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哺乳期用药要注意的问题
1.哺乳期用药的基本原则
母乳对新生宝宝来说的确是最重要的营养源,现在都在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但当处于哺乳期的新妈妈们患有某些疾病时常常需要服用各种药物,如镇定剂、抗生素等,很多人都疑惑服用药物的话会不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哺乳期新妈妈们在用药方面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般说来,在哺乳期服用的大多数药物会扩散到血液中,进而扩散到妈妈乳汁中的,为此哺乳期用药需要格外谨慎。但由于药物的分子大小、酸碱性以及和蛋白结合的情况不同,在血液和乳汁中的浓度都不尽相同,另外,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还取决于妈妈分泌乳汁的量,因此,坚持合理的用药原则,可避免药物对宝宝的身体造成更大的损害。
哺乳期妈妈用药原则:
一是明确是否必须用药,尽量避免因哺乳期用药对宝宝造成的伤害;二是选用进入乳汁最少、对宝宝产生影响最小的药物。因宝宝的组织器官及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机体对药物的解毒和排毒能力较差,易出现毒性反应甚至特殊反应;三是应注意用药和哺乳的时间间隔。一般采取哺乳后立即用药,与下一次哺乳至少间隔4小时以上,当使用的药量过大、疗程较长或毒性较大的药物时,为防止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应停止哺乳。另外,哺乳期妈妈用药时,如果宝宝的哺乳行为发生了改变,不一定是毒性发生了,就像改变了母亲的饮食一样,药物也可改变母乳的特性(如味道、气味等),从而拒绝哺乳。
2.幸福新妈妈必须远离的药物
药物经乳汁排泄是哺乳期所特有的药物排泄途径,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扩散进入乳汁,只是多少不同而已,乳汁中的药物可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下面看看哺乳期妈妈最好不用或绝对不能使用的药物有哪些?
(1)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
国内市场上常见的避孕药多为复方避孕药,通常包含两类成分:孕激素和雌激素,如优思明、妈富隆等。哺乳期应尽量避免服用这些含雌激素的避孕药,虽对乳儿无直接毒性反应,但长期服用会抑制泌乳,导致妈妈产奶量减少,从而影响宝宝的营养。不过,只含有孕激素的避孕药,是可以使用的。
(2)某些抗感染药:
大部分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都可通过乳汁分泌,只是含量不同,可致宝宝过敏或中毒。
四环素类:
这类抗生素包括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又称强力霉素)、米诺环素(又称美满霉素)等,均可以进入乳汁,若哺乳期妈妈长期服用,会影响骨骼和牙齿的生长,有导致宝宝以后出现四环素牙的风险。
氨基糖苷类:
这类抗生素临床常用的有: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一项研究发现,如哺乳期的妈妈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后,刚出生的宝宝可吸收绝大部分的庆大霉素,而由于宝宝肾脏功能发育还不完善排出少,会在宝宝体内大量蓄积,损害肾、听力等。而卡那霉素、链霉素对听力的损害更大。哺乳期的妈妈是禁止使用这些药物的。
喹诺酮类:
氧氟沙星等可通过乳汁分泌,宝宝哺乳后会影响其骨骼的生长。动物实验证实,在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喹诺酮类药物会不可逆地破坏幼儿关节软骨的生长,因此哺乳期应禁用喹诺酮类药物。对有些难治性的感染,如果确实需要本类药物,选用环丙沙星可相对安全。
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也叫病毒唑,是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在孕期使用有明确的致畸作用,在哺乳期使用的安全性也没有临床数据支持,而且此药从身体完全清除甚至需要几周的时间,哺乳期妈妈应避免使用。
其他:
