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全国性健康促进行动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关键词:出台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试行)》;发布 《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 (2014—2020年)》;每年2.59亿健康素养促进专项投入;每年超过500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投入;5省藏区母婴健康促进项目;9部委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08年的6.48%提升到2014年的9.79%
一、背景
2008年,中国政府在卫生工作中引进健康素养概念,启动了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以下简称 “行动”)。“行动”实施以来,在全国范围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充分激发城乡居民维护和促进健康的潜能,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应对健康问题的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08年的6.48%稳步上升至2014年的9.79%。当前,健康素养促进已被列入中国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并已成为全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和主要抓手。2012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指标被纳入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十二五”规划》和 《卫生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成为一项衡量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设立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技术支持工作。具体职能包括:在宣传司领导下,协调组织有关部门拟订项目规划计划;起草项目方案和评价标准等技术文件;开展项目培训;组织项目督导和质量控制;了解项目进展,编写项目工作通讯;总结推广项目实施经验和适宜技术;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相关技术研究。
二、健康素养促进政策
(一)《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
2008年1月,原卫生部以公告的形式发布了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试行)》(以下简称 《健康素养66条》)。《健康素养66条》明确提出了现阶段城乡居民为了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应该具备的基本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共计66条。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25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34条,基本技能7条。随后,原卫生部配套出版了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试行)释义》和 《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供专业人员和普通公众选择使用。
《健康素养66条》是世界上第一份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面向城乡居民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普及的重要依据。《健康素养66条》是在评估城乡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危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从根源上降低传染病的发生、遏制慢性病持续上升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乡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的变化、医疗卫生领域研究成果不断涌出,2015年,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领导下,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根据 “总体框架保持不变,更新完善,查漏补缺”的原则,先后组织了近百名专家、历时1年多,经过专家论证、严格循证、广泛征求意见等工作环节,完成了对 《健康素养66条》修订工作,最终形成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2015年版)》,并正式发布。《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将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面向城乡居民开展健康知识传播的重要依据。
(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方案(2008—2010年)》
2008年8月,原卫生部下发了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方案 (2008—2010年)》(以下简称 《方案》)。《方案》要求:在全国范围建立卫生部门牵头、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网络;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网络专业人员培训率达到80%;针对 《健康素养66条》的健康传播活动覆盖率以县为单位达到60%;逐步建立公民健康素养监测、评价体系。
《方案》发布后,全国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积极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小册子、宣传画、巡讲等传播手段,宣传普及 《健康素养66条》,逐步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水平。《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还被翻译成蒙古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壮文、藏文、维吾尔文6种少数民族语言版本公开发行。
(三)《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
2014年4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下发了 《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 (2014—2020年)》 (以下简称 《规划》)。
1.目标
第一阶段,到2015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10%。在全国建设健康促进县 (区)180个,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健康社区各400个,健康家庭18 000个。
第二阶段,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在全国建设健康促进县 (区)600个,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健康社区各1400个,健康家庭60 000个。
