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一章 静脉麻醉药与吸入麻醉药
一、静脉麻醉药
凡经静脉途径给予的全身麻醉药统称为静脉麻醉药,常用于全麻诱导与维持以及镇静。脂溶性高的静脉麻醉药物注射后快速分布至血流丰富的组织(如脑、心、肝、肾),起效迅速;随后,药物被低灌注组织(如肌肉、脂肪)摄取,血浆药物浓度下降,同时药物自大脑快速移出再分布;最后,活性药物的清除通过肝脏代谢及肾脏排泄。
重要概念:药物消除半衰期(t1/2):血浆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
输注即时半衰期:又称时量相关半衰期(contextsensitivehalf-time,CSHT),指药物在持续静脉输注停止后中央室血浆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与药物持续输注时间相关,比用 t 1/2预测静脉麻醉药清醒时间更有价值。
(一)丙泊酚(propofol)
水溶性乳剂,储存于25℃以下,用前振荡混匀,不可与其他药物混合静脉注射。
1.作用机制 主要通过与氨酪酸(GABA)A受体的亚基结合,增强GABA诱导的氯电流,从而产生镇静催眠作用。
2.药代动力学 主要在肝脏代谢为无活性物,经肾脏排出。由于CSHT短,适合静脉持续输注维持麻醉。
3.药效学
(1)中枢神经系统
1)起效迅速,达峰效应时间约90~100秒,持续5~10分钟;苏醒快而完全,无兴奋现象。
2)催眠剂量时有微弱镇痛作用。
3)剂量依赖性抗惊厥、抑制脑电活动。
4)降低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和颅内压。
5)抗呕吐作用。
(2)心血管系统
1)由于外周血管扩张和直接心脏抑制的双重作用,血压呈剂量依赖性下降。
2)对心率影响不明显,或稍增快,但持续时间很短。
(3)呼吸系统
1)对潮气量、呼吸频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
2)降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呼吸兴奋作用。
4.剂量与用法见表11-1。
(1)婴、幼儿诱导、维持量需稍增加。
(2)在老年、低血容量、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以及与其他麻醉药物联合应用时剂量酌减。
5.不良反应
(1)静脉刺激。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20~40mg能有效预防此种疼痛。
(2)局部静脉炎。
(二)氯胺酮(ketamine)
一种具有强效镇痛作用的镇静、催眠药。用于全麻诱导、镇静及围手术期镇痛。
1.作用机制 非竞争性阻断NMDA受体,也可激动阿片受体,激活边缘系统。
2.药代动力学
(1)静脉注射后1分钟,肌注后5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
(2)经肝微粒体酶转化为有活性的去甲氯胺酮,且半衰期长,故苏醒后仍有镇痛作用。
(3)长时间输注可致药物蓄积。
(4)反复应用因自身酶诱导产生耐受。
3.药效学
(1)中枢神经系统
1)产生“分离麻醉”,伴遗忘和深度镇痛。
2)增加脑血流、颅内压、脑氧代谢率。
3)不影响脑血管对过度通气的收缩反应。
(2)心血管系统
1)可兴奋交感中枢,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排量增加。
2)对危重,交感活性弱者可直接产生心肌抑制作用。
(3)呼吸系统
1)轻度抑制呼吸频率和潮气量。
2)松弛支气管平滑肌,适于哮喘患者。
3)喉反射抑制不明显,但保护性反射不完整,有误吸可能。
4.剂量与用法见表11-1。
可肌内注射,尤适用于无静脉通路患者,如儿童等麻醉诱导。
5.不良反应
(1)增加唾液和支气管分泌,可合用抗胆碱药。
(2)精神运动反应,成人苏醒期多见,合用苯二氮 类可减轻。
(3)颅内压增高。
(4)眼球震颤,眼内压增高。
(5)肌张力增高。
(三)依托咪酯(etomidate)
临床应用为溶于丙二醇的制剂,有镇静、催眠作用。
1.作用机制 作用于GABA受体,抑制神经传递。
2.药代动力学 单次静注后起效快,苏醒迅速。在肝脏经酯酶水解,85%随尿排出。
3.药效学
(1)中枢神经系统
1)无镇痛作用。
