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构图的基本要求
一、主题鲜明
摄影主题就是拍摄者要表达什么,一幅摄影作品必须具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在摄影创作时,首先要确定创作意图,即“意在摄先”。摄影构图就是要把创作意图最有效、最合理的表现出来,好的构图应当使观赏者不用去看作品标题,也无需介绍和注解,凭视觉直觉就可以感受到作品要表达的主题。
作品的主题是通过摄影画面中具有鲜明个性的典型形象体现出来的,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使观众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如图2-7所示,主人与马匹的亲昵姿态很好地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揭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观者仿佛体会到了他们心息相通的感觉,深受感染。
图2-7《家人》摄影:Mateusz Baj
二、主体突出
摄影作品中总要有一个主要的表现对象,即主体,它是整个画面的中心事物。构图的主要目的就是在画面突出醒目的位置来安排和表现主体。如图2-8所示,灯光照射的位置由于明亮最醒目,将主体安排在此位置,画面中主体虽然占有的面积不大,但是通过位置安排以及光影效果却使主体十分吸引观者眼球。
图2-8《独舞》摄影:李石营
突出主体技巧
三、简洁与和谐
我们常说“摄影是减法的艺术”,即拍摄一幅摄影作品要繁中取简,在多元素构成的画面中,“减”出拍摄者对主体的认识、对艺术的感悟、对画面感的追求以及对摄影的理解,这种减法在构图上就体现为简洁。摄影画面简洁是摄影构图整体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简洁明了的摄影构图形式,使观众一下子就能看出摄影作品的内容,理解画面的主题思想,如图2-9所示。
图2-9《暖》摄影:吴雨桐
和谐是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之一,一幅图片包含多种构图元素,如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等,这些元素如何通过摄影构图的形式,来形成和谐统一且具有美感的摄影画面,这是拍摄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画面简洁小技巧
四、对称与均衡
对称指的是沿画面中心轴两侧有等质、等量的相同景物形态,两侧保持着绝对均衡的关系,给人的感觉是有秩序、协调。对称使得画面比较庄重,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但是对称的同时也造成了画面呆板、缺少变化。在表现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建筑、水中的倒影、镜中的影像等,可以考虑画面的对称性,如图2-10所示。
图2-10《迪斯尼乐园》摄影:王朋娇
均衡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心理要求和形式感觉。均衡是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之一,由于生理和物理的原因,人们习惯于平衡和稳定,均衡的画面布局能给人一种稳定、合理、严谨、完整的感受。相反,画面内容如果有东倒西歪的视觉感受,观看者便会感到不舒服。
均衡的画面可以产生一种形式美,但是均衡并不等于对称,对称只是一种最稳定且单纯的均衡。但均衡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绝对对称,而是变化中的均衡和心理感觉上的均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效果。图2-11并不是对称的画面,主体靠近画面右侧,画面左侧则安排了窗帘和椅子来平衡画面,从而达到了均衡的效果。
图2-11《回眸》摄影:Vlad Shutov
有时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拍摄时可以打破画面应有的均衡感,如表现动感强烈的体育运动,地震、海啸、台风等灾难性的作品时,大胆地利用不均衡的画面变化形式,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画面的均衡因素
五、集中与呼应
集中是性质、内容、关系、要求等相一致的事物的近距离集结。通过这种集结,使画面建立一种秩序,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集中有动态的集中和表意的集中。动态的集中是指人物或物体的动作、态势的集中,动态的集中是形式上的,如图2-12所示,画面中的人物视线都朝向画面中心。而表意的集中是内在的,如拍摄某一突发事件,有人四处奔跑,有人呆若木鸡,有人失声痛哭,也有人神情自若。这种条件下,动态可能是不集中的,然而表意的集中也可以使得画面表现出集体感。
图2-12《梨园春风》摄影:邱石
呼应是性质、内容、关系、要求等相一致的事物的远距离沟通。呼应可以利用光、影、色调、实体、虚体以及物体的形态、大小各异的对象等的相互关系,使整体画面布局达到有秩序、均衡的效果。在画面的布局中,存在众多的呼应关系,如物体的疏密、色彩的浓淡、线条的曲直粗细,都可以在相互的呼应中使画面达到均衡。如图2-13所示,山、小舟和云雾虚实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图2-13 虚实相互呼应画面
主体与陪体的呼应
图2-14《专注》摄影:郭巍
用“三分法”安排画面主体的一般原则是,主体无论处于哪一个位置,都应该面向画面中心,这样才有利于加强主体与其他部分的呼应关系,达到画面结构的均衡和完整。如图2-15所示,主体面向画面的中心,能与其他部分形成呼应,使画面结构均衡、严谨。如图2-16所示,主体面向画面的外边,画面的呼应关系就消失了。
图2-15 呼应关系
图2-16 呼应关系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