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湖南大学的“试错”与“网络教育定位的变化”
教高司[2000]10号文采用了“网络教育学院”的描述,说明政策制定者对现代远程教育的认知还是定位在互联网将引起各级各类教育的变革,互联网能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的主要手段等。
然而,2000年10号文出台后第二年,湖南大学网络教育办学失控,引起整个社会对网络教育办学的不信任。教高[2002]8号文把网络教育定位在成人后继续教育,也就是本节中的“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为“远”在大学以外的劳动者提供继续教育教学,主要是非学历培训的一种办学模式。
一、专家对定位的争议:技术多样化的角度
2000年,《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就现代远程教育实施中的若干问题,采访了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规划专家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专家组的部分专家,了解他们对于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访谈结果分技术、教学与管理、资源建设三个专题发表在《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第8、10、12期杂志上,专家观点集中体现了当时对网络教育的认知状况。
概括来看,试点初期对网络教育的认识定位主要有以下两条:
第一,网络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是今后发展的主流。教育部通过抓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现代远程教育应该命名为“远程教育”而不是“网络教育”。
韦钰在现代远程教育现场会上的讲话称“要扩大网上大学的试点范围,依托名校办好20所左右二级网络教育学院”,教高厅[2000]10号文件要求试点高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讲话和文件都使用了“网络教育”这个名词。然而,专家普遍认为,命名为“远程教育”更合适,主要理由有:
1. 从技术模式的角度看,“网络”只是实现“远程教育”的一种技术手段,不能忽视其他类型技术的作用,命名为“远程教育”更合适。
专家认为,网络教育只是远程教育的一种模式,远程教育的技术手段有很多种:函授、广播、电话等。就网络教育而言,有卫星网络、天网、地网和电信网。只要对发展远程教育有利,各种网都可以使用。网络只是实施远程教育的媒体之一,用一种媒体的名字来命名不科学,而且容易造成误解,好像使用了卫星、广播、电视等手段的,就不是现代远程教育。
2. 从互联互通的角度看,单纯依靠网络,远程教育很难开展。
专家认为,国内计算机网络基础还不能支持远程教育,除了教育系统内部,能够访问CERNET的地方有限,但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对象不完全是校内全日制的学生,更多的是社会普通公众,单纯依靠CERNET网络不能满足校外学习者远程教学的需要。而且,虽然CERNET的主干传输达到2.5G,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支线连接速率、联网普及率、服务意识和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要求。因此,专家认为,我国远程教育在近10年内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技术形态——网络。
基于“近10年内远程教育不可能单一地依靠网络”的判断,专家们从技术可行性角度考虑,认为现代远程教育应该命名为“远程教育”,而不是“网络教育”。
二、湖南大学办学失控
湖南大学网络远程教育起步于1997年10月,之后的发展经历了示范、失控、被“停牌”的曲折路径。对于湖南大学远程教育案例的分析,是解析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政策变迁的关键。
(一)起步:1997—1998
湖南大学网络远程教育起步于1997年10月,与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同属于中国网络远程教育的先驱者之一。
1997年3月份,湖南大学与湖南省邮电管理局确立合作意向,着手在长沙与益阳、株洲之间进行了多次一点对一点、一点对多点的远程网上教学实验,并举办了多次课程培训。通过远程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997年10月11日,湖南大学与湖南省邮电管理局正式签约,成立湖南大学多媒体信息教育学院,这是中国普通高校第一个正式挂牌的现代远程教育机构,负责规划、实施湖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并逐步完善网上教学的硬、软件系统建设,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
