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古代当食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3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

“哦?不知这位兄台如何称呼?”

周邦彦目光闪烁,看向杨林,脸上神色如旧,看不出丝毫生气的样子来。

“姓杨名林,你可以叫我掌柜的。”

“原来是掌柜的,失敬失敬,没想到掌柜的做菜地道,连朝中政事也如此熟悉。”

周邦彦看似在恭维,但杨林却听出了他的话中之意。

你个做菜的厨子,懂个屁的政事啊。

杨林却是摇头说道:“公子此言差矣,谁说做菜的就不懂政事了,圣人都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说明这做菜和治国在道理上是相通的。”

这句话众人都听过,意思是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就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

但周邦彦没想到,杨林开口就搬出了《道德经》里面的名句来。

一个厨子竟然还懂诗书经文?

他立刻就收起了轻视,认真的打量了杨林一眼:“既如此,那掌柜的对新政似乎有不同的见解?”

杨林点头:“见解倒也算不上,只是看法不同罢了。”

一个厨子当着一群太学生的面谈政事,班门弄斧可不就是说的他。

众人看热闹不嫌事大,顿时有人问道:“掌柜的那你倒是说说看,怎么个不同了。”

周邦彦眉头微皱,神色终于有些不悦,淡淡说道:“洗耳恭听。”

“新政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应,在我看来,错不在王相公,而是在座的各位。”

杨林语不惊人死不休,现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有人还在喝茶,猛地咳嗽一声,一口茶喷出来。

靠,让你说,你还真的敢说。

杨林不顾众人古怪的眼光,老神在在的:“诸位都是太学的高材生,将来都是要出入朝堂,拜官拜相的存在,怎会不知变法之所以如此难行,原因皆在人心不齐?就拿诸位来说,当初王相公提出新政之时,是否都是举双手赞同,但真正落实到下面的时候,涉及到各家的具体利益时又是怎么做的?”

“就拿青苗法来说,利率规定为百分之二十,但某些官员擅自提到百分之三十;要抑制私商,却用更坏的官商代替私商;用交钱代替差役,官员就拼命敛钱。无论当初的动机有多好,执行的地方官员都可以把自己的私货塞进去,都完全违背了变法初衷。”

“我想在场的诸位,家中不乏有在朝中为官的,这样的事情你们或多或少也听到过,但结果呢?大家只会装作看不到,因为涉及到了自家的利益,若是谁说出去了就瞬间成为了大家的敌人,换做是我也不装作视而不见,刀子只有往外送的,哪有往自家身上砍的。”

杨林说到激动的时候,忍不住端起桌上的茶杯,咕隆咕隆喝了下去。

也不管这些太学生听不听得懂,一股脑的将后世历史书上的观念抛了出来。

“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至于为什么再往下难施行下去,就要问问那些真正的实施者,若是说王相公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可能就是用人不当吧。”

用人不当四个字,令周邦彦双眉微微一挑,露出不悦之色。

这不就是拐弯抹角说自己这群人难堪大用,再深究起来,便是说自己是墙头草,只会溜须奉承?

杨林似乎说的嗨了,看桌上那群太学生一个个目瞪狗呆的样子,心中不禁大爽,思路也变得越来越清晰起来。

“改变‘积贫积弱’的现象是变法的总方针,富国强兵是变法的总目的,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通过‘强兵之法’的推行,积弱局面得以缓解,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改变,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王相公的各种措施,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一肩担之,新法不可能这么快见效。”

“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法实行的过程中也过于急进,没有进行改革试点,成熟的商业机构,也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各方利益,诸多原因之下,所以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杨林激动之下,连后世那些专业术语都出来了。

这些都是历史书上总结出来的观点,随便挑个中学生都能倒背如流,但放在这个时代里,乍一说出,绝对是平地惊雷一般的效果。

吕惠卿在隔壁包厢里起初听的漫不经心。

但越听到后面,越发觉得这做菜的厨子不但说的头头是道……而且似乎很有道理?

尤其是什么改革试点,什么法律保障,虽闻所未闻,不过大致的意思却能听懂的,这其中涉及到的东西何等深奥复杂,就算是他也要认真思考半天才能恍悟过来。

甚至在听到这番话之前,他都没想过一个新法竟然能分析出这么多东西来,不仅能看到成功的地方,连失败的地方都分析的一清二楚。

难道真的只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他真的只是一个酒楼的厨子?

吕惠卿忍不住站起身来,心中无比好奇,想去看看那人是什么样子。

一旁的铁牛已经凑了过来:“客官,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

还没结账呢,就想偷偷溜走,门都没有!

他这才想起来,那一旁还有太学的弟子在,若是自己就这样出去的话,被认出来倒也有些不合适,于是又坐了回去。

“可知你们家掌柜的……师从何处?”

能有这样的见解绝非等闲。

“师从何处?”铁牛可没听过这种文绉绉的说法,半天才明白他的意思,骄傲说道:“我家掌柜说过,他的师门是山东蓝翔!”

“圣人之乡,齐鲁大地?”

吕惠卿微微一惊,心想以前常听说有齐鲁大地藏龙卧虎,贤人异士无数,今日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只是这蓝翔二字,似乎从未听说过。

难道是什么隐世门阀?

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自他的心里升腾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