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大国工匠年龄分布情况

在技能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时间积累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没有十年八年的工作历练和岗位锻炼,想成为一名技艺高超、技能精湛的高技能人才是不可能的。时间在高技能人才成长过程中是一个关隘,想越过去、翻过去都是不现实的。当然,每个人潜能和悟性不同,时间长短就不同,不能一概而论。1995—2018年历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年龄分布情况如表2-3所示。

表2-3 1995—2018年历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年龄分布情况

续表

注:由于年龄样本缺失6个,所以各年龄段占比总和不等于100%,统计结果是97.7%。如果加上6个缺失的年龄样本占比2.3%,则各年龄段占比总和为100%

把表2-3历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年龄分布情况转化为年龄分布频数图和年龄分布曲线图,则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在技能人才成长过程中,时间积累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图2-8和图2-9所示。

图2-8 1995—2018年历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年龄分布频数

图2-9 1995—2018年历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年龄分布曲线

结合图2-8和图2-9分析可知,在30岁以下和56岁以上这个范围内,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年龄分布整体曲线图分为两部分描述较为严谨和科学。

第一部分,年龄在30岁以下至31~35岁,曲线呈线性直线分布。说明入职时间不长的青年技能人才,在本职岗位只要肯学肯干,接受能力强,则技能水平进步很快,呈直线上升阶段。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外在的技能,即显性的技能,通过反复练习是可以很快掌握的,其特点一般表现为重复性的机械操作,或者简单的劳动技能。

第二部分,年龄在36~55岁和56岁以上,曲线呈正态曲线分布。说明随着入职时间的推移,由青年进入中年,在本职岗位的技能达到稳定和成熟程度,与此同时技术水平也逐步提高,解决工作上出现的技术难题有较多的办法和手段。这个时期的技术技能水平较多体现在经验的积累上,内涵体现在高技能人才身上的隐性技术上。相对于显性技能,隐性技术除了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工作历练外,还要靠个人刻苦钻研和不断学习。

在正态曲线的46~50岁,达到峰值,后出现拐点,并随着年龄增长,51~55岁和56岁以上这两个年龄段的获得者呈连续下降的趋势。这与技能人才的现实情况是吻合的。因为技能人才长期在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工作,随着年龄增长而体能下降。甚至对于一些特殊岗位上,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他(她)们提前退休,以保障在特殊岗位上工作的技术工人的身体健康。

下面对1995—2018年历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年龄以相差5岁为一个频数,划分为7个频数进行统计分析,如表2-4所示。

表2-4 1995—2018年历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成长年龄对比统计分析

借鉴英国著名学者贝尔纳的科学学的研究方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历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从1995年第一届至2018年第十四届,36~40岁年龄段获奖者频数占比为16.9%,41~45岁年龄段获奖者频数占比为22.3%,46~50岁年龄段获奖者频数占比为23.9%,51~55岁年龄段获奖者频数占比为17.3%,这4个年龄段获奖者总频数占比为80.4%。

若把获奖者年龄段频数占比超过22%所持续的年龄称之为高技能高超精湛期,这个高超精湛周期大约为10年。这个研究结果是符合现实情况的。所以,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端技能人才是最宝贵的人才资源财富,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数。

研究发现,在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的年龄分布及变化规律中,时间过程是一个核心要素。这与技能体系形成密切相关。由于技能和经验积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进一步细化和统计分析历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年龄结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不能漏掉的关键因素。这项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学校学制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指明方向。

按照这个研究成果推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年龄在35~55岁呈正态分布曲线,年龄相差正负5岁,这时期的技术技能水平处于生长期、兴盛期、高超精湛期。若按技术技能型人才入职年龄起点为19~22岁推算,则表明技术技能型人才要经过10年左右的工作历练和时间积累才能逐步成长为生产服务基层一线的技师或高级技师,即生产型技术技能高技能人才。在41~50岁时有可能成为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能够针对本岗位本工作进行创造性劳动,成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并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端技能人才。

从表2-4可知,除了1995年第一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平均年龄超过52岁外。从1996年第二届开始,历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平均年龄均低于50岁,即1996—2018年历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多在45±5岁,集中度高。

因此,中央和国家先后制定《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探索对聘用的国际高端科技人才、高端技能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市场化薪酬制度,这个政策符合广大的高端技能人才的实际情况,高端技能人才成长的确不易。

当然,高端技能人才的价值决不能仅用金钱来衡量,但提高技术工人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却是最现实和最有效的手段。希望国家政策能够大力引导青年学生学技能、用技能、崇尚技能,让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进一步推动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