1998年8月11日,受教育部原电化教育办公室的邀请,湖南大学派专家参加了在北京逸夫会议中心的汇报会,与另外三所大学的专家一起,向韦钰副部长汇报了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
1998年11月6日,在长沙市电信大楼隆重召开了湖南大学“多媒体信息教育学院”开学典礼。在全省各地、州、市、县的远程教学点,1000多名网络大学的学生通过公众多媒体网参加了开学典礼。这标志着我国第一所形成规模的网上大学正式开始办学,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1999年初,教育部出台教电[1999]1号文件,湖南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四所大学被教育部正式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成为中国第一批开办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四所院校之一。
(二)“示范”:1999—2000
1999—2000年,很多试点高校还在讨论技术方案的时候,湖南大学已经在网络教学系统模式、网络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开发交互式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成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南大学的现代远程教育探索走在了其他高校的前面,成为中国远程教育的先进典型。
1. 网络教学系统的构成
湖南大学多媒体信息教育学院由院本部和16个网上教学点组成。院本部主要负责教学组织和资源开发与建设工作,设有办公室、教务部、技术部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中心,学校建成了ATM光纤骨干校园网络,并拥有CERNET 和湖南信息港两个出口。网络节点遍布各院、系、处、馆和学生宿舍,学生可在校园网的各个地方上网学习。
16个网上教学点分布在全省各地、州、市,支持远程学生的网上在线学习和答疑,并提供交互式学习环境。各教学点设有网上多媒体听课室和网络机房。学生既可以在教学点上网,开展实时交互式学习,也可以在家里通过拨号方式,接入信息港(169或163)上网,异步点播教案或课件学习。初步形成了以湖南大学为中心,向16个教学点及学生家庭辐射的网络大学组织模式。
2. 学历、非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1998年,湖南大学首批择优录取了1586名网上本科大学生。学员年龄大多数在20~40岁之间,90%是在职职工。1999年,学校开办了两个层次的学历教育:高中起点本科和专科起点本科学历教育,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两个专业,共招收学员1500余人。除了学历教育以外,学校还积极探索通过网络开展非学历培训。2000年,多媒体信息教育学院与Lotus公司合作,培训Lotus认证软件及系统工程师60余人。另外,还对本校13000多名本、专科学生开展了信息技术技能培训。
3. 交互教学平台
在网络教学平台方面,1999年,湖南大学研制并开发了校内基于校园网的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M-Live2000,实现了面向全校普通教育99级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的多媒体教学。该系统包括4个授课室、12个听课室和1个控制中心,可同时开讲4门不同课程,容纳1800人同时听课。学校的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英语等14门课程通过这套系统教学。
湖南大学非常重视教学网站的建设。他们认为,教学网站的建立为实现个别化自主学习与集体协同学习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提供了可能。湖南大学教学网站可以提供学习服务、学习交流、学习评估等多项功能。2000年3月10日,教育部科技司、高教司组织专家组对湖南大学“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平台”等系统及相关工作进行了评估,给予了高度评价。
4. 建设资金的筹集
在资金投入方面,湖南大学自己筹集了1500万元投入到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同时,湖南省邮电管理局在硬件建设、传输条件等方面也作了很大的投入。尽管如此,2000年5月8日,在回答《计算机世界》记者采访的时候,时任湖南大学校长的王柯敏教授仍然表示“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1]。
湖南大学网络教育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找到持续的资金支持来源。湖南大学试图通过资本市场为网络教育发展筹集资金。
