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收益、证券以及预测
金融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为时间、风险、选择和信息等问题。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借入、融出及投资股票等方式分配资源。这些投资大多含有风险——未来不确定性。也有一些投资工具给予投资者采取或不采取行动的选择——例如,投资者可以购买一份合同,合同赋予其有权利以一个固定的价格购买100股惠普(HP)公司的股票,但到时无须履行购买的义务。信息也常被投资者用来预测未来,进而影响资产价格和投资组合。
我们用一个简单但有说服力的结构将上述因素包括进来。首先,我们将时间分割为离散的区间。接下来,我们检验那些仅包含单一时期的两天(现在和将来)的例子。也许现实中的时间一般会包含更多的天数和时期,但我们的理论分析却不涉及这样的情形,仅介绍一些影响短期资产定价方式的长期因素。
其次,我们假设未来某一天,资产组合收益至少可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果或现实状态(短期状态)。但是,有且只有一种结果会发生,且真实的结果存在着不确定性。
我们用概率来描述未来不同结果的不确定性。因此,如果有如下可能的情形:(1)明天下雨或(2)明天晴天;那么投资者对状态的描述可达成一致,但是对各种状态发生的概率各持己见。某个人会认为明天有40%的可能性下雨,但其他人会认为下雨的可能性为60%。我们可以用一组概率值来表示投资者对未来不同状态的预测。
投资者用来交易的工具称为资产或者证券,我们在下文中将会等价地使用这两个定义,但更倾向于使用后者。在不同状态下,一种证券会给投资者带来不同的收益,比如,一家生产雨具的公司的股票价格,在下雨天和晴天的价格分别为5美元和3美元。我们假设每个人都一致认同给定证券的某组收益的支付(这里是下雨5美元,晴天3美元)。如前所述,投资者之间对不同状态的概率赋值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这种方法一般被定义为状态/偏好理论。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能使人们无需依赖个人的数学能力便能达成普遍的共识。使用该方法主要的目的是:反映某个大致的现实,在此现实中个人要面对成千上万的状态和时期并做出决策。但针对该方法也有人提出争议,他们认为依据平滑的概率分布和/或连续时间概念对未来状态赋值进而做出资产选择决策是最重要的。这个争议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有时使用离散时期和离散状态法(即有限的状态和离散的时期),能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主要的经济关系。其所产生的量化结果也是构建其他类型的经验应用体系的基础。本书的目的之一便是说明状态/偏好法为资产定价和组合选择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