2.工作内容
(1)树立科学健康观;
(2)提高基本医疗素养;
(3)提高慢性病防治素养;
(4)提高传染病防治素养;
(5)提高妇幼健康素养;
(6)提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3.主要活动
(1)开展健康素养宣传推广;
(2)启动健康促进县 (区)、健康促进场所和健康家庭建设活动;
(3)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工作;
(4)健全健康素养监测系统。
三、健康素养促进重大举措
(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项目提出
2009年,作为 “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政府实施了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向辖区居民提供。
2.项目内容
2009年为9大类,2011年为10大类,2013年为11大类。健康教育既是一项独立的服务内容,又是开展其他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11大类43项服务。
健康教育服务内容共有5项:提供健康教育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和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3.项目经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明确的经费保障。200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为人均15元,2013年为人均30元,2015年为人均40元。按照2010年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3.39亿 (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计算,2015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超过500亿。
(二)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
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属于重大专项,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互补充,重点加强县级及以上卫生计生机构的健康素养促进工作。
1.项目提出
2012年,为落实医改和国家卫生事业 “十二五”规划任务,提高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和财政部建立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牵头实施。该项目以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主要目标。
2.项目内容
项目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开展,部分工作覆盖全国。项目内容包括公益广告、健康巡讲、健康促进县 (区)建设 (2014年新增子项目)、12320热线戒烟咨询服务 (2014年新增子项目)、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 (2013年起调整为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健康素养和烟草流行监测、重点领域和疾病健康教育等内容,其中重点领域和疾病健康教育包括艾滋病、结核病、麻风病、血吸虫病、包虫病、碘缺乏病、氟中毒、砷中毒、职业病、口腔疾病、鼠疫等子项目。
3.项目经费
2012年项目经费为2.38亿元,2013年增加到2.44亿元,2014年、2015年增加到2.59亿元。
4.项目产出
(1)公益广告
目的: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健康传播方面的优势,提高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程度。
做法:
中西部22个省 (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别制作健康教育公益广告2部,并在电视台播出。
产出:
2012年项目地区共报送公益广告59部,2013年为63部,2014年为53部,均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东部省 (市)也参照项目要求设计制作了公益广告。
播出:
2012年公益广告在42家电视台播出,其中包括13家省级卫视频道。2013年在1125个电视频道播出,其中省级卫视频道22个。2014年公益广告在1281个电视频道播出,其中包括19个省级卫视频道。
(2)健康巡讲
目的:
通过巡讲,面对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
做法:
中西部22个省 (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省级、地市级和区县级分别开展健康巡讲活动,普及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公共场所禁烟、卫生应急、妇幼保健、食品安全、基本药物合理使用等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产出:
2012年,全国共开展健康讲座1.05万场次,覆盖525万人次。2013年各省成立健康巡讲专家库。项目地区及江苏、广东等地共举办巡讲15 919场次,覆盖约1900万人,发放传播材料12 828种,约1600万份。2014年共开展健康巡讲47 670场次,覆盖740余万人,累计发放传播材料11 310种、2760余万份。
健康巡讲大课堂
健康巡讲活动不仅普及了健康知识、宣传了健康文化、提高了公众健康意识,在营造全社会关注和促进健康、提高项目的社会影响力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3)健康素养和烟草流行监测
发布年度监测报告
健康素养监测:
在全国31省 (自治区、直辖市)建立336个监测点,以15~69岁的城乡常住居民为监测对象开展健康素养调查。2012年完成监测问卷98 448份,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8.80%。2013年完成监测问卷95 915份,监测结果为9.48%。2014年完成监测问卷94 040份,监测结果为9.79%。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缓慢增长的态势,平均每年增长0.5个百分点。
烟草流行监测:
2012年对教师、公务员和医生三类重点人群开展吸烟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医生吸烟率较2008年下降了10%。2013年在346个区/县1020所学校开展青少年吸烟情况调查,共计调查155 117名初中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初中学生烟草使用率6.9%,30.0%的吸烟者对烟草有依赖性,过去7天内72.9%的学生曾暴露于二手烟。2014年在全国健康素养监测点开展成人烟草调查,共调查15 095人,调查结果尚在分析中。
(4)健康促进县区试点
目的:
2014年启动健康促进县区试点工作,通过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多部门合作、建设健康社区和健康促进场所、拓展健康教育服务形式并提高服务质量,营造促进健康的氛围,最终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状况。
健康促进区县培训班
做法:
一是建立健全区县健康促进体制机制;二是制定有利于居民健康的公共政策,多部门联合开展健康行动;三是发挥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业等健康促进场所的示范作用,建设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四是动员媒体和社会广泛参与,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五是提高基层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能力;六是探索区域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
产出:
绝大多数试点县区均建立了良好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首批国家级健康促进县 (区)试点共64个,覆盖2874万人口。6个省拓展了57个省级试点,包括山西 (9个)、江苏 (11个)、山东 (15个)、湖北 (20个)、广西 (1个)、陕西 (1个),其中湖北省将健康促进县区作为卫生城市的前提条件。
(5)健康促进医院
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 《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推动控烟履约进程,自2009年起开展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2013年起,依托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在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创建的基础上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活动。2014年在健康促进医院建设中增加了戒烟门诊建设任务。
做法:
每年对各省医疗卫生机构全面禁烟情况进行暗访,根据暗访结果进行评分、排名,并向全社会公布。
产出:
2012年暗访了3340家医疗卫生机构 (新增机构1447家),平均得分76.9分。2013年项目要求在全国110个试点县区创建660家健康促进医院,实际共有794家医院参加创建,超额完成创建任务。2014年创建719家健康促进医院。截至2015年底,全国建立了106家项目戒烟门诊,向5531人提供了戒烟帮助。
(6)12320热线戒烟咨询服务
目的:
通过电话为吸烟者提供戒烟服务,指导吸烟者戒烟。
开展咨询和义诊
做法:
该项目为2014年新增子项目,覆盖已开通12320卫生热线的29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25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23个省建立了戒烟热线专家库或专家组,29个省份建立了戒烟信息资源库,共有戒烟干预座席155个。
产出:
截至2015年6月30日,共计受理戒烟咨询电话6971件次;外拨戒烟干预电话9235件次;招募戒烟者3888人,其中344人实现了1个月持续戒烟,137人实现了3个月持续戒烟,375人减少了吸烟量。
(7)重点疾病和重点领域健康教育
目的:
采取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的形式,在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普及宣传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寄生虫病等疾病防控知识,促进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养成,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水平。
做法:
通过艾滋病日、结核病日、食品安全宣传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爱牙日等卫生节日开展主题传播活动;通过艾滋病文艺汇演、领导干部宣讲、手机短信平台推送健康信息,创新健康传播模式;通过举办媒体座谈会、在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形式上发布项目内容、拍摄艾滋病防控微电影、网络信息推送等形式,拓展媒体健康传播资源;通过建设健康科普宣传示范基地、招募结核病志愿者等方式拓展健康教育阵地、丰富健康教育队伍。
(三)健康中国行项目
1.背景
2012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了 “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该活动第一周期为三年,每年选择一个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主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力求形成规模效应,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内容
2013年主题为 “合理用药”,2014年主题为 “科学就医”,2015年主题为 “无烟生活”。
(1)下发活动方案
根据每年活动主题,向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下发活动主题及工作方案,要求各级卫生计生部门统一部署相关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全国一盘棋,齐心协力形成宣传声势,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围绕年度主题进行宣传教育。
(2)开发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传播材料
合理用药主题海报
组织专家开发与主题相关的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制作健康巡讲标准化课件。开发宣传海报、招贴画、公益广告、问答手册等系列传播材料,供各地、各机构开展相关活动使用。
(3)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各地组织专家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进行巡讲和咨询,发放健康传播材料和健康工具包,组建基层健康宣讲队等活动。
(4)利用大众媒体广泛宣传
各地召开媒体沟通会和培训会,提高媒体宣传报道能力,并通过组织评选 “健康传播使者”等活动激励媒体记者。开展专家在线访谈、手机短信干预等活动,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宣传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提高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产出
以2013年合理用药主题宣传为例。
(1)全国共制作合理用药主题公益广告26部,在1100余个电视频道播出,包括21个省级卫视频道。
(2)共印制科普图书6万册,受到了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
(3)下发讲座视频到全国各级医疗机构,供医务人员培训使用。截至2014年底,全国31个省 (区、市)的6626家二级医院、3.4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3.7万个乡镇卫生院,65.6万个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观看了讲座视频。
(4)动漫科普视频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生活早参考》栏目、《中国家庭网》和 《科技网》等媒体播出。
(5)全国共印发各种宣传品约200余万份,其中,海报30余万张,挂图10余万张,折页80余万张,知识手册67万本。
(四)光彩·西藏和四省藏区母婴健康素养促进项目
1.项目背景
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甘肃省、四川省、青海省4省藏区地处青藏高原,是一个以藏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广阔地区,总人口791万,其中藏族人口532万。该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慢,藏区妇幼健康面临很大挑战,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及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母乳喂养率等指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底。