2000年3月13日,湖南大学百泉集团公司收购了河南思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石劝业法人股1492.7万股,成为石家庄劝业场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2]2001年6月,原上市公司“石家庄劝业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河北湖大科技教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年6月14日,公司股份由“石劝业”更名为“湖大科教”。董事长赵立华明确表示:将“利用公司的融资功能,把教育特别是我国的远程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湖大是全国首批四个开办远程教育的试点之一,今后公司更要紧紧抓住‘科教’两个字,即科技和教育,这是我们所依托的湖大的优势,是公司发展的一个定位,发展方向也即此”。[3]
2002年11月,ST湖大科教(600892)第一大股东湖南大学百泉集团公司的控股股东湖南大学,将百泉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4800万元股权(持股比例为92.31%)全部出售给中国泰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公司更名为深圳百泉科技发展公司,湖南大学从湖大科教退出。湖南大学网络教育的股份化之路,也随之终止。[4]
2000年4月,在湖南大学召开“现代远程教育经验交流会”的时候,韦钰副部长讲话中说:“我想你不会拿你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和你学校的网页去上市吧?”副部长当时可能还不知道湖南大学已经入主石劝业。不过,未等湖南大学在资本市场上大显身手,湖南大学网络教育规模失控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5. 教学资源建设
除了重视平台建设以外,湖南大学也非常重视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到2000年,已经完成了一系列电子教案网络课程,开发出了资源管理和网络发布的应用软件。
湖南大学在网络教学模式、如何建立网上学习氛围、网络教学质量保障、网络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6. 湖南大学获得的国家级奖励和承担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湖南大学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从各个方面对远程教育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1999年3月和10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科技司司长先后到湖南大学考察远程教育的发展情况,听取汇报。2000年3月,教育部科技司、高教司组织专家组对湖南大学远程交互教学平台及相关工作进行评估,给予很高的评价。
由于湖南大学在现代远程教育方面有出色的探索和成功实践,2001年10月,其教学成果“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填补了该校近十年来在该奖项上的空白,也成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办学的第一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另外,湖南大学还承担了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一些重大项目:
(1)2000年9月,湖南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申报的“中国网上教育平台工程”项目获得国家计委审批并原则同意,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该项目计划总投资为1.6亿元,其中国家投资3500万元。这是到2000年为止,湖南大学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国拨经费量最大的一项科研项目。
(2)2000年9月,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揭晓,湖南大学的四项本科教育教改项目获准实施。
(3)2001年12月3日,湖南大学成为教育部批准首批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等学校之一。全国共有30所这样的示范性软件学院。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湖南大学在网络教育的几个主要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从网络教学服务支持体系方面,建立了湖南大学为中心,省内16个教学点组成的网络教学支持系统;从办学制度方面,尝试通过资本市场筹集办学资金;从网络教学模式方面,重视教学资源建设,开发了网络教学平台;在办学方面,依托网络资源,针对高校校内学生和校外在职人员,开展学历和非学历教育。2000年,湖南大学的尝试远远走在了其他大学前面。
