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 省亲回,贾府空
且说允禛从黛玉那里离去,直接进宫,跟康熙禀了今日潇湘馆发生的事情。康熙看着这个儿子,从小就冷心冷情,对所有的事情都很冷漠。可唯独面对黛玉时,那种面无表情的脸,才有了一丝变化。
“这贾府,越来越不成器了。”康熙随口说道。
“据说,那府中,最是重视规矩的。”允禛看似无意的说了一句。
康熙瞬间就明白了:“你这是确定了?”
“是的,确定了。”
“林家丫头,有着林家人的傲骨,你若确定了她,日后,万不可辜负她。”康熙看着黛玉,就会想起那个让他魂牵梦绕了一辈子的女子。
允禛重重的了应了下来,他爱她,护她都来不及,又怎么会辜负她。
第二日,允祥再次来到荣国府,贾政领着一干人等,赶紧迎出来。
“下官恭迎十三爷。”
“免了。政公,”允祥虚扶了一下。对于贾政,也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贾政这个人,是黛玉嫡亲的舅舅,是除了贾母外,荣国府最高的掌权者。只是,他一直觉得,后宅内院,有嫡妻王氏就可以了,不管理府中大小俗务,是个名副其实的甩手掌柜。不过,他为人还是很端方正直,谦恭厚道的。
“政公,本宫近日来,是想告诫府中一番:公主乃千金之躯,贵公子万不可像从前一般,横冲直撞就进了内院。”允祥这话,已经说的很直白了。
贾政老脸一红,赶紧赔罪:“是,是下官管教不严,冲撞了公主。此后一定严加看管。”
“皇上也已经派了侍卫在公主府外。”贾府众人一听,是各种表情都有。允祥话里话外的意思,告诫他们,黛玉现在是公主,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见的。
“好了,都散了吧。本宫去瞧瞧公主。”允祥在贾府传完话,起身又去了潇湘馆。
黛玉听闻允祥过来了,赶紧出来迎接:“十三哥,今日怎么过来了?”
允祥假装不开心的说道:“怎么?这是不欢迎十三哥来了?”
“十三哥又乱说了,我下次进宫跟皇阿玛告状。”黛玉想通了与宝玉的感情,又明白了自己对允禛的感情,整个人比以前活泼了一些也俏皮了一些。
“你呀,就知道用皇阿玛压我。”允祥无奈的摇摇头。这黛玉,如今可是康熙的心头肉了,谁都可以委屈,就是黛玉不能委屈。
“我今日来,是皇阿玛听说,你这公主府,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特地安排了侍卫,在周围候着。你是我们大清的和硕黛玉公主,万不可委屈了自己。”允祥看着黛玉,心疼的不行。
“黛玉多谢皇阿玛!”黛玉也没有客气。潇湘馆虽说不大,可也不小,有了这批侍卫守着,也安全了很多。
允祥又叮嘱了黛玉一些,方才起身离去。
康熙叫了允禛,询问他,对于金陵四大家族,如何看法。
“四大家族,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需得一步一步来。”允禛沉声说道。
“是啊,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旁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康熙双眼微眯。“朕,打算让元妃省亲。”
允禛一愣,随即便明白了康熙的打算,躬身道:“皇阿玛圣明。”
康熙看了看一本正经,没有表情的允禛,道:“你确定,黛玉那丫头,真的喜欢你这张面瘫脸吗?朕看着都烦。”允禛脸一黑,转身离去。康熙嘿嘿一乐,这是生气了。哈哈。不得不说,康熙有时候也跟孩子一样恶趣味。
一日,正是贾政的生辰,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闹热非常。忽有门吏忙忙进来,至席前报说:“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吓得贾赦、贾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忙止了戏文,撤去酒席,摆了香案,启中门跪接。早见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乘马而至,前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从。那夏守忠也并不曾负诏捧敕,至檐前下马,满面笑容,走至厅上,南面而立,口内说:“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毕,也不及吃茶,便乘马去了。贾赦等不知是何兆头,只得急忙更衣入朝。
贾母等全家老小不知出了什么事,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报信。心情不定的等了好一阵子,有两个时辰工夫,才见喘吁吁跑进仪门报喜,又说“奉老爷命,速请老太太带领太太等进朝谢恩”等语。
那时贾母正心神不定,在大堂廊下伫立。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凤姐、迎春姊妹以及薛姨妈等皆在一处。听如此信至,贾母便唤进管家来细问端的。
管家进来,匍匐在地:“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来老爷出来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速请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
贾母等听了方心神安定,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于是都按品大妆起来。贾母带领邢夫人、王夫人、尤氏,一共四乘大轿入朝。贾赦、贾珍亦换了朝服,带领贾蓉、贾蔷奉侍贾母大轿前往。于是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从宫中谢了恩,贾府众人方才散去。
