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统计法基础知识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2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法基础知识试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30道题,共30分)
1.统计调查对象无偿地、义务性地接受政府统计调查,体现了政府统计的( )。
A.合法性
B.统一性
C.强制性
D.独立性
【答案】C
【解析】政府统计具有强制性。政府统计以国家政权为后盾,以法律的强制力作为保障,对参与各方都具有约束力。对调查者来说,完成一项政府统计是法律赋予的职责,必须履行、完成,否则就是失职;对被调查者来说,接受政府统计调查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必须接受、配合,否则就是违法。
2.我国政府统计的整体功能是( )。
A.信息、决策、监督
B.信息、咨询、监督
C.信息、指导、监督
D.信息、反馈、监督
【答案】B
【解析】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政府统计已具备了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具体为:①统计信息功能是指根据一整套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按照科学的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从而得到准确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和发展速度的大量统计信息;②统计咨询功能是指在统计调查的基础上,对获得的统计资料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得出对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现状、规律和趋势的科学认识,为决策系统反馈信息,提供决策咨询;③统计监督功能是指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定量检查、监测和预警,检查决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决策的正确与否,促使领导机关采取措施,加以调控和矫正。
3.《统计法》规定,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 )。
A.统计信息汇总、公布、存档技术和统计资料库系统的现代化
B.统计信息提供、处理、传输、存储技术和统计资料库系统的现代化
C.统计信息报送、汇总、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D.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答案】D
【解析】《统计法》规定,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国家统计信息工程的实施,对于加速我国统计现代化的进程,全面实现统计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进一步提高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计资料的管理和使用水平,提高统计对国民经济宏观决策的快速支持能力,实现统计信息的全社会共享,促进统计信息的国际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都必须( )。
A.依法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资料
B.依法真实、有效、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资料
C.依法准确、及时、方便、有效地提供统计资料
D.依法真实、准确、独立、及时地提供统计资料
【答案】A
【解析】《统计法》明确要求,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都必须依法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5.根据调查组织实施主体的不同,统计调查可以分为( )。
A.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B.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C.义务性调查和自愿性调查
D.政府统计调查和民间统计调查
【答案】D
【解析】统计调查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出不同的分类。如根据调查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登记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根据调查对象法定义务的不同,可分为义务性调查和自愿性调查;根据调查组织实施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政府统计调查和民间统计调查等。
6.《统计法》规定,我国的政府统计调查项目包括( )。
A.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涉外统计调查项目
B.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C.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涉外统计调查项目
D.地方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涉外统计调查项目
【答案】B
【解析】政府统计调查,是指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依法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根据《统计法》的规定,政府统计调查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三类。
7.制定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同时制定( )。
A.统计调查制度
B.统计调查表式
C.统计调查标准
D.统计调查方法
【答案】A
【解析】《统计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制定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同时制定该项目的统计调查制度,并依照本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一并报经审批或者备案”。根据这一规定,统计调查制度的制定应当与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遵循同样的法定程序。
8.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 )。
A.以全面调查为基础,以重点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周期性普查、经常性抽样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
B.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基础,以重点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普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
C.以重点调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普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
D.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
【答案】D
【解析】《统计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对我国实行的主要统计调查方法作出了具体规定:“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
9.《统计法》规定,国家统计标准( )。
A.由国家统计局制定
B.由国务院标准化管理部门制定
C.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标准化管理部门共同制定
D.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标准化管理部门共同制定
【答案】D
【解析】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国家统计标准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标准化管理部门共同制定。这样就保证了统计调查中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方面的标准化,为提高统计数据的统一性和可比性创造了条件。
10.政府统计活动产生的统计资料所具有的特征是( )。
A.客观性、全面性、相关性
B.全面性、相关性、合法性
C.客观性、合法性、相关性
D.客观性、合法性、全面性
【答案】C
【解析】政府统计调查活动所产生的统计资料具有以下三个特征:①客观性,这是对统计资料质量的要求;②合法性,这是对统计资料生产程序的要求;③相关性,这是对统计资料内容的要求。
11.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所报送的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 )。
A.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B.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负责
C.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负责
D.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
【答案】A
【解析】《统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一致性负责。”
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公布其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应当( )。
A.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B.报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