为落实中央对藏区工作和卫生计生工作的战略部署,探索藏区卫生计生工作新机制、新模式,提高藏区群众健康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与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联合开展 “光彩·西藏和四省藏区健康促进工程”。2013年起,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和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的委托,开始在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甘肃、四川和青海4省藏区执行 “光彩·西藏和四省藏区健康促进工程”母婴健康素养促进项目。
2.项目目标
(1)总目标
开展以农 (牧)民家庭为中心、以县乡卫生计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以宣传为先导、以服务为保障的健康促进工作,探索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藏区健康促进工作模式,促进藏区人民健康、家庭幸福、人口发展、社会和谐。
(2)具体目标
了解藏区育龄妇女母婴保健知识、态度、行为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提高藏区育龄妇女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及婴幼儿死亡率;提高藏区基层卫生计生服务机构母婴保健服务的能力;开展适合藏区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健康传播活动;探索适合藏区的健康促进工作模式。
3.覆盖县区
项目共覆盖5省 (区)11地 (州、市)的21个藏区县 (市、区)。
4.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和部门协作
动员当地领导,确保工作经费和人员投入,强化工作措施,协作部门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完成分解的工作任务,确保项目深入开展。
(2)开展社会动员,发挥宗教领袖作用
倡导个人、家庭、社区和政府共同努力,鼓励健康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动员部分寺庙的活佛等宗教领袖参与母婴健康促进的宣传工作,对动员藏区居民参与发挥了重要作用。
(3)提高藏区母子保健服务能力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组织师资举办国家级培训班,培训了5省21县的省、地 (州)、县三级卫生计生部门项目主管及工作人员、省健康教育所领导等100多人;开展7次技术培训,覆盖200多名乡村级骨干。开发了 《乡村健康教育人员工作手册》,手册为藏汉双语,供藏区基层骨干人员使用。
专家对乡村基层骨干进行培训
(4)指导当地母婴健康素养促进工作
项目实施初期,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组织开展了基线调查与需求评估,了解藏区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为科学制定项目计划、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组织专家开发了5条藏区母婴健康素养促进核心信息,核心信息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易学易记,针对性、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核心信息发布后,被藏区基层卫生计生人员广泛采用,受到藏区人民的欢迎。
(5)加强项目宣传和健康教育
以农 (牧)民家庭育龄妇女、孕产妇、新生儿监护人为主要目标人群,开展以促进生殖健康、孕产期保健、科学育儿等为主要内容的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加强人际传播和行为干预,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核心知识与技能,做到家喻户晓。
(五)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
1.“行动”概况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20世纪90年代农村人口占到3/4,农村卫生问题较为突出,农村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匮乏,卫生陋习、不良生活方式普遍存在,基层医疗网络不健全,缺医少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突出。1994年7月,原卫生部、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农业部和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发起 “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2002年更名为 “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以下简称 “行动”)。“行动”对提升中国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高度认可,其经验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农村健康促进工作。
牧民们正在阅读健康知识手册
2.“行动”目标
提高农村居民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减少和消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3.“行动”组织领导
1994年初,有原卫生部、爱卫会、农业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四部委参加,1999年和2004年,中宣部、国务院扶贫办和全国妇联及教育部和团中央5个部委先后加入 “行动”成员部门。
建立了国家、省、市、县、乡镇 “行动”领导小组和 “行动”办公室构成的五级组织网络。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相关领导担任,成员由 “行动”各成员部门的主管领导或负责人组成。“行动”领导小组下设 “行动”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各成员部门设专人作为 “行动”联络员,负责与当地 “行动”办公室及其他成员部门的沟通、协调与合作。
4.主要活动
(1)大力开展卫生知识普及
针对农村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采取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的策略,通过电视、广播、公益广告、读本、折页、宣传画、标语、卫生下乡等多种形式向农民群众传播卫生知识、倡导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制定地方健康行为公约,如 “乡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村民卫生行为规范”、“星级文明卫生家庭评比”等,使农村居民自觉遵守,互相监督健康行为公约的实施。
(2)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控制健康危险因素
加强爱卫会牵头的农村改水改厕和卫生村镇建设、农业部门牵头的农村沼气推广和环境生态建设。
深入农村田间地头讲解健康知识
(3)创建“行动”示范县
创建国家、省级行动示范县 (区),以点带面,推动全国工作。至2005年,全国建立了50个国家级行动示范县 (区)。自2007年起,广东、江苏等省又拓展了创建健康村活动。