(三)失控——遭遇“停牌”:2001—2004
与传统校园教学不同,远程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师生不在同一空间,就需要借助技术或者校外学习中心,对学习者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国外开放教育的经验表明,校外学习中心的支持和服务,是保证远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校外学习中心的认证和管理是远程教育管理的重要课题。湖南大学网络教育办学失控,问题就出在校外学习中心管理上,严重影响了中国网络远程教育的声誉,湖南大学也成为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中第一个遭遇“停牌”的试点高校。
1. 湖南大学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办学
2000年下半年,国家税务总局为配合税务系统机构改革,提高税务系统公务员学历,与湖南大学协商开展税务系统远程学历教育。2001年1月2日,湖南大学发文成立湖南大学财税远程教育中心(以下简称财税中心),隶属于湖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又称湖南大学多媒体信息教育学院,后更名为湖南大学网络学院)管理。2001年3月6日,国家税务总局教育中心与湖南大学签订《关于合作开展税务系统远程学历教育协议书》。根据协议约定,2001年3月22日,经国家税务总局教育中心委托湖南省国家税务局推荐,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谭慧渊被湖南大学聘任为财税中心主任。2001年4月15日和9月5日,湖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财税中心签订管理合同书和补充协议书。湖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要求财税中心“在国家税务总局教育中心、湖南大学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按企业化管理模式运作”[5]。
(1)财税中心的特殊定位造成了湖南大学网络教育的办学失控。
财税中心作为国家税务总局和湖南大学远程教育合作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是代表国家税务总局教育中心执行合作协议中的各项职能。由于没有找到湖南大学与国家税务总局的协议,所以,我们无法确认财税中心的办学定位。但是,在2002年5月17日国家税务总局教育中心发出的教便函[2002]30号《关于加强税务系统远程学历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补充说明了该中心的职能。文件第八条指出:
湖南大学财税远程教育中心是国家税务总局教育中心经商湖南省国家税务局同意,与湖南大学合作开展税务系统远程学历教育工作的教学管理办事机构,在教学业务方面接受湖南大学网络学院的管理,在党务、行政上接受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的管理。各教学服务中心在教学组织管理、学员注册、考试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由财税远程教育中心进行协调、组织,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与建议,请及时向财税远程教育中心反映。[6]
2002年的这个文件,明确了财税中心的综合管理职能。它负责全面协调、管理全国税务行业内部跟湖南大学的合作。这个中心不像一个单一的教学点,更像后来的公共服务体系。由于国家税务总局自己拥有一套干部在职培训体系,财税中心一年内就发展了399个校外学习中心,为后来的办学规模失控、“点”外设“点”埋下了隐患。
(2)技术支持不到位也是导致湖南大学网络教育办学失控的一个原因。
据2003年10月17日《人民政协报》的报道,“合作办学协议中拟依托的中国金税工程网不能开通,远程教育,财税远程教育2001年招收的学员,直到去年[7]5月才通过C波段卫星接收装置看到远程教学的实时播出”。[8]
远程教育办学网络属于国家税务总局,财税中心又代表国家税务总局,这实际上造成了办学权的模糊和混乱;教学的延迟又带来了教材发放、教学安排上的一系列混乱,严重影响了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
2. 财税中心主要的违规事实
财税中心在办学中的违规违法行为,主要有两个方面。
(1)违规招生和私刻公章
