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监测对象与方法
1.1 抽样方法
在山西省范围内,按“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PS法)”抽取30个县(市、区),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每个抽样县(市、区)中抽取1所小学(遇有高碘县选择其非高碘地区);在被抽中的小学随机抽取50名8~10岁儿童(男、女各半),在每个抽取小学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抽取20名孕妇(城市可在县级妇幼保健院抽取);全省实际样本量8~10岁儿童为1552人,孕妇为630人。
1.2 标本采集及检测
所有被抽取的儿童均进行甲状腺容积、尿碘及家中食用盐盐碘测定;对抽取的全部孕妇进行尿碘含量测定;现场标本的采集及实验室的检测工作均由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
1.3 测评方法
1.3.1 盐碘含量:
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川盐及其他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GB/T 13025.7—1999)。
1.3.2 尿碘含量:
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107—2006)。
1.3.3 甲状腺容积:
采用B超法,按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WS 276—2007)判定。
1.4 质量控制
参与现场采样及甲状腺B超检查的工作人员均经过国家统一培训;参与检验的实验室为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实验室,对每批检测样品,均带有国家标准物质来完成。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经核实整理后用Epi info3.5.1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计量资料如盐碘、尿碘用中位数来描述其集中趋势,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差异性统计;计数资料如儿童甲肿率采用卡方检验( χ 2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省级层面主要对2014年的数据分别按性别、年龄、城乡等进行统计,以掌握山西省人群碘营养现状,并对比2011年(食盐加碘浓度调整前)碘缺乏病病情调查数据,进行食盐加碘浓度调整效果的初步评价;各市(地级)数据仅供各市评估其人群碘营养的参考,各县数据仅能代表各县所选的学校的儿童碘营养及孕妇所在乡镇的孕妇碘营养水平,通过分析市、县数据,为改进和细化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