(4)开展品牌宣传
广泛征集和评选 “行动”标识。聘请著名表演艺术家牛群为 “行动”形象大使。制作 “行动”公益广告及宣传材料。全国 “行动”办与中央电视台合作,连续8年开展9次大型现场直播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以 “行动”领导小组名义向全国人民拜年。广电部门开展 “乡村健康金话筒全国联播”活动。
5.主要成效
2005年底,全国有1191个县 (区)成立了 “行动”领导小组,1832个县 (区)开展了“行动”相关活动,建立了50个全国行动示范县 (区)。全国 “行动”示范县 (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 “行动”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75%以上,相关行为形成率达到65%。
四、成效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自实施以来,得到卫生计生系统、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积极响应,对于推进全国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开展、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
2008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6.48%,2012年为8.80%、2013年为9.48%,2014年为9.79%,呈现出逐步上升趋势,2008年以来的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初显成效。
(二)政府投入不断增加
2012年,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专项投入为2.38亿,2013年增加到2.44亿,2015年增加到2.59亿,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项健康教育专项投入。
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2009年政府投入经费为人均15元,2015年递增到人均40元。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3.39亿人计算,2015年投入已超过500亿元。
(三)政府牵头,多部门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通过实施健康素养促进重大专项、健康促进县区试点建设、亿万农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等品牌项目,提高了各级政府对公众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强了对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和健全了项目地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的体制机制。
(四)健康教育专业队伍能力显著提升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凸显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全国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组织协调、项目实施及评价、健康传播等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积累了管理和实施大型项目的工作经验,项目管理和执行能力也大大提高。
(五)健康素养监测体系逐步完善
2012年在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支持下,建立了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系统,标志着健康素养评价步入规范、连续的监测时期,监测结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制定健康政策的重要循证。
(六)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2012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指标纳入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十二五”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成为一项衡量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2014年成为 《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 (2014—2020年)》的重要考核指标,同年,被纳入卫生统计报表一级指标;2015年成为 “医改”成效的监测指标;2016年,成为健康城市的评价指标。
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各地风采集锦
“健康小屋”助力健康生活
健康小屋
自2012年开始,河北省邯郸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建了2000个以 “政府主导、医院主建、专家指导、群众参与”为模式的 “健康小屋”,为群众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干预和慢性病防控等服务。依托 “健康小屋”建设,开展防病知识讲座、防治措施指导、慢病初期筛查、心理健康辅导等一系列预防、保健、康复知识传播;构筑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探索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成了家庭责任医生团队,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满足小病治疗、康复护理、日常保健等需求。2016年将实现全市5390个村 “健康小屋”全覆盖。
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一站式服务
公共卫生—站式服务中心大厅
2014年5月,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镇卫生院综合利用卫生资源,组建了面积1000平方米的公共卫生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预防接种、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和设施设备,并开设健康生活方式指导馆、儿童水育、儿童摄影、月子中心、母婴健康生活馆等一系列延伸服务产业,集自助健康监测与专业医疗健康服务为一体。
“健康长春”行动
2008年12月,吉林省长春市政府启动了 “健康长春行动计划”,由政府主导并制定相关卫生政策,通过大力倡导健康理念,分层面、分步骤推进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减少疾病危害、提高全民健康,引领卫生事业发展。“健康长春行动计划”包括环境保护工程、全民健身工程、居民终生健康教育等7项工程,同时制定了青少年健康促进计划、女性健康促进行动计划等21个子计划;开展了控盐、控糖、限油等10项高危致病因素干预;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乳腺癌等10种疾病的早期筛查;对病毒性肝炎、高血压、冠心病等10种疾病进行社区重点预防和管理等共100项活动。
为福利院老人免费种植义齿
黄梅戏唱响健康
2015年,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围绕 “宜秀送戏下乡,黄梅唱响健康”的主题,在全区开展健康促进系列活动。
用黄梅戏的方式传播健康知识
