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课后习题详解
简答题
1简述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并举例说明。
答: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角度划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决策中,资源和技术是基本的制约条件。一个国家、地区拥有的自然条件、人力资本等资源以及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可能性,即在正常利用资源前提下可以达到的产品和劳务水平。
(2)如何生产
如何生产是指社会生产如何组织,社会产品最终选择由谁提供,采用何种技术,使用哪些资源等,研究的是多种生产方式存在的前提下,如何选择其中最优的生产方式。
(3)为谁生产
狭义上讲,社会产品“为谁生产”是指生产产品的目标市场对象;广义上讲,社会产品“为谁生产”是指社会生产成果最终由谁获得、由谁享受,是社会产品和财富的分配问题。不同的人在社会中获取了不同的回报,形成了不同的收入阶层,“为谁生产”就是研究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
2简述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
答:(1)实证经济学描述经济中的事实、状况和关系,研究“是什么”,是从经济现象中归纳出经济主体的行为规律,并进一步解释、预测经济行为的经济理论,因此又称为“描述经济学”或“唯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种重要运用方式。
实证经济学提供一种一般化的理论体系,用以对不同外部条件对经济活动体系所产生的影响作出预测,但不涉及伦理观念和价值判断。比如,“汽油涨价对汽车的需求将会减少”“最低工资上升将可能使失业问题加剧”,就是实证描述方式,只是说明一定条件下的经济活动结果,并不涉及“汽油涨价”“最低工资上升”的社会价值标准判断。
(2)规范经济学首先依据伦理信条和价值判断,提出进行经济选择的标准和规范,并以此作为经济理论前提和经济政策依据。规范经济学的“规范化”,就是要促使经济选择符合社会伦理信条和道德标准,因而规范经济学又被称为“唯善经济学”,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样”的问题。比如,“公平”和“效率”是经济学的两难选择,在以“社会公平优先”还是以“经济效率优先”的不同价值判断下,经济政策取向会很不相同。
3请提炼几个你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并试着以模型化方式描述。
答:(1)某商品需求量(Qd)决定于产品价格(P)、相关产品价格(Pr)、收入(M)等多种因素,其需求函数可表示为:
Qd=f(P,Pr,M,…)
(2)在消费理论中,效用函数和商品价格一定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方程式为:
MUx/Px=MUy/Py
式中,MUx、MUy分别为X、Y商品的边际效用;Px、Py分别为X、Y商品的价格。
4你是否赞成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观点?为什么?
答:不完全赞成。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最优可以达成社会总体的最优,政府不加干预的自由竞争经济能够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斯密认为个体私利和社会公益是和谐一致的,价格体系就像“看不见的手”,协调着人们的行为,使对个体利益的追求最终能够促进社会利益。亚当·斯密从“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机制出发,指出政府不加干预的自由化市场经济是有效率的,从而为自由的市场经济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但是这种说法夸大了市场的作用,没有看见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从历史的角度,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击破了自由竞争经济自发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神话。从理论上而言,个体理性并不一定导致集体理性,这是为博弈论所证明的。从微观个体的最优化简单合成为整个社会的最优化,存在合成谬误。价格机制确实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是市场失灵时,政府也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
5简述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异同。
答:(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相同之处
两者目标都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和社会福利最大,都是一种最优化的研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①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主体包括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局部市场等,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
②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则是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
③核心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①两者是相辅相成,彼此融合的关系。由于市场缺陷的存在,通过微观市场运行达到资源配置优化,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经济规制,而宏观经济政策和目标的实现又必须以微观市场行为选择和传导为基础。
②两者之间存在合成谬误。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组织、部门或个人在经济社会中的决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可能影响,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社会整体运作和调节。两者的最优结论可能会有冲突,微观分析的最优结果可能并非宏观总体的最优。
6简述微观经济活动循环及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目标。
答:(1)微观经济活动循环
微观经济活动循环体现为家庭和企业两大主体、产品和要素两大市场、实物流程和价值流程两大流程。
企业是产品的供给者和要素的需求者。家庭是要素的供给者和产品的需求者。从实物流程看,产品通过产品市场由企业流向家庭,要素通过要素市场由家庭流向企业;从价值流程看,产品市场上的家庭消费支出转化为企业产品收入,由家庭流向企业;要素市场上的企业成本转化为家庭收入,由企业流向家庭。
微观经济分析假定市场自动出清,企业产品生产等同于销售:家庭要素收入等于家庭消费支出,没有储蓄行为;企业产品收入等于企业要素成本,没有产品积压。微观经济活动循环由此持续进行。
(2)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目标
微观经济分析中考虑市场交易的两大主体是:消费者(家庭)和生产者(企业)。
①家庭经济行为目标
家庭经济行为的假设是实现满足最大化。一方面,家庭通过向社会提供生产要素获取要素回报,即取得家庭收入;另一方面,家庭用获得的要素收入购买产品,通过产品消费获得效用。
②企业经济行为目标
企业经济行为的目标假定为利润最大化。
企业利润来自于企业产品收入和生产成本之差。企业生产产品,通过产品销售获得收入,产品收入取决于产品生产数量和价格,进一步取决于产品市场状态;同时在企业生产中要购买或雇佣家庭拥有的生产要素,并产生要素成本,要素生产成本取决于要素价格和要素使用数量,进一步取决于生产技术和要素市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