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引言
以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为主的四川民族地区(2),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从贫困地区的地理分布来看,四川民族地区地处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中的四省藏区中的四川藏区(包括阿坝州、甘孜州和木里县)、乌蒙山区(包括凉山州、马边县、峨边县及川南泸州市和宜宾市的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秦巴山区(包括北川县及绵阳市、巴中市、达州市的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而且,四川藏区是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的三区(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之一,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国家层面深度贫困地区的三州(甘肃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四川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之一。四川省3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位于四川民族地区。
四川民族地区具有如下特点: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脱贫的边际投入高;多重致贫原因叠加,空间贫困、多维贫困与贫困的代际传递严重;少数民族的贫困严重;区域发展水平不高,区域总体贫困。(3)
因此,四川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是四川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地区和难点地区。“十二五”时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各级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采取超常举措、付出超常努力,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50万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27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1.5%降至4.3%。四川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在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绣花”的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对于进一步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消除四川民族地区的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7年度政务调研要点的通知》要求,“四川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地方实践调查”课题组根据近两年开展的四川省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工作中积累的材料,以及赴凉山州喜德县、雷波县,阿坝州红原县等地的实地调研,形成了本书。本书点面结合,既有从总体角度对各地区脱贫攻坚具体做法的总结,又有针对某个具体点的分析。本书最后针对四川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