C.报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核
D.报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同意
【答案】B
【解析】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以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公布其统计调查取得的地方统计数据,应当报国家统计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
13.地方、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涉及国家统计数据,并且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不一致时,( )。
A.应当协商后重新公布
B.可以同时存在不一致的数据
C.以地方、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
D.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答案】D
【解析】《统计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14.对外发表属于机密级的全国性统计资料,应当( )。
A.报国务院批准
B.报国务院备案
C.报国家统计局批准
D.报国家统计局备案
【答案】C
【解析】对于绝密、机密和秘密统计资料,非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外发表。必须发表时,属于绝密级的,先征得管理该资料部门的同意,送统计部门审核;全国性数字报国务院审批,地方性数字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属于机密级的,先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全国性数字由国家统计局批准,地方性数字由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批准;属于秘密级的,一般由确定该资料密级的单位批准,综合性统计数字要送统计部门审核备案。
15.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单个调查对象的资料,不得( )。
A.用于统计资料的汇总
B.用于统计资料的审核
C.用于统计资料的检查
D.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答案】D
【解析】《统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16.政府统计机构的两大组成部分是( )。
A.国家统计局和其派出的调查机构
B.国家统计局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和部门统计机构
D.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各部门统计机构
【答案】C
【解析】我国《统计法》规定设立的统计机构是指政府统计机构,分为两种,分别是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和部门统计机构。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和部门统计机构是完成国家、部门、地方统计任务最为重要的两支力量,构成了政府统计系统的两大支柱。
17.《统计法》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基本职责要求是( )。
A.吃苦耐劳、乐于奉献
B.对统计调查中知悉的情况保密
C.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
D.按照法定程序履行统计监督职责
【答案】C
【解析】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不得有其他违反《统计法》规定的行为。
18.统计人员应当对其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 )。
A.真实性负责
B.一致性负责
C.准确性负责
D.完整性负责
【答案】B
【解析】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一致性负责。
19.国家统计局领导和管理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属于( )。
A.行政许可
B.行政审查
C.行政决定
D.行政申请
【答案】A
【解析】2004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412号),将“统计人员持证上岗”规范为“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并设定为行政许可项目。据此,国家统计局8号令颁布了《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于2005年7月1日起在全国开始实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
20.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程序是( )。
A.申请、审查、考试、注册
B.申请、受理、考试、决定
C.申请、受理、审查、决定
D.申请、考试、决定、注册
【答案】C
【解析】统计从业资格作为一种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程序实施。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是正确实施行政许可的重要保障,对于提高行政机关的办事效率,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行政许可法》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有关规定,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实施程序主要有申请、受理、审查与决定等。
21.某企业在统计报表中多报了工业总产值,该行为属于( )。
A.瞒报统计资料
B.伪造统计资料
C.提供不完整统计资料
D.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
【答案】D
【解析】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是指统计调查对象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和统计制度的规定,在统计调查过程中,故意或者过失提供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统计资料的行为。该行为的基本特点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题中企业在统计报表中多报了工业总产值的行为符合这一基本特点,属于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
22.行政处罚法定原则主要体现为( )。
A.行政处罚的主体、对象和裁量是法定的
B.行政处罚的主体、依据和程序是法定的
C.行政处罚的依据、裁量和程序是法定的
D.行政处罚的依据、主体和对象是法定的
【答案】B
【解析】统计行政处罚的法定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统计行政处罚的依据必须是法定的,无明文规定不处罚;②实施统计行政处罚的主体及其职权是法定的;③统计行政处罚的程序是法定的。
23.《统计法》规定的统计行政处罚的种类有( )。
A.警告、罚款
B.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C.责令停产停业
D.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
【答案】A
【解析】《统计法》规定的统计行政处罚的种类有两种:①警告,属申诫罚,是指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法律规范行为的谴责和警示;②罚款,属于财产罚,是指行政机关强迫违法行为人缴纳一定数额的货币,从而依法损害或者剥夺行为人某些财产权的一种处罚。
24.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有关部门中的统计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公布统计资料,造成不良后果的,依法给予( )。
A.责令改正
B.罚款
C.处分
D.批评教育
【答案】C
【解析】根据《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规定,处分适用的情况之一: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强令、授意统计调查对象虚报、瞒报或者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参与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故意拖延或者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在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明知统计数据不实,不履行职责调查核实,造成不良后果的;违反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公布统计资料造成不良后果的;泄露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造成不良后果的;泄露统计调查对象个人、家庭资料和商业秘密,造成不良后果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损毁、灭失的。
25.通报是《统计法》规定的( )。
A.行政法律责任形式
B.民事法律责任形式
C.刑事法律责任形式
D.行政处罚责任形式
【答案】A
【解析】通报是《统计法》规定的一种行政法律责任形式,具有如下特征:①由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法行使;②通报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既包括有统计违法行为的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有关部门,又包括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还包括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
26.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的依据是( )。
A.《统计法》
B.《统计法实施细则》