自2001年3月至2002年9月间,财税中心超越国家税务总局教育中心与湖南大学签订的《关于合作开展税务系统远程学历教育协议书》中关于招收生源、开设专业等方面的规定,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内,在全国28个省市设置的校外学习中心(点)达到399个,而经湖南大学同意的只有37个。同时还出现了“点外设点”现象。以长沙为例,湖南财贸工会设立了1个学习点,财贸工会又下设了11个学习点,究竟全国有多少教学点,连中心负责人谭慧渊自己也说不出一个准确数。相当一部分教学点根本不具备网络教育办学条件,也没有及时向当地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为了招收更多学生,获取办学收益,财税中心负责人在招生过程中大肆发布虚假承诺的招生广告,宣称“舒舒服服上湖大,轻轻松松拿文凭”,并私刻湖南大学网络学院招生专用章,非法套印录取通知书,不按招生标准与要求,不进行入学考试,结果导致招生规模远远超过了湖南大学的网络教育办学能力。
2001年8、9月份,财税中心在福建、浙江等地招录远程教育学员时,与湖南大学网络学院在招收生源问题上发生冲突。财税中心到湖南大学网络学院加盖录取通知书印章时,遭到拒绝。财税中心副主任提出伪造印章,得到谭慧渊的同意。后来,财税中心私下找人制作了“湖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招生专用章”的印章,加盖在录取通知书上,而后将录取通知书发放给学员。
结果是2001年在湖南大学只发出1.3万份远程教育录取通知书的情况下,财税中心共招收9个专业26个层次的学员78044人。由于招生规模过大,造成教学管理、教学服务的一系列混乱。由于教材不能及时提供,以及中国金税工程网没有如期对远程教育提供支持等原因,直到2002年5月,2001年入学的学生才能通过C波段卫星收看远程实时教学,引起了学员的不满,部分学员意见很大,通过各种途径投诉,意见逐渐反映到了教育部和公安部。
(2)私自印刷湖南大学远程教育教材,构成了侵犯知识产权罪
财税中心在办学过程中,向学员收取资料费,发放教材、光盘等教学资料给学员。办学之初,财税中心从湖南大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购买了254.010571万元的教材和教学光盘,发放给学员使用。
2001年9—10月间,财税中心开学在即,需要教材。谭慧渊认为,根据与湖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签订的管理合同,财税中心可以使用湖南大学的教材,遂要求财税中心资源办公室翻印教材。财税中心资源办在没有征得著作权人许可和出版社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委托印刷厂印刷了《邓小平理论概论》3万册、《大学英语预备级1》3万册、《现代远程教育基础》3万册、《INTERNET基础》1万册。
教材印刷完成后,谭慧渊虚开30万元印刷费发票,按承诺作为奖励发给资源办负责人,这项支出在财税中心报账。
财税中心的诸多非法行为引起了公安部、教育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高度重视。2002年8月,湖南大学成立了规范远程教育工作小组,积极配合国家税务总局的整顿和公安部门的调查。2002年9月起,国家税务总局和湖南大学对财税中心进行规范、整顿。2003年3月决定撤销财税中心。
(3)对财税中心有关人员的刑事判决
2002年10月19日,谭慧渊等四人被湖南省公安部门批准拘留,按司法程序依法处理。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4年7月28日作出(2004)长中刑二初字第9号刑事判决,认为湖南大学财税远程教育中心犯侵犯著作权罪,被告人谭慧渊犯侵犯著作权罪、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等。被告立即提出上诉。
2005年10月11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湘高法刑二终字第141号》撤销了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2004)长中刑二初字第9号刑事判决,宣告被告单位湖南大学财税远程教育中心、被告人谭慧渊等人的行为系职务行为,免于刑事处分,有关人员无罪释放。2006年12月28日,湖南省国家税务局网站发布一条任免工作人员的消息:“经研究决定:谭慧渊同志任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调研员。”[9]
至此,闹得沸沸扬扬的“湖南大学网络学院财税中心案”告一段落。但是,如何处理非法扩招的6.5万名学生?湖南大学网络教育失控的后遗症,很快就浮出了水面。
3. 广州财校考试舞弊和丽水考试撕卷事件
2003年3月29日,《广州日报》报道,湖南大学网络学院广州财校考点第3次课程考试中,监考人员与学生集体作弊。
《广州日报》记者在29日上午接到投诉电话,下午1:30记者扮成考生,亲眼目击了监考人员和考生相互配合、集体作弊的镜头。
镜头一:14时10分某考官交代作弊事项
当天13时40分,记者跟着众多考生一起进入该校第2教学楼,发现该楼2—4层总共12间教室有考生大约350人。考场门口站有多位保安,2号教学楼下也站着几位巡视人员,眼神非常警惕。13时50分,考生纷纷进入教室,并把书包等随身物品都放在了讲台上,但也有不少人把相关的书籍、笔记等放在了抽屉里。随后,监考人员开始入场,从他们的谈话中,记者了解到今天考的是《中国税制》。
在考试前,一切都似乎很正常,监考人员还重申了考试纪律:“只能携带必要的文具进行考试,应将其他书籍、笔记、纸张、书包等集中放在讲台前”。