2)脑血流、颅内压、脑氧代谢率下降,而脑灌注压稳定或稍增加。
3)剂量依赖性抑制脑电活动,大剂量时呈暴发性抑制。
(2)心血管系统
1)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很小,尤其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冠心病患者。
2)对交感神经系统和对压力感受器的功能无影响。
(3)呼吸系统:无明显抑制,用量较大或注速过快时偶有呼吸暂停。
4.剂量与用法见表11-1。
5.不良反应
(1)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宜对重症监测者长时间维持镇静。
(2)静脉刺激。
(3)肌阵挛。
(四)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具有一定镇痛作用的镇静药。常用于有创检查或治疗及围手术期联合麻醉。
1.作用机制高选择性α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2.药代动力学
(1)静脉泵注负荷剂量1μg/kg(10分钟),起效时间为10~15分钟;消除半衰期约2小时,CSHT随输注时间增加显著延长。
(2)主要在肝脏代谢。
3.药效学
(1)中枢神经系统
1)近似自然睡眠的镇静作用,可唤醒。
2)增强其他麻醉剂、镇静剂、安眠药或阿片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效应。
(2)心血管系统
1)降低心率、血压,但静脉注射后可能发生短暂性高血压。
2)对压力感受器的功能无影响。
(3)呼吸系统
1)无明显的呼吸抑制。
2)气道反射保持完整,适用于清醒纤支镜插管、检查。
4.剂量与用法见表11-1。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减低右美托咪定使用剂量。
5.不良反应抗毒蕈碱样效应:低血压、心动过缓及口干。
(五)巴比妥类:硫喷妥钠(thiopental sodium)
巴比妥类药主要产生中枢抑制作用,小剂量镇静,中剂量催眠,大剂量抗惊厥。常用如硫喷妥钠是超短效静脉麻醉药,静脉注射后迅速产生意识消失(30~ 45秒)。
1.作用机制 增强GABA受体功能,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
2.药代动力学
(1)大部分在肝内代谢为消除半衰期更长的活性产物戊巴比妥。
(2)短时输注时CSHT也长,不适宜持续输注。
3.药效学
(1)中枢神经系统
1)剂量依赖性 收缩脑血管及降低脑氧代谢率,降低脑血流与颅内压。
2)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不受影响。
3)有抗惊厥作用。
4)抑制体感诱发电位和听觉诱发电位,与剂量相关。
(2)心血管系统
1)扩张容量血管,心肌抑制,导致血压下降。
2)心率代偿性增快。
(3)呼吸系统
1)剂量相关呼吸抑制,降低中枢对CO 2的敏感性。
2)喉反射保持完整,易诱发呛咳、喉痉挛。
4.剂量与用法见表11-1。
(1)强碱性,用前配成2%~2.5%溶液。
(2)不可与酸性药相混,否则沉淀,且配后即应使用。
(3)老年、低血容量、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剂量酌减。
5.不良反应
(1)过敏或类过敏。
(2)卟啉症:因酶诱导作用,增加体内卟啉生成,诱发急性发作。
(3)静脉刺激,组织损伤:若误入动脉或血管外,因其强碱性可致剧烈疼痛、组织坏死。一旦发生,原动脉注入利多卡因、罂粟碱等血管扩张药可能有益。
(六)苯二氮 类(benzodiazepines)
常用于镇静催眠、抗焦虑,包括地西泮(diazepam)、咪达唑仑(midazolam,咪唑安定)。地西泮溶于有机溶剂(主要为丙二醇、苯甲酸等),咪达唑仑则为水溶性制剂。
1.作用机制 增强GABA与其受体的结合促进抑制神经递质传递。
2.药代动力学
(1)静脉注射起效快,咪达唑仑60~90秒药效达高峰,由于再分布,作用消失快。
(2)均在肝内代谢;地西泮代谢为具有活性的产物,半衰期更长,反复用药易蓄积;而咪达唑仑CSHT短,可持续静脉输注。
3.药效学
(1)中枢神经系统
1)剂量依赖性:镇静、催眠作用;咪达唑仑产生顺行性遗忘。
2)有抗惊厥作用,可提高局麻药的惊厥阈。
3)无镇痛作用。