C.《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D.《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答案】D
【解析】查处统计违法案件是实施统计监督检查的一种重要方式。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是指统计监督检查机关,包括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在查办统计违法案件时所应遵循的基本步骤和先后次序。根据《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的规定,办理统计行政处罚案件的程序为:立案、调查、处理和结案。
27.当事人对国家统计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的调查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 )。
A.国家统计局申请复议
B.国家统计局提起诉讼
C.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申请复议
D.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提起诉讼
【答案】A
【解析】对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各级调查队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根据《统计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复议管辖权的确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当事人对国家统计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的调查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申请行政复议;另一种情况是当事人对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其他调查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在该派出机构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的调查机构即调查总队申请行政复议。
28.复议机关在进行统计行政复议审查时,应当( )。
A.在申请人复议请求范围内进行
B.在具体统计行政行为范围内进行
C.以全面审查为原则
D.在抽象统计行政行为范围内进行
【答案】C
【解析】在审查范围上,复议机关既不受复议申请人复议请求范围的限制,也不受原具体统计行政行为内容范围的限制,而应以全面审查为原则。
29.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的期限为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 )。
A.30日内
B.60日内
C.90日内
D.120日内
【答案】B
【解析】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复议机关应当在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最多不超过30日。
30.在统计行政诉讼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 )。
A.原告
B.被告
C.法官
D.证人
【答案】D
【解析】统计行政诉讼的双方当事人中,被告只能是行使统计行政权力、作出引起纠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统计行政执法机关,即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原告则是认为统计行政执法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多选、错选、漏选、未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10道题,共20分)
1.我国政府统计的实施主体有( )。
A.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B.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业务主管部门
C.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D.经法律、法规授权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
E.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答案】ABD
【解析】政府统计的实施主体主要是政府机关。从世界主要国家看,尽管也有一些例外,但政府统计的实施主体一般都是行政机关。在我们国家,政府统计主要由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实施,除了少数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外,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实施政府统计。
2.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主要表现为( )。
A.调查对象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接受调查
B.严格控制发往基层的全面定期统计报表
C.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资料受法律保护
D.统计调查项目的主要内容不得重复
E.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履行非法定统计义务
【答案】BCDE
【解析】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维护统计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资料受法律保护;②尽可能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其中,对发往基层单位的全面定期统计报表,必须严格控制,部门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不得与国家统计调查相重复;③对非法定统计义务,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履行。
3.统计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 )。
A.指标涵义
B.计算方法
C.分类目录
D.调查表式
E.统计编码
【答案】ABCDE
【解析】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方面的标准化。国家统计标准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制定补充性的部门统计标准,报国家统计局审批。部门统计标准不得与国家统计标准相抵触。”
4.我国现行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有( )。
A.尾数逢0年份的人口普查
B.尾数逢5年份的经济普查
C.尾数逢3和8年份的经济普查
D.尾数逢0年份的农业普查
E.尾数逢6年份的农业普查
【答案】ACE
【解析】200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调整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性安排的通知》,确立了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和经济普查三项国家周期性普查制度。人口普查、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分别在尾数逢0和6的年份实施;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分别在尾数逢3和8的年份实施。
5.《统计法》第二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统计资料的保存、管理制度。其中“国家有关规定”包括( )。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D.国家统计局制定的部门规章
E.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
【答案】ABDE
【解析】根据《统计法》的规定,政府统计活动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来实施的。因此,《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统计资料的管理制度。这里的“国家有关规定”不仅包括法律、行政法规,也包括国务院、国家统计局和其他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6.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应当予以保密和不得对外提供、泄露的有( )。
A.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
B.属于商业秘密的统计资料
C.属于个人信息的统计资料
D.属于统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资料
E.属于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答案】ABCE
【解析】《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统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7.依照《统计法》第六条的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的职权有( )。
A.统计审批
B.统计调查
C.统计报告
D.统计发布
E.统计监督
【答案】BCE
【解析】根据《统计法》的规定,统计人员具有以下职权:①统计人员具有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②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有权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③统计人员有权要求有关人员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④统计人员有权要求有关人员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此外,统计人员有学习专业知识的权利。