14时,考试正式开始。14时10分,记者经过3楼,竟意外地听到一位监考人员在其中一个教室对考生作的下面这一番“叮嘱”:“监考人员站在这个位置就表明检查组来了,你们就把笔记本、书、答案等都收起来,你们要尊重检查组;如果你们与监考人员配合,就一定能通过这次考试!”讲完话以后,这位监考人员走出了教室,记者发现他佩戴的胸卡上写着“主考官”三个字。
镜头二:14时40分部分考场“热闹非凡”
刚走出考场的“主考官”看到记者后非常慌张,马上查问记者的身份,并要求记者离开。之后,他又跟旁边的保安和监考人员细声地交代着什么。其中一位监考人员随即拿出手机发短信。
14时50分记者再次进入财政学校,并在另外一栋大楼的5楼与摄影记者汇合。通过照相机的长焦镜头,记者发现,2号教学楼2、3层多个考场“热闹非凡”,考生有前后交头接耳的,有低着头翻书翻纸条的,有侧身看别人试卷的。在其中一个窗口,出现在记者视野中的6位考生就有5位在作弊!而两位监考人员对这一切熟视无睹。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考试结束。
镜头三:15时10分一考生出示打印答案
仅仅一个小时,大部分考生就顺利完成考试。在2号教学楼前的小广场,不少考生在交流“考试”心得。一位约30岁的考生对同伴说:“我把笔记本丢在抽屉里了,怎么办?”“怕什么,考完了再去拿。”他的同伴说。
令记者大为惊奇的是,一个考生从裤兜里拿出一张纸,上面打印的全是答案!该考生看到记者盯着他的答案纸看,马上警觉地把纸叠起来装进兜里。而在这位考生后面的宣传栏里,就贴着《湖南大学网络教育考试纪律》和《湖南大学网络教育考试违纪处理办法》,广州财政学校门口还挂着“文明校园”“重点考场”等横匾。
《广州日报》的报道[10],被各大媒体迅速转载。新华网、《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及网站等多家媒体迅速报道了这个事件,现代远程教育的声誉遭到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和置疑。紧接着,2003年8月,在浙江丽水又发生了湖南大学网络教育考生撕考卷的恶性事件。
2003年8月,为了严格考试管理,湖南大学网络学院委托第三方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进行监考,由奥鹏中心协同中央电大考试中心及电大系统共同组织考场及监考工作。湖南大学负责试卷的印刷、送达及学生的组织。这是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第一次委托第三方组织统一考试,因此合作三方都十分重视。奥鹏远程教育中心派出了60多名工作人员前往全国各地考点巡查,湖南大学派出450名巡考老师,各地电大参加监考的老师共计6000余名,试图通过严肃考试纪律,挽回网络远程教育的声誉。
然而,这次正规与严格的考试却引发了部分考生的抵触。2003年8月22日,浙江丽水九个县(市、区)各教学点的千余名学员,统一在丽水师专职业技术学院参加湖南大学网络学院的考试。由于监考严格,出现了撕毁考卷,甚至考生和监考老师撕扯的现象。
浙江丽水“撕卷”事件
所谓“‘撕卷’事件”发生在2003年8月22日,湖南大学远程教育浙江丽水九个县(市、区)各教学点千余名学员,统一在丽水师专职业技术学院考试,丽水广播电视大学老师承担监考。在四楼一考场,考试进行不到10分钟,场内就出现交头接耳和看纸条现象,老师没收了一名考生携带的纸条。该考生竟立即站起来,撕毁考卷,走出考场,很快许多考生也撕毁考卷,离开考场。
考试进行半个多小时,已经有许多考生离开了。一名女老师发现一名中年男性考生拿出书看,在此之前她已经没收了该考生作弊的纸条,于是她告诉该考生对他作零分处理。没想到,该考生大怒,拽住女老师的左手腕就往外拉,女老师被一直拉到楼梯平台才“得救”,手腕、手臂都被拽出了乌青。据悉该考生是某县的一名副局长。当地警方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均出面干涉这一事件,考场专门配备了民警。
到了8月25日上午11时,在303考场内,又有一名考生因为被制止打手机而将开水泼向巡视员,并自己动手撕毁了考卷。[11]
媒体的曝光,引起了社会公众对网络教育质量的极大置疑,也使中国网络教育试点进入了一段艰难的发展阶段。湖南大学也为自己办学失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04年1月11日,教育部教高厅[2004]3号发布对湖南大学网络学院的处理意见。文件通知,湖南大学网络学院停止招生三年。
三、对网络教育的政策定位:远程教育
湖南大学网络教育办学的典型案例,集中体现了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早期,各网络教育学院面对的困难和问题。除了湖南大学网络教育办学失控事件外,其他地方的网络教育办学也陆续暴露出一些问题。2001年,北京等地出现了校外学习中心在招生中提供虚假信息的问题。一些校外学习中心为了扩大招生,使出所有招数,拼足全力招揽生源。由于招生宣传与后来实际教学存在的不一致,出现了大量投诉事件,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学生几百人上街的事件。这些投诉既反馈到了各省教育、公安、物价部门,也反映到了教育部。