4)降低脑血流、脑氧代谢率以及颅内压。
(2)心血管系统
1)影响轻微,收缩压、舒张压轻度下降;对心肌收缩力无影响。
2)心率轻度增快。
(3)呼吸系统
1)剂量相关性呼吸抑制,降低缺氧引起的通气反应。
2)对肺部疾病患者,可增强中枢抑制药的呼吸抑制作用。
4.剂量与用法见表11-1。
5.不良反应
(1)药物相互作用,禁用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器质性脑损伤患者。
(2)妊娠前3个月,可能致畸;易通过胎盘,待产妇不宜。
(3)地西泮有注射痛。
6.氟马西尼(flumazenil)
(1)特异性苯二氮 类拮抗药。
(2)静注立即起效,5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
(3)消除半衰期约50分钟,较常用的苯二氮 类短,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4)剂量:首次剂量0.1~0.2mg静脉注射,以后0.1mg/min,直至患者清醒或总量达1mg。
(5)不良反应:有癫痫病史者可诱发癫痫;长期服用苯二氮 类可诱发戒断症状。
(七)阿片类药物
主要作用镇痛,常在麻醉诱导和维持时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包括吗啡(morphine)、哌替啶(pethidine)、芬太尼(fentanyl)、舒芬太尼(sufentanil)和瑞芬太尼(remifentanil)等。阿片类药物的效能、药代动力学以及副作用不尽相同。
1.作用机制 与脑、脊髓和外周神经元受体特异性结合。上述阿片类药均选择性与μ阿片受体结合。
2.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参数见表11-2。
(1)吗啡脂溶性低,静脉注射后约20分钟产生最大效应。
(2)芬太尼及其衍生物静脉注射后数分钟起效。
(3)除瑞芬太尼被组织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其余均在肝内代谢;吗啡、哌替啶代谢为具有活性的产物,芬太尼及其衍生物代谢物无活性产物。
(4)代谢产物从肾排泄。
3.药效学
(1)中枢神经系统
1)剂量依赖性:镇静、镇痛作用;欣快感常见。
2)降低脑血流、脑氧代谢率。
3)缩瞳作用。
(2)心血管系统
1)兴奋中枢迷走神经核引起心动过缓;但哌替啶具阿托品样作用,使心率轻度增快。
2)除哌替啶外,其他阿片类药对心肌收缩力影响小。
3)吗啡、哌替啶可引起组胺释放而致血管扩张。
(3)呼吸系统
1)剂量相关性呼吸抑制,首先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随剂量增加而减少。
2)降低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引起的通气反应。
(4)消化系统
1)增加胃肠道平滑肌和括约肌的张力,减弱消化道蠕动,从而可引起便秘。
2)增加胆道平滑肌张力,使奥狄(Oddi)括约肌收缩,导致胆道内压力增加。
4.剂量与用法见表11-2。
注意:临床剂量个体化;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可能需要加大剂量。
5.不良反应
(1)药物相互作用,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药的患者应用哌替啶,可产生毒性反应。
(2)恶心、呕吐。
(3)肌肉僵硬,肌松药或阿片受体拮抗药可逆转。
(4)尿潴留。
6.纳洛酮(naloxone)
(1)阿片受体的完全、特异性阻断药,通常用于拮抗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
(2)静脉注射后1~2分钟即可产生最大效应,作用持续时间约45分钟。
(3)解救麻醉性镇痛药急性中毒时可先静脉注射0.3~0.4mg,继之以静脉输注5μg/(kg·h)。
(4)不良反应: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现象,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失常,甚至肺水肿和心室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