8.《统计法》规定,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有统计违法行为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这些违法行为包括( )。
A.自行修改统计资料
B.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C.打击报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
D.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
E.编造虚假统计数据
【答案】ABCDE
【解析】《统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①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的;②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③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的;④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的。
9.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对被处罚者公平对待,一视同仁,执行回避、听证和公开办案制度,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体现了统计行政处罚的( )。
A.效率原则
B.过罚相当
C.公正原则
D.公开原则
E.便民原则
【答案】CE
【解析】要坚持统计行政处罚公正、公开原则,不但要求各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对被处罚者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建立完善的回避制度、听证制度、办案公开制度等相关制度,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正确行使统计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
10.根据《统计法》的规定,下列依法具有统计监督检查权的机关有(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监察机关
B.国家统计局
C.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
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E.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派出的调查队
【答案】ABCD
【解析】统计监督检查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监察机关、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贯彻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的监察、督促和检查,以及对统计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等各种活动的总称。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将各题答案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20道题,共20分)
1.政府统计机构依法向调查对象搜集统计资料的统计调查活动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提供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状况和改革发展进程的统计资料,是一项经常性任务。( )
【答案】√
【解析】统计调查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政府统计机构向党政领导机关和社会公众提供的各种统计资料,都是通过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取得的。通过统计调查取得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开端和基础。提供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状况和改革发展进程的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一项经常性任务。
2.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指统计数据生产过程中符合科学要求,不存在趋势性的技术差错。( )
【答案】×
【解析】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指统计数据要能够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客观实际情况,也不存在人为的故意提供虚假数字的现象。题中描述的是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的概念。
3.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由国家统计局垂直领导,以完成国家调查任务为主,同时也可以接受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委托进行调查。( )
【答案】√
【解析】国家统计局依法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组织实施有关基本国情国力的调查和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综合性统计,负责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统一领导地方各级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业务工作,审批部门调查项目,制定全国统计分类标准,审定部门统计标准。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在统计业务上由国家统计局垂直领导,以完成国家调查任务为主,同时也可以接受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委托进行调查。
4.涉外统计调查是民间统计调查的组成部分。( )
【答案】√
【解析】目前,我国对民间统计调查的管理主要表现在对涉外调查的管理方面。所谓涉外调查,是指由民间统计机构组织实施的,具有一定涉外因素的统计调查。
5.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
【答案】×
【解析】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其业务管理的需要制定的统计调查项目。与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比较而言,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专业性较强;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搜集和了解本地方的基本情况,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或者共同制定的统计调查项目。
6.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向统计调查对象出示的统计调查证是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总队统一设计、印制和颁发的。( )
【答案】×
【解析】2007年8月27日,国家统计局以第11号令发布了《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根据这一统计规章的规定,统计调查证由国家统计局统一格式,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总队印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颁发。
7.统计调查对象为履行统计调查义务、完成统计调查任务所设置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等统计资料由统计调查对象自己管理。( )
【答案】√
【解析】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为履行统计调查义务,完成国家、部门、地方的统计调查任务所设置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等统计资料,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自己管理。
8.社会公众向政府统计机构申请任何统计信息,政府统计机构都应当无偿提供。( )
【答案】×
【解析】统计信息的社会共享,一是通过统计资料的公布和统计资料的公开出版、发行,使社会公众得到统计信息。这部分统计信息的提供是无偿的。二是统计机构通过有偿的统计咨询服务,使社会公众得到自己所需的统计信息。统计机构将掌握的大量统计资料和信息根据统计资料用户的具体要求,进行加工整理,收取一定的费用后,提供给用户。
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
【答案】√
【解析】《统计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第二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
10.《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统计机构。( )
【答案】×
【解析】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独立的统计机构”的主要标志是:①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组织系统中,政府综合统计机构是单设的职能机构;②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独立行使统计工作职权,独立履行统计工作职责;③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独立支配、使用和管理人、财、物。
11.对统计调查对象提供的统计资料,统计人员发现有错的,可以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改正,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改正。( )
【答案】×
【解析】当有关人员提供的统计资料不真实、不准确时,统计人员有权要求其改正,有关人员应当如实改正。
12.《统计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统计人员。( )