针对网络教育试点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发文要求各试点高校严格对校外办学点的审查,加强招生工作管理,促使网络教育健康发展。2001年6月29日,高教司发出“关于要求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对网络教育学院及其校外办学点进行检查的紧急通知(教高司函[2001]106号)”文件,要求各试点高校“要对本校网络教育学院及其校外办学点的招生、宣传和教学工作进行认真检查,消除可能引发事端的问题和隐患”。
2001年8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现代远程教育招生工作管理的紧急通知(教高厅[2001]9号)”,要求各试点高校“招生简章(含各项收费标准)必须由试点学校统一编写”,“收费标准必须由试点学校向学校所在地的省级物价部门报批并向社会公布”。
2001年年底,教育部发出了对“网络教育学院开展年报年检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1]10号),加强对网络教育学院规范管理的检查。
上述文件出于监管的立场,是教育部对网络教育宏观管理措施和制度的完善。然而随着问题的积累,教育部内部对于网络教育的认识产生了分歧,并最终导致了网络教育的定位发生明显的转向。
2002年7月8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2]8号)”,文件规定:
• 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要以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为主。要减少并停止招收全日制高中起点普通本专科网络教育学生。
• 健全招生制度:试点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可以委托省级高招办组织招生录取工作。经我部批准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的校外学习中心,在试点高校的统一安排下可以配合开展招生宣传工作,但不能自行招收学生,不能自行发布招生广告。除试点高校和省级高招办外的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组织网络学历教育的招生工作。
• 未经我部批准,各级各类高等学校不能自行举办网络学历教育。经我部批准的试点普通高校,网络学历教育工作必须归口到一个专门从事远程教育的学院进行,其他院系不能以网络学历教育的名义和方式自行招生办学。
这三条里,第一条就是通常说的停止零起点招生,即网络教育学院不得招收高中起点的本专科学历教育学生;第二条严格规定了谁能招生,文件规定只有试点网院、省高招办才具备网络教育招生资格;第三条禁令,实际确立了中国网络教育的准入制度。文件规定,除了68所试点高校以外,其他大学不得举办网络学历教育。这68所试点大学内部,除了网络教育学院,其他院系不能以网络学历教育的名义和方式自行招生办学。
教高[2002]8号文件,使网络教育变成了一种相对封闭的教育形式。在全国高校中,只有这68所试点能够开展网络教育办学;在试点高校内部,只有网络教育学院能够开展网络教育办学;对于网络教育学院来说,只能面向在职人员办学。对网络教育办学的这些限制表明,教育部对网络教育的定位与试点初期有了明显的变化。试点初期,教育部对网络教育的定位是将引起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发生彻底的变革,而教高[2002]8号文的定位是:网络教育只是成人继续教育的技术手段革新。
与这个政策文本配套,教育部还在操作层面上,加强了对网络远程教育的管理。例如:(1)湖南大学财税远程教育中心办学失控的影响也波及其他行业,教育部停止审批行业学习中心。以法律专业为例,2004年开设法律专业的网院设在司法系统的学习中心,没有一家通过审批,“行业招生”的途径也被卡死。[12](2)2004年1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生部分公共课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通知(教高厅[2004]2号)”出台,决定2005年开始,正式实行网络教育公共课程的统考。在这些政策的合力影响下,中国网络教育在2004年走入低谷。
导致政策出现这么大转向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湖南大学事件导致教育部内部对网络教育的认识产生分歧。周济部长2002年7月14日在“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2002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开头就谈到这个问题:
今天上午,尧学同志代表教育部已经把下一阶段关于网络教育的一些考虑跟大家谈了一下,同时,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负责同志也介绍了他们的工作经验和思考。他们做的工作比较符合教育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来教育部的时间很短,有两个月的时间,来之后主要是跟大家学习的过程。其中一个事情就是关于网络学院的教育,现在各方面的反映还是比较多,从正面反映的主要是教育部和比较了解情况的同志,但比较多的反映情况还不是太好,包括教育部内部。