贾母寻了贾政:“方才在宫中,元妃娘娘省亲一事虽不十分准,也有八分准了。”
贾政在贾母下首,有些担忧,说道:“虽说历来宫中娘娘省亲,也不是没有。可是,元妃娘娘,刚选入凤藻宫,皇上就恩准省亲,似有不妥。”
贾母沉着脸道:“可见当今的隆恩。这也是我们荣国府的荣耀。往你整日利于朝堂之上,怎的如此目光短浅。”
贾政一噎,只得道:“母亲说的是。”
“哎,娘娘省亲,是大事,万不可马虎。”
“是,母亲。儿子不孝,还要劳累母亲。”
“晚饭后,叫上那边的,咱们两府得一起商量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贾母说罢,闭上眼睛。
贾政看着贾母,说了一个“是”,便退了出去。
晚间,整个荣国府,灯火通明。宁、荣两府众人,聚在一起,最后才定了,宁府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的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
次早贾琏起来,见过贾赦、贾政,便往宁府中来,合同老管事人等,并几位世交门下清客相公,审察两府地方,缮画省亲殿宇,一面参度办理人丁。自此后,各行匠役齐集,金、银、铜、锡以及土、木、砖、瓦之物,搬运移送不歇。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只是,看着光鲜亮丽的荣国府,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了。娘娘省亲的别院,那是大头。
如今,整个荣国府掌家的人,是贾琏的媳妇王熙凤,人称凤辣子。她是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此时,她坐在账房里,盘算着手里的帐。收回来的租子,还没收回来的,统共加在一起也才三十万两,这还不算没收回来的租子。凤姐儿盘算了一下,只得起身,去了王夫人房中。虽说她是贾府实际大管家,其实,真正大权还是在王夫人手中。
“姑妈。”王熙凤来到荣禧堂。王夫人与丈夫贾政夫妻感情浅薄,贾政每次与她说完话,晚上便歇在了赵姨娘之处。王夫人性情日渐改变,现在唯一的精神寄托便是俸诵经文,一心向佛。
“凤姐儿来了?”王夫人睁开眼,王熙凤也看不清她脸上的表情。
“姑妈,大小姐贵为贤德妃娘娘,皇上龙恩浩荡,准了娘娘回家省亲,也是府上莫大的荣耀。只是侄女儿这,遇见了难题,还请姑妈给个主意。”王熙凤也没藏着掖着,便把如今府上的困难,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王夫人。
王夫人沉吟半响,最后道:“也罢,明日我去了老祖宗那里,请老祖宗给个主意吧。”王夫人也没办法。外人看到的贾府,早已入不敷出,可府中众人,也是早已过惯了荣华富贵的日子。人啦,由俭入奢及其容易,可再由奢入俭,实则困难的很。
第二日,王夫人便禀明了贾母,贾母略一思索,便说:“娘娘省亲,是大事。这样吧,鸳鸯,从我的贴己钱中,拿三万两吧。然后,大房,二房各出五万两吧。”
就这样,大房二房,各自拿了五万两出来,然而,众人却都拿的不甘不愿的。特别是贾赦之妻邢夫人。
“这荣耀又不是我们大房的,凭什么我们出钱。”邢夫人回到自己的院子,一脸的忿忿不平。
“行了,母亲让你拿钱你就拿钱,哪来那么多废话。”贾赦惦记着醉香楼新来的姑娘,据说是从波斯过来的。“去取三千两银子来,我要用。”
“三千两?”邢夫人一声惊呼。“大爷,老祖宗刚说要我们拿五万两给二房。”
“给还是不给。”贾赦才不管那么多。邢夫人忍痛让身边的人,取了三千两给了贾赦。贾赦拿了银两,抬手勾了勾那小丫头的下巴,出去了。
邢夫人心不甘情不愿的拿了五万两的银票,让人给二房送了过去。
贾琏与王熙凤回了房,王熙凤问贾琏:“二爷,老祖宗发话,元妃娘娘省亲,是头等大事,万不可马虎,如今府中今年的租金也只收回来一小部分。”
贾琏思索一番,问:“咱们还有多少银两?”
平儿扶着王熙凤,在榻上歇下,贾琏看着笑问:“娘子今日似乎娇气了一些。”平儿在一旁,抿嘴笑笑:“恭喜二爷。”
贾琏纳闷:“爷喜从何来?难不成你家二奶奶答应,抬你做我姨娘了?”
平儿俏脸一红,碎了一口贾琏:“二爷尽胡说。实在是下午二奶奶身子不舒服,请了太医诊脉,是二奶奶做了胎了。”
平儿一说完,贾琏便楞了,随即欢喜不已:“真的?来来,夫人这里坐。夫人小心。”
“二爷,有件事,我想跟你商量一下。”王熙凤顺势扶着贾琏的手,在贾琏的身边坐下。
“夫人请说。”
“是这样,本来娘娘省亲,是大事。可如今我好不容易坐了胎,这府中的掌家之权,我想还给姑妈。毕竟,二爷只有巧姐儿一个,我也想给二爷添个哥儿。”王熙凤虽说不识字,却也不是目光短浅毫无见识之人。这荣国府,看似光鲜,实则已烂。当初她出嫁的嫁妆,已经填了不少进去。再怎么样,还要给巧姐儿留个打算。
“夫人说的是。”贾琏虽说风流,对王熙凤却是尊重有加。
“二爷,不满二爷,这府中,入不敷出,我的嫁妆,已填了大半进来,总得为巧姐儿想想吧?”说到这里,王熙凤已红了眼眶。
贾琏细听王熙凤诉着这府中的一切,心中骇然,不曾想会是这样。他定定神,道:“这么些年,委屈夫人了。只是担心,老祖宗不让你歇下担子。不如这样,赶明,你禀明了老祖宗,就说你这一胎,需静养,归还掌家之事实属无奈之举。你还了这掌家之权。便安心坐胎。”
王熙凤看着贾琏,如此细心的为她打算,心中一阵感动,说:“建造这省亲的院子,怕是还得借钱啊,这府中,已经空了。”
贾琏也一阵唏嘘:“左右明儿你就还了这掌家之事,别的也就不操心了。”
王熙凤点了点头,夫妻二人熄了灯,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