【答案】√
【解析】根据《统计法》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统计人员。实际上,有些统计任务较多的乡镇也设置了统计机构。这些机构和人员是政府综合统计机构。
13.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必须具备统计从业资格。( )
【答案】√
【解析】根据《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14.统计调查对象由于工作疏忽造成少报统计数据的行为不属于统计违法行为。( )
【答案】×
【解析】统计违法行为是行为人有过错的行为。仅有客观上的危害后果,而没有主观上的过错,不能认为是违法行为。只有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过错,并且因为这种过错给正常的统计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其行为才能成为统计违法行为。题中统计调查对象由于工作疏忽造成少报统计数据的行为属于统计违法行为。
15.统计资料上报期限过后,统计调查对象主动补报了统计资料,这种情况不属于迟报统计资料。( )
【答案】×
【解析】迟报统计资料是指统计调查对象晚于统计制度规定期限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构成此项行为必须同时满足已上报和上报时间晚于统计制度规定期限这两个条件。统计资料的上报期限以统计制度中的规定为准,除此之外,任何机构的口头和书面要求均不得对抗上述规定期限。
16.统计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对其违反统计工作程序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惩罚性法律后果。( )
【答案】×
【解析】统计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对其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惩罚性法律后果,不仅是程序违法,还包括实体违法。
17.处分的适用,一般以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为前提,但监察机关对国家各类公务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可以直接给予撤职以下的处分。( )
【答案】√
【解析】处分的适用,一般以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为前提。隶属关系,又称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它的直接形式是对干部或职工的管理权限。但由于处分的适用对象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根据《行政监察法》的规定,监察机关对国家各类公务员的违法或失职行为,可以直接给予撤职以下的行政处分。
18.是否依法设立统计机构或者配备统计人员属于统计监督检查的内容。( )
【答案】√
【解析】统计监督检查是对现行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情况的全面监督检查。根据《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和《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的规定,统计监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十五个方面,其中之一为“是否依法设立统计机构或配备统计人员”。
19.统计执法检查机关拟对当事人处以数额较大罚款处罚前,必须启动听证程序。( )
【答案】×
【解析】《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在作出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二万元以上的罚款,对公民处以二千元以上的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统计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听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或人民政府对较大数额罚款的额度有具体规定的,从其规定”。
20.统计违法案件审理终结,若当事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证据不足,或者违法事实情节轻微,依法不应追究法律责任的,即行销案。( )
【答案】√
【解析】《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第三十一条规定,统计违法案件审理终结,对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规章证据不足,或者违法事实情节轻微,依法不应追究法律责任的,即行销案。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有若干组答案选项,每组有1个或者1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组分别计分,在每组选项内多选、错选、漏选、未选均不得分;每题10分,其中每组2分,3道题,共30分)
1.某省人民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为了制定本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需要通过统计调查了解本地人口结构以及对文化产品的需求等情况。请回答:
(1)该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该项统计调查项目是( )。
A.国家统计调查项目
B.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C.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D.民间统计调查项目
【答案】C
【解析】《统计法》第十一条第一、二款规定,我国的统计调查项目分为三类,即国家统计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其中,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搜集和了解本地方的基本情况,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或者共同制定的统计调查项目。这类调查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只能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组织实施。
(2)该统计调查项目应该( )。
A.报本省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
B.报本省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
C.报文化部审批
D.报文化部备案
【答案】A
【解析】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或者共同制定。其中,由省级人民政府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报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报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
(3)按照《统计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机关应当审核该统计调查项目的( )。
A.合法性
B.必要性
C.可行性
D.科学性
【答案】BCD
【解析】《统计法》第十三条对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程序作了原则规定:“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作出予以批准的书面决定,并公布;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作出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4)该统计调查项目应当采用统一的( )。
A.调查方法
B.分类目录
C.统计编码
D.计算手段
【答案】BC
【解析】《统计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
(5)该统计调查项目在实施中,如果需要对其中的统计调查制度进行修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
A.直接修改调查表并实施
B.修改调查表后,向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机关说明情况
C.应报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机关备案
D.应报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机关批准
【答案】D
【解析】《统计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统计调查应当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变更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应当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或者原备案机关备案”。
2.某国有企业上报的工业产值数据出现重大波动,不仅大大高于上一年度而且大大超出企业的生产能力。县统计局工作人员发现了这一问题,但未作进一步核实,即汇总了本县的统计数据。由此,该企业负责人被当地有关部门评选为当年的优秀企业家,并获得了相应的奖金。同时也使该县经济发展排名由上一年度的倒数第一上升为当年的第二名。在省级统计机构组织开展的统计执法检查员,发现了该企业存在多报统计数据的问题。请回答:
(1)该企业的行为属于( )。
A.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B.伪造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C.篡改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D.报送不真实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答案】D
【解析】报送不真实统计资料是指统计调查对象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和统计制度的规定,在统计调查过程中,故意或者过失提供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统计资料的行为。该行为的基本特点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