讲话中提到,“但比较多的反映情况还不是太好,包括教育部内部”,反映了当时大家对网络教育这件事情认识上的分歧。这个讲话分三部分: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和改革创新。在“积极发展”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目前的局势,部长明确指出了未来一段时间网络教育的定位:
网络教育作为信息技术来推行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应得到更快的发展。我们所指的网络教育主要是远程教育。
明确了网络教育的新定位:远程教育。为什么要把网络教育的定位从引起教育模式的彻底变革,变成“远程教育”?部长讲话提到:
大家知道,为了适应老百姓上学的需要,我们在过去的20年当中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一些办学的模式,形成了各级各类的学校,比如说:中央电大。电大系统在历史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次由于网络的发展,电大又获得第二个春天。现在网络大学学生中他们占多数,真正我们67所高校占1/3,他们占2/3,但是抱怨他们的少,抱怨我们这些学校办的网络教育学院的比较多,这和定位有很大的关系,值得我们思考?
最后,在改革创新部分,部长谈到了网络学院和成人教育的机制问题,建议把网络学院和成人教育结合起来。
下面就体制改革谈谈个人想法。早期的网络教育因有新的体制和投入的问题,因此从事继续教育是两个学院[13]在做。大部分学校这样的管理机制在一段阶段是正确的,下一阶段,我们应真正把网络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那我们和成人教育还存在什么区别呢?我们应该结合起来,现代远程教育应以计算机网络教育为很好的载体,如:函授、面授、组织在校学习,这些综合在一起能够形成现代化的远程教育体系。
2002年7月14日的部长讲话是对教高[2002]8号文的进一步说明,也说明造成政策调头的真正原因在于人们对网络教育认识的变化。
部长讲话说明,教高[2002]8号文件背后隐含着这样的一个逻辑线索:(1)由于老百姓抱怨试点网络教育学院,而不抱怨电大,引起了教育部内部对网络教育定位的不同认识;(2)对于普通本科教育来说,除了课程学习外,还要有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其他实验、实习等条件的保证,所以,网络教育不适合普通本科教学,网络教育应该定位在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3)既然定位于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就应该和成人继续教育结合起来。
按照这样一个逻辑线索,网络教育就应当定位于为“远”在大学以外的在职成人提供继续教育机会,因此,网络教育被定位于一种特定的办学形式:成人远程教育。
[1] 黄果.湖南大学先行一步[N],计算机世界,[2000-05-08].[2008-04-23].http://www2.ccw.com.cn/2000/0017/0017d03.asp.
[2] “知本”打造大产业——来自湖南大学百泉集团的报道[J].中国建材,2001(9).
[3] 上海证券报,2001年5月22日
[4] 这部分内容来自2000—2002,600892公司年报及公告信息。
[5]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04)湘高法刑二终字第141号.[2006-05-30]. http://hunanf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3468,2006年5月30日
[6] 国家税务总局教育中心,关于加强税务系统远程学历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便函[2002]30号),2002-5-17.
[7] 指2002年,作者注。
[8] 沉重的翅膀,人民政协报,[2003-10-17]。湖南大学新闻网,2008-3-27. http://news.hnu.cn/showcontent/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8929&Itemid=0.
[9] 人员任命[EB/OL].[2008-03-26]. http://www.hntax.gov.cn/article_content.jsp?articleid=20070305045548,
[10] 柯学东.广州惊爆远程教育考试集体作弊案[N],广州日报,//自新华网,2003-3-31.
[11] 水之榭,“撕卷”事件谁之过?[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03(18).
[12] 行业内招生成为过去时[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04(7):26.
[13] 这里指网络教育学院和成人教学学院。笔者注。