氯霉素有引起骨髓抑制和灰婴综合征的潜在危险;异烟肼导致宝宝肝损伤。酮康唑、氟康唑在乳汁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相近,有可能对乳儿造成损害,对于含这类药物的外用制剂,哺乳期妈妈在使用时也应慎重考虑。
(3)抗甲状腺药:
患有甲亢的妈妈在服用抗甲状腺药如甲硫氧嘧啶时,因它特别容易通过乳汁分泌抑制宝宝的甲状腺功能,影响生长发育,哺乳期的妈妈应禁用。丙硫氧嘧啶是哺乳期间治疗甲亢的首选药,若妈妈需持续用药或需高剂量治疗时,为保证宝宝的健康,最好在服药3周后对其宝宝的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测。
(4)放射性核素:
如果哺乳期的妈妈需要使用放射性的物质(大部分是锝或碘同位素)进行诊断或用于治疗时,应该被推迟到母乳喂养结束再使用,因为它们在乳母体内的完全消除掉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不能延迟治疗的话,母乳喂养应根据同位素的使用情况和剂量中断哺乳。
(5)联合使用几种精神类或抗癫痫药:
哺乳期新妈妈在单一使用巴比妥类、氯硝西泮或者乙琥胺进行抗癫痫治疗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决定是否哺乳,并且对宝宝进行细致观察,看是否出现弱吸吮、呕吐、疲倦等情况,如果出现上述迹象,应中断哺乳;若使用巴比妥类、氯硝西泮或者乙琥胺的混合疗法时不可母乳喂养。因巴比妥类、氯硝西泮,这类药物易进入乳汁,常可引起宝宝嗜睡、体重下降,甚至虚脱。
(6)含碘的造影剂、含碘的祛痰药及大量含碘的消毒剂。
含碘的造影剂:
当哺乳期的妈妈服用了含碘的造影剂时,宝宝通过母乳吸入的游离碘的量显著高于需要补给的量,会抑制宝宝甲状腺的功能,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如果必须进行检查时,可选择超声、计算机体层扫描摄影术和磁共振成像术等,这些方法较含碘造影剂更加安全。如果哺乳期的妈妈必须要用含碘的造影剂,那么对于完全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哺乳必须中断24~48小时,这期间可提前用奶泵泵出的乳汁喂养。
含碘的祛痰药:
碘酸钾中的碘在乳汁中聚积到一定的量,也可影响宝宝甲状腺的发育及功能。
大量含碘的消毒剂:
在哺乳期间,含碘的消毒剂只能用于小伤口,避免宝宝经母乳获得更多的碘,使宝宝体内的碘含量超标,也会抑制甲状腺的功能。据报道,有一个健康、足月、完全母乳喂养的宝宝,其母亲因使用了含碘仿的纱布治疗直肠周围脓肿,在17天时会检测出宝宝的甲状腺功能低下,这个宝宝接受了暂时性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才逐渐恢复了甲状腺的功能。
(7)含有氨基比林的退烧药:
氨基比林是去痛片、安痛定等这些药的有效成分,其主要功效是解热镇痛。目前国际上已普遍禁止使用含有氨基比林的药物,因为含有这个成分的药物极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粒细胞缺乏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重者可致死;也可引起荨麻疹,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症。患有大疱表皮松解症的患者,皮肤会像薄纸一样脆弱,只要遭到轻微的碰撞或摩擦,皮肤和身体内部就会溃烂。而氨基比林容易通过乳汁分泌,宝宝哺乳后很可能出现上述严重不良反应,哺乳期妈妈是不能使用含有氨基比林的药物退烧的。
3.哺乳期妈妈用药要足量足疗程
一位哺乳期的妈妈生病了,担心宝宝的健康,不敢用药,但又很痛苦,最后自作主张减少了用量,认为这样身体清除药物的速度就会快点,就能早一点继续哺乳。
其实患者服用药物的有效剂量是根据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得出来的,是非常精确的。患者随便增加或减少剂量都是不对的。若患者随意增加剂量,可能会因服用过量而中毒;若患者随意减少剂量,又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即使吃了药也可能白吃了。另外,治疗还需要足疗程。如青霉素治疗乳腺炎一般为10~14天,如果治疗过程中擅自停药,一方面因炎症治疗不彻底可能反复发作,另一方面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4.不要滥用抗生素
因为体内的病菌与抗生素类药物反复接触后,它就会产生一些物质去阻止抗生素进入它的体内或者破坏抗生素结构,导致抗生素无法抑制或杀灭它,最终因感染无法控制而死亡。
严格控制和按规定使用抗生素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