(2)该企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 )。
A.行政处罚
B.处分
C.通报
D.批评教育
【答案】AC
【解析】《统计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①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去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②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的;③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④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⑤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3)对该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可以采取的处理措施有( )。
A.由统计机构给予处分
B.由统计机构处以罚款
C.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处分
D.取消荣誉称号、追缴奖金
【答案】CD
(4)对于县统计局工作人员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按照《统计法》规定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汇总、报送统计资料
B.违反《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明知统计数据不实,不履行职责调查核实,造成不良后果
C.应当予以表彰
D.应当给予处分
【答案】BD
【解析】根据《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规定,处分适用于:①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强令、授意统计调查对象虚报、瞒报或者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②参与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③故意拖延或者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④在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明知统计数据不实,不履行职责调查核实,造成不良后果的;⑤违反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公布统计资料造成不良后果的;⑥泄露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造成不良后果的;⑦泄露统计调查对象个人、家庭资料和商业秘密,造成不良后果的;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损毁、灭失的。
(5)该企业的负责人对所承担的责任不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申请听证
B.申请统计行政复议
C.向上级申诉
D.提起统计行政诉讼
【答案】C
【解析】处分是一种内部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对所受行政处分不服的,既不能要求行政复议,也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只能通过申诉程序解决。
3.国家统计局派出的某县级调查队在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某工业企业上报的产品销售价格严重失实,遂启动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给予该企业警告并罚款5万元的处罚。请回答:
(1)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的程序有( )。
A.立案、调查
B.听证、处理
C.取证、结案
D.处理、结案
【答案】AD
【解析】根据《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的规定,办理统计行政处罚案件的程序为:立案、调查、处理和结案。
(2)在该案件查处过程中,县级调查队应当( )。
A.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告知该企业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B.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告知该企业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C.与该企业协商、调解
D.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按照法定程序,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该企业进行处罚
【答案】ABD
【解析】《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在作出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二万元以上的罚款,对公民处以二千元以上的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统计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听证”。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统计执法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规章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尚未构成犯罪的,由统计执法机关依法作出如下处理:①应给予处分的,提出处分建议,通知有关部门;②应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通知被处罚单位或人员接受处罚,如在指定期限内缴纳罚款等;③一些违法案件需要公开曝光、宣传的,进行通报或公开。
(3)该企业对县级调查队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管辖机关有( )。
A.该县统计局
B.该县人民政府
C.该县所在省的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
D.国家统计局
【答案】C
【解析】对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各级调查队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统计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复议管辖权的确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当事人对国家统计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的调查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申请行政复议;另一种情况是当事人对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其他调查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在该派出机构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的调查机构即调查总队申请行政复议。
(4)该企业如果对维持原处罚决定的行政复议不服,认为调查队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拟提起行政诉讼,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是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 )。
A.15日内
B.30日内
C.两个月内
D.三个月内
【答案】A
【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不服,可以申请统计行政复议,对统计行政复议不服的,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直接提起诉讼的,应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5)该企业提起行政诉讼的受理机关有( )。
A.作出原处罚决定的调查队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
B.受理行政复议的机构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
C.该企业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D.受理行政复议的机构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答案】A
【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统计行政诉讼案件的管辖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该统计机构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统计行政诉讼案件;②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经过行政复议后,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仍不服的,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统计机构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统计行政诉讼案件;③对国家统计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或者对国家统计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经过行政复议后仍不服的,由国家统计局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统计行政诉讼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