业是开放抑或封闭的。美国捷得建筑事务所曾提道:“我们把设计作为大城市结构中的一些有强度的节点,我们工作的场所比一个建筑大,但是小于一座城市。……这些地方所充满的城市实体激活了所有复杂的城市经验。”因此,商业建筑设计有时会关注一些比常规建筑大,但比城市小的地块,这里有充足的城市物质元素来激活一系列的复杂经验。连续性和统一性是整合交通要素的重要目标。大量的商业建筑动线设计手法都由此展开。商业建筑通过连续的动线把被城市交通割裂的空间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真正的“步行城市”。日本丸之内区域聚集了总量占日本GDP60%的大企业,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它通过一个四通八达的地下商业街把地面上几十块小办公街区连为一体,这些建筑大多为大型银行与三菱财团旗下的企业大厦。丸之内最早的两次开发都以办公和银行设施为主,到了2000年前后,由于昼夜人口的差异太大,开发商三菱集团意识到丸之内不能只是办公场所,也要引入商业元素。随后便引入了咖啡馆、精品店以及美术馆等各类商业和艺术设施,这些设施遍布地上、地下,成为楼与楼之间的纽带。

图1-10 深圳中心城屋顶生态公园

图1-11 日本二子玉川Rise购物中心屋顶花园

图1-12 莫斯科马涅什广场地下商场

除了地面交通对城市步行系统的割裂外,铁路设施也会破坏城市步行系统。这时候通过地下或空中商业体可以把断裂的步行路线接续起来。日本的大阪梅田站前综合体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大阪站是一个大型的综合火车站,是JR线、阪急线、阪神线及3条地铁线交汇的交通枢纽。大阪梅田站地下有阪急三番街,地上有阪急百货店、大丸梅田店及Lucua大阪店,其中大丸梅田店位于地下二层至地上十五层,顶上还设有酒店设施、健康医疗设施等;Lucua大阪店位于地下二层至地上十层,顶上也另设有大阪站影院、健身俱乐部、婚礼剧场等。这两处商业设施横跨大阪车站线的两侧,在空中四层、六层都有平台相连接,形成了跨越在车站上方的左右互通的商业广场,购物者与旅客可以几乎无干扰地自由行动,原来被大阪交通线割裂的城市空间又衔接在了一起(图1-13~图1-15)。

1.3.2 突显地址个性

商业建筑设计有时超越了建筑本身的范畴,它会关注城市中人们的福祉以及人们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自豪感。一个优秀的商业建筑设计应是从地址中生长出来的。从物质角度来看,它与城市空间相融合,顺应城市生长肌理。如昆明顺城商业中心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案例。它把步行系统融入城市街区,打造了类似城市村落般的小尺度空间,通过提供一种真实的公众生活,唤起人们独特的体验(图1-16)。从文化角度来看,商业建筑也可成为当地文化的有机表达,体现城市的独特性。美国捷得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圣迭戈的霍顿广场,灵感取自于西班牙以及亚热带南加州的阳光、色彩与阴影,建筑中采用的多种阳台、风雨长廊、塔、桥等元素,反映了圣迭戈城丰富的历史和气候特征。该项目由6个历史街区组成,但在设计中始终强调将新的设计编织进现存的城市结构中,体现了对城市肌理和文脉的尊重(图1-17)。

图1-13 大阪梅田站公共空间剖面示意图

图1-14 大阪梅田站内商业布局示意图

图1-15 大阪梅田站内连接车站两侧的“时空广场”平台层

图1-16 昆明顺城融入城市肌理的商业布局

1.3.3 创造公共空间

图1-17 圣迭戈的霍顿广场

(上:总平面图;下:实景照片)

商业功能倾向于把私有领地变为公共领域。传统购物中心的中庭原来属于私属领地,但随着中庭空间的公共化趋势愈演愈烈,有些也伴随着购物中心由封闭转向开放。公共化的提升,使得中庭成为各类事件发生的场所,包括各类商业活动,客观上使免费的空间带来经济上的回报。机场、火车站等公共设施随着商业的植入和渗透,其公共性也进一步增强了,不再只是为旅客服务,而是为城市所有的人服务。

商业功能还可以使城市消极空间变为积极空间。如城市中的高架桥常常把城市空间割裂,令经过的路人焦躁不安。但日本东京就将一些城市高架下方的空间变成了餐馆、酒吧,从而成为年轻人夜生活的领地。这样一来,城市的活力不仅没有被削弱,甚至更为强化了,且独具魅力(图1-18)。

图1-18 日本东京高架桥下的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