在全区卫生计生系统内,开展有奖征集优秀黄梅戏剧本,努力打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健康节目。有宣传健康政策的黄梅戏小品,有传播健康知识的黄梅歌串烧,有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的黄梅戏经典改编唱段。在节目间隙穿插健康素养知识有奖问答,并在小剧场周围,设立政策咨询台,摆放宣教展板,发放宣传材料,以及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义诊活动。
健康教育进机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力开展健康教育进机关活动,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建立了健康小屋,干部职工可随时进行自助式体检,同时发放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与支持性工具,如控油壶、限盐罐、BMI尺、腰围尺、计步器、健康急救包等。
同时,加大了控烟履约和公共场所控烟宣传力度,大力推进无烟单位创建活动,主要措施包括将无烟机构建设纳入工作规划、建立健全控烟考评奖惩制度、所属区域有明显的禁烟标识、室内工作场所禁烟、设有控烟监督员和巡查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等。
健康教育进机关启动会
做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政府建立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家庭医生为桥梁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形成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社区卫生服务覆盖100%街道。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实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全科医生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疾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工作,切实履行居民健康 “守门人”职责。
白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打造了集中医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全市首家社区 “中医养生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养生馆
创建文明卫生村
200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洁农村大行动、创建文明卫生村工作。2014年底,全市建成文明卫生村5500多个。
建立了卫生清扫制度和垃圾集中处理制度,公共场所路面统一进行硬化,大力推进改水改厕,畜禽实行圈养,烧菜煮饭使用沼气,对房前屋后的茅草棚和各种废弃杂物堆 (棚)进行清理,环境卫生面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改造后村庄环境整洁
控烟履约——志愿者在行动
在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领导下,云南省健康教育所组建了云南省控烟志愿者队伍,打造了一支拥有2000余人的志愿者团队。志愿者们通过大众媒体、巡展、巡讲、公益广告、发放传播材料等多种途径大力开展控烟健康教育与传播。多年来,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均有志愿者的参与,通过志愿者自编、自导、自演的控烟小品、舞蹈、互动游戏等一系列活动,扩大控烟宣传范围,提升控烟宣传效果。
志愿者开展控烟宣传活动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卢永 李英华 供稿)
专家点评
健康的影响因素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卫生服务及个人特征等多个方面,改善健康和健康公平需要政府、社会、个人各尽其责。近年来,随着健康素养概念的提出和推广,全球许多国家已将提高人群健康素养水平作为改善人群健康的核心策略。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就是强化个人的健康责任意识,激发公众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内在潜力,是最主动、最积极、最有效、最具成本-效益的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
中国政府自2008年起实施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从科学研究、政策支持、经费投入、能力建设、宣传普及等方面综合推动健康素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08年的6.48%稳步上升至2015年的10.25%。中国在健康素养促进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为全球健康素养促进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最大的亮点是充分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实施了全国性的全民健康素养综合干预行动。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充分协调卫生、教育、文化、广电、科技等多部门的资源,以社区、学校、医院、机关单位、企业等为平台,全方位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全面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水平。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第二个亮点是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传播优势,大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活动。通过支持公益广告制作、播出、评奖等一系列活动,鼓励优秀科普作品的制作和推广。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结合健康巡讲等人际传播活动,大力开展健康知识传播,提高了健康知识的覆盖面和可及性。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第三个亮点是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健康素养监测系统,健康素养监测指标得到普遍的认可和应用。随着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使政府获得连续的、稳定的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成为可能。监测结果的公布,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健康素养水平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和卫生计生规划指标,已成为政府循证决策的一个重要数据来源。
中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第四个亮点是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项目自启动以来,致力于打造健康素养促进平台,采取了多项重大举措,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中国行项目、光彩·西藏和四省藏区母婴健康素养促进项目、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项目等,整合了健康促进县区、控烟、重点领域、重点疾病、健康促进医院等项目资源,全面推进健康素养促进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